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冰
機構編制是黨的重要執政資源,政治性和政權性是機構編制工作的本質特征。黨的十九大指出,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如何統籌使用縣域內機構編制資源,妥善解決嚴控機構編制與事業需要之間的矛盾,成為縣級編制部門的重要任務。近年來,五蓮縣編辦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實現機構編制資源精準配置,有效緩解了機構編制供需矛盾。
一、圍繞大局服務中心。機構編制資源有限,必須堅持顧大局保重點。2017年,五蓮縣委、縣政府把工業強縣作為一條主線,縣編辦跟進出臺《支持服務工業強縣的意見》,一共9條具體措施,條條圍繞大局、助推發展。2018年,縣委、縣政府聚力實施八項工程,編辦制定《關于工程化項目化服務全縣“八項工程”意見》,17條措施具體務實、責任明確、節點清晰,機構編制資源進一步向重點工作傾斜。設立“過橋周轉編制”,專門用于經濟部門引進急需人才,單位有空編時再收回;對經濟部門機構審批實行專人負責,限時辦結。已使用“過橋周轉編制”2個,為經濟部門增設機構5個,增加事業編制39個,安排進人計劃21名,設立了招商代辦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
二、統籌集中用活總量。上級對機構編制總量控制常態化,基層工作量不斷增長,機構編制剛性需求壓力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統籌集中辦大事顯得越來越重要。五蓮縣按照中央和省市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要求,行政編制原則上按7%比例精簡壓縮,事業編制原則上按6%比例精簡壓縮,共收回行政編制37名、事業編制131名。抓住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之機,收回事業編制363名。中小學教職工重新核編中,收回事業編制308名。撤并工商局、質監局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回行政編制15名。完成7家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收回編制138名。探索閑置編制“召回”制度,收回編制16名。統籌集中確保重點領域編制需要,有效破解“空編不用”和“無編可用”并存的難題。
三、撤并機構優化存量。在存量不變前提下,只有靠優化才能實現增量。五蓮縣先后撤銷6處鄉鎮中學、12處鄉鎮計生站、12處鄉鎮(街道)廣播電視站等40多個事業單位,為新設事業單位提供了“殼子”,優化了存量,有效盤活機構資源。集中開展清理“僵尸”事業單位工作,撤銷2個“僵尸”事業單位。同時,開展集中清理事業單位“僵尸”內設機構工作,把名稱具有計劃經濟時代特點、職能消失弱化的內設機構作為重點,撤銷3個單位8個“僵尸”內設機構,進一步實現事業單位內設機構精準配置。
四、圍繞供給側改革配置資源。統籌編制資源,編制部門處于供給側,受理或提出編制使用方案要樹立效益成本觀念,樹立正確導向,減少編制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編制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推動實現機構編制資源精準配置。五蓮縣圍繞做大人才總量,2017年下達209名用編進人計劃,制訂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夫妻兩地分居問題辦法,二次招聘增加教師招聘計劃20個,杜絕用編計劃浪費。2018年,運用大數據思維,開展在編人員情況摸底,針對縣直部門人員年齡老化、人員短缺問題,大幅調整進人計劃,安排縣直招考(聘)計劃92名,其中:事業單位招聘計劃70名,超過前三年總和;重點領域、經濟部門占71%。建立人員減員預警機制,對未來三年到齡退休減員情況進行測算,向5個未來三年預計退休人數占在編人數15%以上的部門發出書面預警,為減員較多的兩個部門增加了6個編制。
五、引導部門內部挖潛。引導部門單位眼睛向內,不能增編調人“華山一條路”,單位內部有保有壓,“瘦身”“健身”并重并舉,達到優化提升效果。五蓮縣編辦主動會同有關重點部門,在政策規定許可框架內,有序推進內部人員調整理順工作,激發內部人員活力。深度調研縣交通運輸局機構編制情況,提出理順機構編制人員建議,根據單位職責量配備人員,調整5個事業單位、15名人員編制。會同農業局專門理順內部人員混崗、人員分配不合理問題,統籌考慮股級干部、職稱聘任等因素,內部理順調整24人,涉及下屬所有單位,收效明顯。
六、不斷強化制度建設。人管人不好管,制度管人最聽話,五蓮縣先后出臺一系列制度規定,實現機構編制配置有規可依。以縣委辦、政府辦名義印發《發揮編制龍頭作用優化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結構意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遴選工作暫行規定》,規定職責弱化單位及時撤銷,主動提出撤銷機構的增加編制,空編2年以上的收回部分編制,空編單位調出人員等額收回編制;規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調動,實現公開公正公平選人調人,公開遴選占縣內人員調整總數41%。縣編辦與組織、人社部門聯合印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借調管理辦法》,充分發揮編制在人員“進管出”環節的“指揮棒、調控閥”作用,進一步嚴格借調程序,規范借調行為。出臺《主動主導機構配置意見》,改變過去坐等部門提報做法,不做“收發員”“保管員”,甘當“配送員”,對職責強化領域不“手緊”,對弱化領域不“手軟”,主動提出設立機構9個、撤銷事業單位5個。制定《關于建立機構編制匹配度調整機制的意見》,每年選取2—3個部門深度調研,理順機構編制配置。
七、始終抓好自身建設。打鐵先要自身硬,自身建設抓上去了, “爭一流”意識融入日常,人的潛能充分調動,各項工作就有了保證。五蓮縣編辦設計編辦和黨建兩個“LOGO”,創建“信念如山、工作如花”機關黨建品牌,推進工作走在前列理念和爭創一流精神。打造集黨建、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三位一體”精品走廊。以精簡、精細、精準、精益為主線,打造“精編簡政”文化品牌,提煉出“部門文化”“崇尚精神”“服務宗旨”和“追求愿景”。出臺《加強基礎工作建設意見》,狠抓能力、思想、組織、作風、制度5個方面,夯實工作根基。編印《機構編制實務手冊》,開展全員跨界學習,組織全員到浙大跟班培訓,提高勝任工作能力。進一步完善請銷假、工作紀律、值班、學習、會議等24個日常管理制度,整理印制《內部管理制度匯編》,建立完善機關大事記工作制度、主任辦公會議制度、會議輪值記錄制度,內部管理日趨規范有序。□作者系五蓮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編辦主任E:YT
關鍵詞:機構編制 資源配置 思考 五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