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全 汪佩霞



【摘 要】 伴隨著高校科研資金的不斷增加,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及其監管機制的構建迫在眉睫。為了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從科研投入、科研管理和科研成果三個方面針對高校科研績效評價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高校科研的實際特點,使用模糊綜合評價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FCE-AHP方法),在綜合專家評判法的基礎上給出針對高校科研經費的具備較高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績效評價方法,進而構建全方位協同的高校科研經費監管機制。
【關鍵詞】 科研經費; 績效評價; FCE-AHP方法; 監管機制
【中圖分類號】 F812.4;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14-0115-06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在國家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的大背景下,各級政府對科技投入的力度越來越大。2015年全國科研經費支出總額為14 169.9億元,同比增長8.9%,科研經費支出逐年增加。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數據顯示,近幾年高校獲獎比例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高校仍然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隨著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和擁有的科研經費越來越多,科研經費日常使用和管理中的問題也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因此,有必要嚴格遵循科研經費管理法律法規,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水平,通過構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估體系和監管機制,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更好地優化科技資源的配置。
國外學者在科研經費績效管理機制研究方面,多從經費來源視角展開。Jill Johnesh 和 Geraint Johnes[ 1 ]對英國高校的科研經費進行研究發現,對于高校的發展來說,各種來源的科研經費都是高校可以接受的,在對科研經費進行分配時應秉承投入與產出配比的原則。Lambright W H[ 2 ]認為官員干預專家選項、科學咨詢和評議意見不能體現國家利益,政策和科學家二元關系的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技決策機制的體系結構和科技政策產出的實際績效。Otto Auranen[ 3 ]、Glass(1995)等學者強調科研成果質量在衡量科研產出中的意義,將Fuss和Waverman的模型加以完善,用以測算英國61所高校教學與科研產出的成本效益。
國內相關研究主要從政府科研管理部門視角開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達國家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的管理經驗研究。劉興凱和梁珣[ 4 ]研究了英國高校科研評估的發展歷程、創新特征、制度效應以及對我國高校評估的借鑒意義,倡導政府在科研資金分配過程中的導向作用;宋鴻雁[ 5 ]介紹了美、英高校高度專業化的科研管理組織機構和交流平臺,指出在對高校科研進行評估時應加強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訓;胡瑞等[ 6 ]詳細分析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經驗,并將其與我國的科技管理現狀進行比較,為我國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針對特定區域或類型高校的科研績效管理所進行的研究。郭峻和熊世權[ 7 ]選取2004年到2008年高校科研績效的相關數據對我國31個省市高校科研績效進行了實證評價,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高校科研績效存在差異,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多種多樣,如科技進步帶來了科研績效的增長;蘇俊宏等[ 8 ]指出合理的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考評體系可以帶來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環,為此創建了科研任務、科研工作完成質量、科研人員工作狀態為一級指標的西部地區地方高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可以有效地對科研經費績效進行評估。三是對高校科研績效管理的某一方面所進行的分析或評價。魏守華和吳貴生[ 9 ]選取1998年至2004年各個區域的科研經費數據,以科研經費為對象研究了高校科研經費的空間分布及變動特征,發現各個地區研發經費空間分布存在較大差異,主要是由資金來源及執行部門的不同導致的;許愛萍和俞會新[ 10 ]選取了經濟較為發達的京津滬地區為例,對高校科研經費投入與城市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在北京是來自政府的高校科研經費投入對當地經濟影響較大,而上海和天津則是來自企業的高校科研經費投入對當地經濟影響較大;肖晉芬和仲實[ 11 ]探討了高校不同學科領域院系之間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問題,構建投入產出生產函數,為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提供參考;黃振勝和張嘉祺[ 12 ]結合“放管服”背景探討了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認為實施簡政放權、分級管理、簡化預算編制、試行財務助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
整體來講,國內外專門針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的研究相對薄弱,國外研究多從公共管理角度開展研究,國內多是從科研管理者的角度開展研究,并且較少研究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工作的標準設置、方法選擇、制度構建和監管機制。為了更好地指導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水平,本文構建了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和監管機制,并運用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進行評價,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二、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已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一支主力軍。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隨著高校承擔科研項目及經費數量逐步增加,各類科研項目帶來的經費占高校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可以說,科研經費投入對我國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和高校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科研經費績效進行有效的評價也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應根據國家科研經費管理規定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指標,在指標設計過程中做到全面、規范,不可出現冗余指標、無效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既要有可以量化的定量指標又要有需要進行描述和分析的定性指標。各指標之間既要保持相互獨立又要相互補充。
2.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涉及科技資源投入和產出的合理性,核心是成本降低和資源配置優化。在確保科研項目能夠保質保量結題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切實保障科研經費使用的經濟效率性。
3.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要求各指標設計要充分考慮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各環節信息處理的便利和可行,財務人員能夠準確地界定指標,該指標的選取不會影響到財務人員的判斷。在滿足準確進行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前提下,相關指標的選擇必須考慮到其可獲得性,同時應能夠切實滿足績效評價需要。
4.動態性原則
影響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因素有很多,社會、經濟、高校自身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將會有非常大的不同。社會是處于不斷發展中的,科研經費指標體系的設計應滿足實際情況的評價需要。
(二)評價體系的建立
丁月華和鮑善冰[ 13 ]等認為高校績效評價不僅要注重效益更要著眼于效率,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辦學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在2016年發布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績效評價中,根據投入—產出指標體系設計了14項投入指標及包括綜合類高校、大理類高校、大文類高校等在內的不同產出指標。賀天偉和張景林[ 14 ]認為可以用承擔項目、發表論文、科技著作、人才培養等指標來衡量科研績效。科研經費績效是高校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加入了過程考核指標,構建了投入—管理—產出指標體系。在構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中,本文根據科學性、經濟性、實用性、動態性等原則選取相應指標,并將各類指標按照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三個等級層次進行劃分,具體如表1所示。
1.科研投入
前期的科研投入是項目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投入的要素包括人、財、物等多個方面。本文從科研項目類別、人力資源、經費投入三個維度來描述科研投入。科研項目的類別直接影響到科研經費的來源、數額、使用和管理、科研進度、科研成果的形式等。項目組成員中長期從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員的人數、高級職稱的人數以及年齡構成都會影響到科研項目成果的質量和進度。本文人力資源的衡量指標主要有科研人員總數、科研人員中高級職稱人員比重、科研人員中中青年人員占比。科研經費的投入是科研工作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科研經費的總額和到賬率是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
2.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具體涵蓋經費管理和項目管理兩部分內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項目有序開展的制度保障,具體包括管理措施、獎罰措施等。項目管理主要涉及從事科研管理相關工作的人員,比如各大高校人文社科處、科技處、財務處的相關人員。對項目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需配套相應的管理經費,管理經費一般是按照項目的級別、項目經費額度的一定比例提取。科研項目一般都規定了具體的項目期,為了順利實現項目的結題,項目組自身和項目管理人員都要嚴格把控項目進度,同時為了保證項目能夠按時、保質完成,很多高校都對在研項目進行中期考核。
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是科研經費績效的最終體現形式,主要包括學術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的成果以及培養的人才。學術成果一般包括學術論文、專著、專利以及各種學術會議、報告和獲獎情況,當然這些學術成果又可以進行具體的分類。學術論文可以按SCI、EI、CSCD、CSSCI等進行具體的分類,專著按照出版社的級別不同可以分為A級、B級、C級,會議可以分為國際會議和國內會議等,根據學術成果的不同分類,對不同級別的成果賦以不同的積分和權重。科研成果的進一步轉化衡量了成果適應市場的能力,同時將科研成果投入市場也會給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新的資金支持。在科研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除了具備較強科學能力的專家學者參與其中,還有一批研究生也參與了項目的研究過程,研究生參與項目不僅為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人員和智力支持,同時在根據項目開展相關研究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三、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研究
(一)基于層次分析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在績效評價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時,首先,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X,具體評價指標用X1,X2,…,Xn表示,即X=(X1,X2,…,Xn),每個指標的權重用a1,a2,…,an表示,即A=(a1,a2,…,an)。其中A為指標體系對應的權重向量,具體權重數值在本文中利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求得。每一具體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對應的評語用V1,V2,…,VP表示,具體等級劃分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有三級、五級、七級等。本文中評語集合用V=(V1,V2,…,VP)表示,根據高校科研實際情況,每一個具體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
其次,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定語言集合之后,根據實際的評定尺度,建立從每一個具體評價指標Xi到評語集合的隸屬度矩陣R。對于隸屬度矩陣中的每一個元素,rij表示第i個指標屬于第j級評語概率,由此得到相應的模糊綜合評價隸屬度矩陣:
R=r11 r12 r13 r14 r15r21 r22 r23 r24 r25… … … … …rn1 rn2 rn3 rn4 rn5
最后,根據權重矩陣和評價隸屬度矩陣借助于模糊綜合算子M(·,?茌)得到最終評價結果,Q=A?莓R。其中?莓表示對應的模糊綜合算子M(·,?茌),模糊綜合算子M(·,?茌)能最大限度地對各種有效信息進行綜合。
層次分析法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它能有效綜合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決策理論,在分析過程中注重定性與定量分析的結合,是一種優秀的層次權重分析決策方案,在本文中各個一級指標對評價結果的權重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
層次分析法首先要建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一般分為三層,即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在該層次分析結構模型中,各二級指標績效評價是目標層,三級指標為準則層,各評價高校為對應的方案層。層次結構模型建立之后,層次分析法需要構造成對比較矩陣,假定某三級指標有n個具體指標,X=(X1,X2,…,Xn),為了能夠確定上一級指標對應的權重,層次分析法需要在具體指標間兩兩比較準則對應上一層指標的具體影響程度,比較尺度定義如表2所示。
為了對高校科研績效進行評價,在建立指標體系之后,從三級指標開始,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優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的識別框架下,評價對應的二級指標在識別框架下每一種評價結果的隸屬度。在具體評價過程中三級指標對二級指標的影響權重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得到二級指標在識別框架下每一種評價結果的隸屬度之后,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影響權重同樣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在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之后,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一級指標在識別框架下每一種評價結果的隸屬度,一級指標的權重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具體結果之后,再次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得到最終評價結果。
(二)實證分析
為了驗證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本文選取安徽某高校A,對其科研績效進行評價,相關數據利用調查方式結合網絡搜索到的實時信息得到。得到相關數據后,三級指標對應識別框架下的隸屬度采用專家判斷法,在投票得出結果后,利用每一種結果在總數量中所占的比例來表示。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后,各個二級指標在識別框架下的隸屬度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二級指標的權重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利用高校科研績效評價層次分析法比較尺度定義表,根據高校科研實際情況得到的層次分析法比較矩陣如表4—表6。
經層次分析法后,科研項目類別、人力資源和經費投入的權重系數為(0.59,0.28,0.13),經費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權重系數為(0.75,0.25),學術成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的權重系數為(0.6,0.2,0.2)。
于是科研投入一級指標的隸屬度評價結果為:
R1=A21R21
=(0.59,0.28,0.13)0.12 0.14 0.59 0.15 00.24 0.49 0.27 0 00.13 0.35 0.52 0 0
=(0.15,0.27,0.49,0.09,0)
科研管理一級指標的隸屬度評價結果為:
R2=A22R22
=(0.75,0.25)0.15 0.63 0.22 0 00.23 0.57 0.10 0 0
=(0.17,0.62,0.20,0.01,0)
科研成果一級指標的隸屬度評價結果為:
R3=A23R23
=(0.6,0.2,0.2)0.14 0.45 0.32 0.09 00.05 0.33 0.52 0.10 00.13 0.55 0.22 0.10 0
=(0.12,0.45,0.34,0.09,0)
因此一級指標對應的隸屬度評價矩陣為:
R=0.15 0.27 0.49 0.09 00.17 0.62 0.20 0.01 00.12 0.45 0.34 0.09 0
科研投入、科研管理和科研成果對應的權重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專家評判法其權重系數為A=(0.4,0.2,0.4),因此該高校科研績效最終評價結果為:
Q=AR
=(0.4,0.2,0.4)0.15 0.27 0.49 0.09 00.17 0.62 0.20 0.01 00.12 0.45 0.34 0.09 0
=(0.14,0.41,0.37,0.08,0)
于是該高校科研績效屬于優秀級別的概率為14%,屬于良好級別的概率為41%,屬于一般水平的概率為37%,屬于及格水平的概率為8%,具體評價結果依據最大概率原則,該高校科研績效評價結果為良好。根據該高校的實際情況評價結果與現實符合程度較好。
四、科研經費績效監管機制構建
高校科研經費監管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監管法規的建立健全、監管各方的自律和監管機制的構建。作為高校財務和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科研經費的管理是否有章可循、科學規范、合法合理,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的質量以及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政策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科研項目經費需要規范管理,擴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設項目管理權限,規范管理、改進服務,讓科研人員潛心從事科學研究”。為了使高校科研工作能夠健康有序地開展,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根據我國現有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經費內外結合的管控模式:在高校內部實行學校、學院、項目負責人三級負責制,并聯系校內負責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經費管理、資產管理等其他監管部門;在外部根據相關性原則建立社會大眾、專家聯席評審、第三方審計、科研項目主管部門在內的外部監管體系。
(一)內部協同監管機制
高校是科研項目的依托單位,對科研項目監督管理負總責,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實施負直接責任,其他相關部門協同分工、分級管理。在我國目前的高校體系設計中,科研項目管理按照學科類型不同分為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等。學科之間差異較大分屬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對申報科研項目人員材料的審查、立項推薦、項目的中期檢查、項目結項的審查等。高校財務部門主要負責科研經費的管理,包括規章制度的設計、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科研經費日常使用管理、項目結項后經費的管理。科研項目任務完成后,項目負責人應及時全面清理經費收支和應收應付等款項,未核銷暫付款應在項目結題前全部報銷或歸還,并據實編報經費決算,財務處給予指導審核確認,保證結題驗收與經費決算同步進行,須審計的履行審計程序。資產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對使用科研經費采購的相關資產進行管理,包括對資產采購的審核、采購過程的管理、對資產的登記及日常管理、資產的報廢等。學校審計部門、紀委等監管部門對科研經費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二)外部協同監管機制
科研成果最終都會轉化成被社會大眾所認可的知識、技術,社會大眾的評價可以直接反映出科研項目的社會效果。很多科研經費都來自國家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需要接受來自社會大眾的監督。高校的科研項目理論性較強,并不是所有社會大眾都能理解其中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專家聯席評審可以對項目的成果做出專業性的判斷。教育部、財政部、科技部等作為項目的助管單位,對科研經費的監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上各相關機構承擔著對項目的日常監管責任,在全方位監管模式下,需要將日常監管與審計署發起的第三方審計結合起來,共同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進行監督。
總之,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一直是社會大眾所普遍關注的問題,為此教育部、財政部等也圍繞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從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入手,評價指標的設計應順應社會的發展和高校發展的實際。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高校內部科研經費全方位多部門協同監管治理結構,從強化科研經費全過程監管入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協同監管運行機制不僅可以提高和優化國家科研經費的配置與使用效率,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可以避免高校在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過程中出現腐敗。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妥善使用和管理科研經費,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JOHNES J, JOHNES G. Research funding and performance in U.K.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a frontier analysis[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95,14(3):301-314.
[2] LAMBRIGHT W H.Government and science:a troubled critical relationship,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0,68(1):5-18.
[3] AURANEN O, NIEMINEN M.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ing and publication performance: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Research policy,2010,39(6):822-834.
[4] 劉興凱,梁珣.英國高校科研評估的制度改革、效應及其借鑒意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5):82-88.
[5] 宋鴻雁.美國與英國高校科研管理專業化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2):10-13.
[6] 胡瑞,李忠云,王國平.中美研究型大學科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比較研究與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145-147.
[7] 郭峻,熊世權.中國31個省市高校科研績效實證評價[J].情報雜志,2010(9):84-88.
[8] 蘇俊宏,彭渝麗,李高宏,等.地方高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探索[J].科研管理,2009(30):103-107.
[9] 魏守華,吳貴生.區域R&D;經費空間分布及其變動特征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3):72-77.
[10] 許愛萍,俞會新.高校科研經費投入與城市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以京津滬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3):102-106.
[11] 肖晉芬,仲實.科研投入產出模型在高校科研績效評價中的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2):81-82.
[12] 黃振勝,張嘉祺.“放管服”背景下N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4):110-113.
[13] 丁月華,鮑善冰.基于投入產出分析法的高校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3):86-88.
[14] 賀天偉,張景林.科研績效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設計[J].科技管理研究,2001(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