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勇 黨坤 孟琦
摘 要:農家樂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鄉村旅游方式,不僅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該文通過分析北京地區農家樂發展現狀,針對農家樂發展的特色及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北京農家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家樂;北京;優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116-02
農家樂以農民自家田產為依托,以具有濃厚鄉土風情的田園生活吸引城鎮居民來此消費,體驗農村生活,是緩解工作壓力的一種旅游消費活動[1]。興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北京鄉村樂在大體經過自發發展、數量擴張、規范發展、品質提升這4個階段之后,呈現出快速發展與質量提升并進的局面。據統計,目前北京地區農家樂數量已達12000家左右,年旅游接待約2000萬人次,旅游收入高達11.3億元。得益于北京地區獨特的政治經濟區位以及豐富的內涵文化等優勢,北京地區農家樂發展勢頭良好,但同時存在缺乏農家樂特色、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等限制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本文以北京地區農家樂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明確優勢和發現問題,旨在為北京農家樂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發展優勢
1.1 獨特的民俗文化 作為四大古都之一,北京是擁有厚重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2],傳統鄉村文化、民俗文化濃厚,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和獨特的戲曲文化,如七十二行、北京話、叫賣調、京劇、皮影、評書等。北京保留了獨具特色的京西古村落,門頭溝區仍保留完整,民俗廟會、九龍山娘娘廟會、柏峪村秧歌戲、語齋堂話、京西太平鼓等。民俗文化成為北京發展農家樂的自身內部特色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和文化基礎[3]。
1.2 優秀的自然生態環境 北京的郊區多為生態重點發展區,多為天然的生態保護屏障,環境狀況把控嚴格,大氣環境質量高,水源優質,是北京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區域,是進行放松身心、休閑娛樂的理想區域,也是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基地,為北京發展農家樂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基礎。
1.3 政府的大力支持 北京作為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政府給予很高的重視,為了促進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升級,政府大力推進農家樂的創新升級改造,積極倡導開展環境友好、休閑旅游、生態旅游、低碳旅游的旅游產業[4]。近幾年來,北京的支柱產業正在從第二產業向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轉型,鄉村旅游發展日益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
1.4 較高的科技水平 北京聚集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優秀的高技術人才,不斷發展高新技術和低碳創新技術,在降低碳排放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又不降低經濟效益。北京農家樂還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宣傳,與時俱進,利用先進技術的互聯網手段吸引游客,利用科技水平樹立獨特農家樂文化品牌。
1.5 北京人對傳統北京文化和生活的向往 北京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在快節奏生活下,北京當地民眾生活壓力大,向往老北京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傳統北京的民俗文化吸引著在現代壓力下追求放松、娛樂、休閑的游客前來體驗,農家樂認同感較高。
2 存在問題
2.1 農家樂發展水平不一 北京當地不乏布局功能完善、運營系統科學的休閑農業,但總體上質量良莠不齊,大部分屬農民自發形成,缺乏經營管理知識,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難以與那些已形成產業化規模經營的休閑農業集團競爭。
2.2 可持續發展理念淡泊 多數經營者缺乏環保可持續理念,開發過程中對周圍資源環境開發過度,農家建筑與周圍整體環境不協調,過度強調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部分農家樂缺乏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2.3 農家特色與文化內涵不足 北京農家樂發展模式與全國各個地區的農家樂大同小異,千家一面,建設“有形無神”。大部分農家樂只是簡單跟風模仿,缺少北京當地特有文化的加持,只重物質享受忽略精神享受,沒有展示當地特有的鄉村民風民俗,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難以使游客耳目一新,導致北京地區部分農家樂難以保持吸引力[5]。
2.4 政府管理缺乏 目前北京地區對農家樂發展規范的相關法規不夠健全,尚未形成完善體系。北京地區多數農家樂都是村民自發開設,在空間上分布隨機,存在地址過偏、分布散亂等嚴重問題,缺少科學規劃。
3 對策措施
北京地區城鎮化水平已高達86.5%,對其農家樂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由于北京地區的特殊性,北京農家樂發展模式異于其它城市,本文從北京地區實際情況入手,針對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以保障北京農家樂綠色健康發展。
3.1 完善設施,提高質量 主管部門應當支持農家樂的發展,完善農家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游客旅游感官體驗。創建聯合經營的農家樂互助社,用統一領導的方式對農家樂的服務進行管理。確定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質量評定,使得整個農家樂行業得到規范。
3.2 樹立意識,科學管理 農家樂經營者要學習正確的旅游產業發展理念,走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不斷學習正確的環保可持續理念。制定經營者經營標準,對農家樂經營者進行專業培訓,并定期開展嚴格的考察,保證經營者有明確的科學管理理念,不斷提高農家樂經營門檻,樹立經營者正確的經營理念,提高管理素質、環保意識等,使農家樂的經營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3.3 發掘文化,打造特色 建設者應深挖各村各地的獨特風俗文化[1],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家樂。如“一溝一品”創意策劃中,發揮了小湯山的溫泉優勢,打造出休閑度假型農家樂的典范。此外,設計者應注重具體項目中的歷史文化內涵,使游客在休閑娛樂的同時體驗更深層的文化美感。
3.4 健全法規,科學規劃 政府應加快對農家樂經營管理相關法規的建設,完善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時政府在鄉鎮規劃項目中應充分考慮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設,合理規劃、統一布局、統一建設,自上而下地對農家樂的發展進行管理。
總之,為了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農家樂不失為一種合適的選擇。北京地區農家樂發展水平已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優化完善可使北京農家樂更好地發展。同時,北京市農家樂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解決這些問題,對全國農家樂產業發展具有參考性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克勤.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
[2]和紅星.新形勢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拓展探索[J].中國名城,2009(07):40-45.
[3]北京市旅游局.鄉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
[4]劉巍,楊磊.北京市郊區低碳農家樂旅游開發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2(20):4691-4696.
[5]韓陽.農家樂發展狀況研究[J].新農業,2016(13):9-11.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