巨野縣緊緊扭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以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政務環境為目標,通過做好三篇文章,著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級版。
一、做好“減”的文章,確保各項政策嚴格落實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巨野縣審改辦設立以來,承接上級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38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72項,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166項,減少縣級初審環節92個,編制完成《巨野縣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目前,縣級230項行政審批事項已全部錄入山東省政務服務網,有力推進了網上審批。二是以投資領域改革為重點,抓好“四個減”。一減核準。民辦養老院、敬老院、醫院、學校等均成為備案,核準的項目累計減少76%。二減前置。取消了18項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前置條件,只保留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兩項前置。三減報建。將投資項目開工前的報建審批事項環評、震評等改為平行審批,并聯辦理。四減環節。對列入規劃、符合條件的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兩道并一道”,不再審批建議書,直接審批可研報告。三是做好職業資格改革。對國務院分七批取消429項職業資格,已全部對應取消,同時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及時將清單在網上公開,并實行動態管理,目錄清單之外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從源頭上管住職業資格“戶頭”。四是減少各類收費項目。嚴格落實 “廢改立”收費政策,減少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項目19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33項、免征18項(含對小微企業)、降低10項、暫停6項,放開服務價格29項,累計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2800余萬元。取消政府性基金3項,調整政府性基金1項,停征政府性基金1項,累計為企業減負5000余萬元。五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的登記制度改革,又繼續推進了企業“三十一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登記制度改革,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進一步打造了便利化的市場準入服務平臺。
二、做好“管”的文章,實現跨部門聯合懲戒
一是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結合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對縣級部門隨機抽查事項嚴格審查,公布30個部門隨機抽查事項308項,建立了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制定了“雙隨機”抽查工作細則,行政執法事項隨機抽查實現全覆蓋。二是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縣城市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推動執法重心下移,由新組建的綜合執法大隊向各鎮辦派駐執法中隊;針對部分發達鄉鎮采取擴權強鎮的方式,整合執法機構和職能,組建鎮綜合執法大隊,為鄉鎮全面推開綜合執法工作先行先試,確保綜合行政執法城鄉覆蓋。三是加大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力度。對照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組織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檢查,認真評估企業降成本政策落實情況,堅決取消行政事業單位不合理收費,堅決杜絕中介機構利用政府部門職能影響違規收費,堅決禁止行業協會商會強制企業入會或違規收費,嚴肅查處不執行減免政策、擴大范圍重復收費等違規行為。四是強化聯合懲戒。全面落實《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及配套規章,將失信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利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通過人民銀行、法院等跨部門之間的公示信息交換機制,實現了“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和跨部門協同監管聯合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
三、做好“服”的文章,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水平
一是編制完成縣鄉兩級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公布縣級公共服務事項557項、鄉鎮公共服務事項122項,支持鼓勵試點鎮將目錄編制工作延伸至村(社區),形成村級公共服務事項明白紙,從而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二是著力簡化辦事環節和手續。推行“容缺審批”制度,公布9個部門21項“容缺審批”事項,并對有關事項辦理流程、申請材料等進行調整完善。最大限度地精簡各類證明、蓋章環節和申請材料,保留村(社區)證明材料17項。三是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動實體大廳與網上大廳線下線上一體化融合,政務服務事項統一在政務服務網辦理,公布第一批“零跑腿”事項清單21項、“只跑一次”事項清單277項。四是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大力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組織的設立和推廣。小額貸款公司面向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615筆、7.88億元;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累計開展投資業務149筆、3億元,活躍了民間資本市場,促進了民間金融陽光化、規范化發展。五是規范中介服務。按照“服務最優、收費最低”、每類不少于兩家及競爭進入的原則,先后通過互聯網下發招聘公告及召開相關窗口部門會議等多種方式,將與行政審批相關的房地產評估、測繪、會計事務所等29家中介機構引入了政務中心辦公,確保做到公平、公開、公正。□E:WJJ
關鍵詞:放管服 行政審批 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