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俊 汪菊萍 蔣明英 嚴曉峰
中圖分類號:R595.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3.06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3-0189-01
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治療肺結核主要藥物之一,在我科應用廣泛,不良反應較多,其中跟腱炎罕見。但致跟腱病預后較差,可造成嚴重殘疾[1]。因此,出現跟腱炎后要高度重視,避免使用該類藥物。本例患者因病情需要繼續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抗結核,現將病例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18歲,因“發現左側頸部、左側腹股溝包塊半年”于2017年2月16日入院,以“肺結核,淋巴結結核(左側頸部、左側腹股溝)”收住院。查體:生命體征未見異常。左側頸部可觸及3個約2 cm×2 cm腫大淋巴結,其中一個皮膚發紅,膚溫升高,無破潰,質軟,有觸壓痛,有波動感,活動度差。其余兩個腫大淋巴結膚色、膚溫正常,質中,無觸壓痛,無波動感,活動度可。左側腹股溝可觸及4個大小不等腫大淋巴結,膚色、膚溫正常,質中,無觸壓痛,無波動感,活動度可。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神經系統查體未見異常。
輔助檢查:2016年8月2日合江縣人民醫院胸片:右中上肺及左上肺結核,以增殖浸潤為主。彩超:左側頸部淋巴結腫大。左側頸部包塊針吸液細胞學查見大量干酪樣壞死,符合淋巴結結核改變。2017年2月16日我院胸部CT:雙側胸廓對稱,肋骨及胸壁軟組織未見異常,縱隔無偏移。雙肺可見片狀、斑片狀、結節狀不均密度增高影,右上肺可見空洞形成。心臟及大血管顯示形態正常,縱隔內可見腫大淋巴結。雙側未見胸腔積液,未見胸膜增厚,考慮雙肺結核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及相關檢查。2017年3月20日我院頸部包塊行手術治療,手術組織病理示慢性肉芽腫性炎伴壞死,符合結核改變。
治療經過:入院后完善輔助檢查,予結核科護理常規,“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抗結核治療。3 d后無其他誘因出現雙側跟腱劇烈疼痛,不能行走。查體:雙側跟腱略紅腫,觸壓痛明顯,活動受限,跟腱未斷裂,趾端感覺、血供、運動正常。請普外科會診,診斷急性跟腱炎,考慮左氧氟沙星可能性大,停用該藥,予局部制動、硫酸鎂濕敷、補液促進藥物排泄,2 d后癥狀明顯好轉。因患者拒絕,未行踝關節MRI檢查。停用左氧氟沙星后1周出現頸部、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加重伴局部化膿,加用莫西沙星后密切觀察,未出現跟腱炎。加用莫西沙星抗結核后腫大淋巴結逐漸縮小,抗結核3周后行手術切除治療,術后隨訪半年,一直口服莫西沙星抗結核,未出現跟腱炎。
2討論
本例患者為青年女性,既往無跟腱炎病史,無劇烈活動史,使用左氧氟沙星3 d后出現急性跟腱炎,停藥后好轉,因此無法用其他原因以及合并用藥解釋,關聯性評價意見為肯定。氟喹諾酮類藥物致肌腱病罕見,致肌腱病病理學特點是肌腱基質和腱細胞退行性變化、裂開、無細胞浸潤的間質水腫、壞死、新血管生成、缺血等,與藥物劑量無關,與藥物蓄積有關[2-4]。因為結構存在差異性,各種藥品間不良反應也存在差異性,程度也不相同[5]。現有文獻并無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后可換用莫西沙星報道,根據本例患者推測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與其結構密切相關,尚需相關基礎實驗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邸秀珍,鄒玥.氟喹諾酮類藥物肌腱毒性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6):1604-1606.
[2]Tsai WC,Yang YM.Fluoroquinolone-associated tendinopathy[J].Chang Gung Med J,2011,34(5):461-467.
[3]Juras V,Winhofer Y,Szomolanyi P,et al.Multiparametric MR Imaging Depicts Glycosaminoglycan Change in the Achilles Tendon during Ciprofloxacin Administration in Healthy Men:Initial Observation[J].Radiology,2015,275(3):763-771.
[4]康慶偉.氟喹諾酮類藥物致跟腱損傷[J].天津藥業,2012,24(6):54-57.
[5]魏欣.氟喹諾酮類不良反應發生機制、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0):23-24.
收稿日期:2018-2-18;修回日期:2018-2-28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