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英 劉燕茹
(1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鎮農牧綜合服務站 陜西 商洛 726000;2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
甘薯黑斑病,又名甘薯黑疤病,是甘薯生產中主要病害,也是甘薯危害最重的病害。在甘薯育苗期、生長期和貯藏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薯塊及幼苗莖基部。為此,筆者進行了甘薯黑斑病藥劑防治效果試驗,現總結如后。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商州區沙河子鎮甘薯地。該區域地處秦嶺東段南麓,為秦嶺土石山區。肥力中等,為可灌溉的旱坪地。
1.2 試驗方法
1.2.1 種薯消毒,藥劑浸種防治試驗。選用無病種薯作種,剔除有凍害、病害和損傷的薯種,進行種薯消毒,用藥劑浸種,冷浸10 min,后即可排種。試驗設置50%代森銨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未用藥劑(CK)4個處理組,以種薯為單位,進行對比試驗,在苗床出苗時調查其種薯病腐率。
1.2.2 藥劑浸苗防治試驗。剪下種苗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250倍液浸10 min,移栽于大田生長。試驗設置種苗分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250倍液浸苗和清水(CK)3個處理組,進行對比試驗,移栽2周后調查薯苗的腐爛率。
1.2.3 藥劑浸薯防治試驗。為了控制在窖內擴大危害,入窖貯藏時,要嚴格剔除病薯和傷薯入窖傳染病害。可將種薯放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內浸泡3~5 min,取出晾干后入窖貯藏。試驗設置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浸薯和未浸藥(CK)3個處理組,出窖時調查其病腐率。
2.1 種薯消毒,藥劑浸種防治效果。用藥劑50%代森銨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分別浸種10 min后排種,在苗床出苗后,調查種薯病腐率,分別為3%、4%、3%,對照(未浸種)為98%,藥劑浸種后防治效果明顯。

表1 種薯消毒藥劑浸種防治效果比較
2.2 藥劑浸苗防治效果。種薯苗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250倍液浸10 min,然后移栽大田生長,2周后調查移栽苗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6%、97%,防治效果明顯。

表2 藥劑浸苗防治效果比較
2.3 藥劑浸薯防治效果。入窖貯藏前,先剔除病薯、傷薯,以免病害傳染,為了避免擴大窖內危害,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將甘薯浸泡3~5 min,取出晾干后入窖貯藏,出窖時甘薯的腐爛率分別為6%、7%,減少了入窖貯藏的腐爛率,防治效果明顯。

表3 藥劑浸薯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種薯消毒,用藥劑50%代森銨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600倍液浸種,種薯的病腐率分別為3%、4%,防治效果明顯。種薯苗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250倍液浸10 min后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6%、97%,防治效果明顯。甘薯入窖貯藏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將甘薯浸泡3~5 min,晾干后貯藏窖內,出窖時甘薯的腐爛率分別為6%、7%,減少了入窖貯藏的腐爛率,防治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