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宏義 蘭 濤
(大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陜西 大荔 715100)
2017年秋,我們在大荔縣韋林鎮慶灃村劉武濤的責任田安排了以中麥895為對照的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在小麥的各個生育期進行調查、觀察、記載,并在成熟期進行田間取樣,室內考種。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1 試驗材料。參試的小麥品種及育種單位:科晨787(陜西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陜西省大荔縣小麥合作社聯合育種);登峰168(楊凌登峰種業有限公司);農大1108(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與河北金誠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育種);西農80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西農2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西農529(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西農82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陜農3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中麥895(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與棉花研究所合作選育)。
1.2 試驗方法。試驗共9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3 m2(長4 m,寬3.25 m,如圖1)。參試品種:1(科晨 787),2(登峰 168),3(農大 1108),4(西農 805),5(西農 20),6(西農 529),7(西農 822),8(陜農 33),9(中麥 895)。
試驗地平整,地力水平均勻,井水灌溉方便,土質河淤土,前茬玉米,播前深翻土地,畝施德農牌三元復合肥40 kg(N∶P∶K為20∶18∶7)。試驗于2017年10月26日播種,畝播量14 kg。2018年4月1日春灌,5月3日澆灌漿水。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8 kg。3月9日噴除草劑36%的奔騰(唑草酮·苯磺隆可濕性粉劑)和更吉(炔草脂)1次,防治田間雜草。4月18日、4月30日連續2次進行“一噴三防”,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0 ml、43%的戊唑醇5 ml懸浮劑制成混合液,兌水30 kg,噴霧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條銹病和小麥吸漿蟲、蚜蟲,并噴施600倍棵樂牌有機腐殖酸葉面肥防干熱風。5月16日,田間測定畝穗數和穗粒數,6月1日取樣,進行室內考種,曬干脫粒稱千粒重,6月3日收獲。

圖1 試驗區各品種安排
3.1 產量結果。西農822平均畝產量622.4 kg,居首位,較對照中麥895畝增產75.3 kg,增產13.8%;西農805平均畝產552.6 kg,居第2位;科晨787平均畝產548.9 kg,居第3位;對照中麥895平均畝產547.1 kg,居第4位;登峰168平均畝產533.0 kg,居第5位,較對照畝減產14.1 kg,減產2.6%;農大1108平均畝產527.1 kg,居第6位,較對照畝減產20 kg,減產3.7%;西農529平均畝產513.4 kg,居第7位,較對照畝減產33.7 kg,減產6.2%;西農20平均畝產483.6 kg,居第8位,較對照畝減產63.9 kg,減產11.8%;陜農33平均畝產478.4 kg,居第9位,較對照畝減產68.7 kg,減產12.6%。
3.2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結果。通過方差分析得知:區組間無差異,各處理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F區=2.602<F區0.05=3.634,F處0.05=2.591<F處=2.665<F處0.01=3.890)。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西農822與西農20、陜農33產量相比較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登峰168、農大1108、西農529產量相比較達顯著水平;與西農805、科晨787、中麥895產量相比較無顯著差異。西農805、科晨787、中麥895、登峰168、農大1108、西農529、西農20、陜農33產量相比較無顯著差異。
4.1 科晨787。該品種第1年參試,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旗葉寬大、葉片青綠色,受春季低溫影響較小;株型緊湊,株高62.1 cm,穗排列松散,穗長7.4 cm,呈紡錘形,短芒,中早熟;抗病性一般,抗逆性較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4.4萬,穗粒數28.8粒,千粒重50.5 g。
4.2 登峰168。該品種已連續多年參試,屬弱冬性,苗期半直立,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長勢旺,葉片上傾,受春季低溫影響較大,株型緊湊,株高67.1cm,穗呈紡錘形,穗長6.5 cm,小穗排列緊密,成穗率高,長芒、白殼、白粒、結實性好,成熟稍遲,抗干熱風,落黃較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6萬,穗粒數32粒,千粒重42.6 g。。d+.d+ 4.3 農大1108。該品種第3年參試,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期葉稍長,旗葉上沖,葉色深綠,分蘗力強,成穗率低;株型偏松散,株高64.3 cm,長方形大穗,穗長8.04 cm,籽粒大,橢圓形,角質,結實性好,中熟,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抗病、抗逆性較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39.8萬,穗粒數31.8粒,千粒重49 g。
4.4 西農805。該品種第1年參試,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強,抗寒性較好,抽穗略遲,株型適中偏松,旗葉深綠、上挺,株高66 cm,穗長8.06 cm,穗層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大、飽滿,結實性好,中熟,抗病、抗逆性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2.9萬,穗粒數29.6粒,千粒重51.2 g。
4.5 西農20。該品種已連續多年參試,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強,株型緊湊,抗寒、抗倒能力較強;成穗率高,株高62.9 cm,穗長7.22 cm,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結實性好,籽粒卵圓形,中早熟。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4.1萬,穗粒數30.5粒,千粒重42.3 g。。d+.d+ 4.6 西農529。該品種第1年參試,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黃綠,分蘗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旗葉寬長、平展,穗層厚,落黃較好。株高67.7cm,株型緊湊,稈質彈性好,較抗倒伏。穗長6.26 cm,穗紡錘形,白殼、短芒、白粒,飽滿度中等,中熟。抗病性一般,抗逆性較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4.4萬,穗粒數30.3粒,千粒重44.9 g。
4.7 西農822。該品種第3年參試,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較好;葉色中綠,葉長葉寬中等;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株型半緊湊,株高67 cm,穗下節間較長,旗葉斜挺,落黃較好。穗長7.92 cm,穗紡錘形,微卷,短芒、白殼、白粒。抗病性、抗逆性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9.2萬,穗粒數33粒,千粒重45.1 g。
4.8 陜農33。該品種屬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強,成穗率較好;株型半緊湊,株高68.4 cm,旗葉上沖,旗葉干尖稍重;穗長7.72 cm,穗紡錘形,小穗排列緊密,白粒,長芒,后期落黃好,早熟。抗病性較好、抗逆性一般。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5.8萬,穗粒數29.9粒,千粒重41.1 g。
4.9 中麥895。該品種為對照,在大荔縣大面積種植多年,連續多年穩產,且抗病、抗逆性好。該品種半冬性,幼苗半匍匐,長勢壯,葉寬直挺,葉色黃綠,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株高63.4 cm,株型緊湊,旗葉較寬,上沖。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能力好,成熟落黃好,中晚熟。穗層較整齊,穗長7.14 cm,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粒大,飽滿度好。2017~2018年區試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42萬,穗粒數29.7粒,千粒重51.6 g。

表1 小麥新品種試驗各品種生育期有關性狀調查表

表2 小麥新品種試驗各品種生育期有關性狀調查表

表3 小麥新品種試驗產量及數理分析表
在2017年秋播偏晚以及4月初的低溫霜凍特殊氣候條件下,對試驗中播期敏感和春季抗逆性較差的品種又是一次很好的檢驗。通過試驗,西農822、西農805、科晨787居前3位,平均畝產分別為622.4kg、552.6 kg和548.9 kg;其中西農822較對照畝增產75.3 kg,增產13.8%。西農822連續3年在大荔縣試驗種植,產量均排前列,豐產性好,建議大面積示范推廣。西農805和科晨787在大荔縣第1年參試種植,畝產較對照略增,表現很好,建議下年度繼續試驗。中麥895連續在大荔縣多年大面積種植,穩產性好,是大荔縣近幾年小麥主推品種之一。登峰168已連續多年在大荔縣大面積種植,穩產性較好,2018年參試產量較對照略減。農大1108連續3年在大荔縣試驗種植,穩產性較好,建議示范種植。西農529第1年參試種植,產量表現一般,建議下年度繼續試驗。西農20和陜農33已連續幾年參試種植,產量表現一般,建議不宜在大荔縣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