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和寫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將讀寫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式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學生在閱讀中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就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內容,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加快對文章的了解,促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十分必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教學;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必然要進行大量的閱讀,不斷充實自身,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將讀到的文章,進行知識積累,獲得語文知識的創造能力,就需要語文教師加強指導,讓學生能夠通過讀寫結合,豐富語文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以讀促寫或以寫引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通過挖掘課本的知識,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拓寬學生視野,提升綜合能力。下面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將讀寫進行結合開展分析。
一、 以讀促寫,以寫引讀
以讀促寫就是要做到大量閱讀,在一定的閱讀量上,讓學生進行不同類型文章的聯系區分。我們所倡導的大量閱讀是讓學生盡可能地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積累語文素材,從而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應用這些知識。到那時我們倡導的閱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數量,學生也可以將一本書反復閱讀,甚至達到熟讀成誦的結果,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內涵,了解作品的特征,學會模仿,從而進一步提升寫作質量。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時,教師要參與指導,指導學生觀察作者是如何發現事物,分析問題,以及如何選材,確定文體中心,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文章結構脈絡,遣詞造句。以寫引讀就是學生要在實踐中勤寫勤練,通過反復的知識聯系,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另外,在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加強。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評交流會,通過學生對不同閱讀文章的感悟,開展交流,可以提升學生對于不同文本的分析能力。例如,對文章《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教學中,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先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從文章的構思中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香樟樹為例,讓學生選取身邊的某一事物,并且按照作者的寫法,從外形到內在來描寫這一事物,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能。
二、 挖掘教材,思考創作
我們的語文教材里面的內容都是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典型性,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從我們的教材出發,教師要學會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不斷鼓勵學生從課本出發,學會在探討書本知識的同時,開展豐富的聯想,進行自我創作。像一些優美的文章,讓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或者反復朗誦,背誦優美段落。也可以組織小組進行優美段落賞析,讓學生在小組的合作討論中,學會交流,對課文的朗誦,還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在《狼和鹿》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計劃可以讓學生先反復朗讀課文,在學生熟悉課文之后,從課文內容出發并且引導學生思考和創作。為什么文章中的狼和鹿可以共存,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學會保護大自然,并且進一步思考語文課本內容闡述的內涵是什么。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同學們思考生態平衡的問題,考慮生態平衡的原理和維護生態平衡的正確做法,并鼓勵學生用新的例子來詮釋生態平衡的問題,教師挖掘課本內容,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三、 拓展閱讀,積累素材
在讀寫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閱讀,以此為寫作進行積累,在寫作中要想學生真正有內容可寫,就要學生主動積累語文知識,學會應用素材。所以無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是寫作教學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就要善于將二者結合起來,在寫作中提升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在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利用好課本教材外,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材料,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增加閱讀量后,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寫語文作文時,就能夠快速在大腦中搜尋素材,使得文章更加充實,不會空洞乏味。例如,在學習散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搜集作者的相關資料,在了解作者相關的背景后,再讓學生開展閱讀,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涵,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在課文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尋找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與課文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課本內容,同時增加了學生知識廣度和深度,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四、 強化讀寫,鼓勵仿寫
學生在了解文章后,要想切實提升寫作能力,就要善于模仿,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一段仿寫,在學生熟悉了仿寫的基本模式后,讓學生嘗試仿寫,在學生的模仿中,讓學生提升寫作的修辭水平以及結構表達。在模仿過程中,通過對一個事例的仿寫,就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當然除了仿寫我們還有很多中鍛煉寫作的方法,例如縮寫,隨筆,小結等等。在語文長篇記敘文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聯系縮寫的能力,首先把握住文章的主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把握住中心思想后,對文章的語言以及表述進行相應的縮減,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也相應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總結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廬山的云霧》的篇幅中,作者對廬山的霧的描寫千姿百態,由近及遠,由上到下,由外到內并且相應的用一些修辭手法提升文章的內容可觀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后,加強學生的讀寫能力培訓,就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某一事物出發,按照這種順序,開展描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讓學生養成了細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五、 結語
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在寫作中提升閱讀能力,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彥德.淺析新課程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5(30):148.
[2]夏海蓮.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新課程·小學,2017(1).
[3]扶林.淺析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C].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
[4]劉景學.淺析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6).
作者簡介:張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峰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