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生泉 劉杰 姜自紅
摘 要:校企合作共建園藝實踐基地是實現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解決園藝專業課程實訓實習重要途徑。該文分析了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園藝實訓基地情況,結合實訓基地建設問題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實踐教學建設內容和策略,以期為實現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藝專業;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134-03
Abstract:Training base based on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actice of horticulture.The situation of the horticultural practice base of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as analysed.The content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ase.
Key words:Horticulture;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nstruction
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新一輪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有關精神,高職教育應主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需要,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深層次推進校企合作。開展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內涵體現,是高等職業教育深化改革、辦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共建校內外園藝實訓基地,是解決園藝技術專業各類實訓實習項目有效實施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優勢主要有:一是可以從企業獲得園藝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及職業崗位要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目標性,構建以崗位為導向的知識體系和實訓項目;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企業最先進的生產設施、技術人員,讓企業技術人員參與相關實訓教學,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開發與市場優勢;三是教師積極參與企業技術服務活動,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為學校創造社會效益[1-2]。本文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校企合作共建園藝技術實訓基地作了一些探討。
1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園藝專業實踐基地概況
1.1 校內園藝實踐基地情況 園藝技術實踐基地是省級示范實訓實驗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著“理實一體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原則,圍繞園藝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鑒定,積極投入實踐教學體系及實訓基地的建設,園藝技術實訓基地有校內實訓室6個(植物與植物生理實訓室、土壤肥料實訓室、植物組織培養實訓室、插花藝術實訓室、病蟲害實訓室、及果蔬檢測分析化學實驗室),全自動文洛式日光溫室2棟,鍍鋅鋼管塑料大棚6個,蔭棚1個,露地實訓區面積3.33hm2,機房1個。基本滿足蔬菜栽培技術、花卉栽培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盆景與插花、土壤肥料等課程的實訓實習;同時,基地開展季節性生產性實訓項目(無公害平菇生產、綠色番茄生產、草莓高效栽培及草花生產等),實現教學做合一、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減小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跨度。
1.2 校外園藝實踐基地情況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專業從2006年招生至今,一直重視校企合作,本著“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校企合作思路進行探索,營造“校企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教共贏”的良好局面。先后與30多家園藝園林、農林類企業建立合作,主要合作方式有實訓基地、實習基地、頂崗實習及產學研合作。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滿足教學的需要,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和職業技能鑒定,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不僅為社會培養了農業人才,而且提高了專業的社會聲譽。
2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園藝實踐教學探索
2.1 建設思路
2.1.1 以能力培養為主線 堅持硬件與軟件并重、規模與效益并重的原則,注重教學、生產、培訓、技術服務、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基于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和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理實一體化課程,優化實訓體系和教學內容。
2.1.2 建立“工廠化”實訓基地 實踐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學院的場地、企業基地及人力資源,通過自建“生產車間”,引入企業運行機制,形成“工廠化”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成為企業生產和技術開發的基地。通過“學生+教師”進行產品生產和技術研發,同時完成企業的工作任務和學院的教學任務,并實現了“以產促學”的目標。
2.1.3 實現實踐基地的資源共享 實踐基地建設需注重教育資源的拓展和外延,培育校企一體的技術服務體系,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教育培訓,擴大職業技能培訓、對口支援和交流合作等社會服務功能[3-4]。
2.2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改革實踐教學體制,建立實踐教學的有效管理體系,健全實訓管理規章制度,完善實基地運行管理體系,制定職業能力考核評價體系,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訓體系。實踐基地按照學科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層次進行重新整合和優化。首先按照學科發展規律,系統地構建起由專業基礎課程室內實驗—專業課程實踐—生產性實訓—專業實習四大類實踐課程模塊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其次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分別對四大類實踐課程模塊設立由基礎性實驗/實踐(注重專業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訓練)—專業實訓/實踐(注重對生產技能訓練)—創新性實驗/實踐(注重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構成的3層次實踐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專業發展前沿和教師科研課題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2.3 校企合作下的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以校企共建專業為基礎,以崗位(群)需求為依據,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按照創新的系統化及開放性開發方法,構建工學結合、能力本位的實踐課程體系;以園林園藝技術專業關鍵能力培養為切入點,校企合作開發行動導向,“理實”一體化設計,“教學做”一體的實踐項目(工作任務)引領型專業核心課程(表1)。
3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議
3.1 完善實踐基地的運作管理模式 目前常見運作管理有:(1)共同管理:校企雙方按照投資與產權比例共同組建管理機構,共同制定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2)設備共享:基地的生產性設備在自主生產產品、經營業務、研發技術的同時為企業所用,企業的生產設備在完成自身生產任務的同時為生產性實訓所用;(3)項目共構:企業參與實訓項目開發,提供真實的生產項目或經營案例,基地的教學案例、實訓項目來自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項目的比例達到80%以上[5-6]。因此,應根據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和學院實際情況,研究并構建“共同管理、共同研發、合作育人、協作生產”的運行管理機制。
3.2 探索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特色之一,是學生獲得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手段,而高職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平臺與載體。為了充分發揮校企實訓基地的功能,應開展了基于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比如學分制度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相應“2+1”教學體系建立研究。
3.3 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以真實性生產實訓為中心組織教學,以基于典型產品或服務的活動(即真實的工作項目)為載體,組織實訓教學內容和實習實訓活動;改革實訓教學組織形式,成立項目組,實行分組教學;優化實訓教學過程,全程采用“做中教、做中學”,學生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工作”來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策略,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提高實訓教學的實效性[7-8]。
3.4 重構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重構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依據學生的學習(工作)過程和結果(成果、作品)進行考核;建立專業技能考評小組,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結合起來,并將行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納入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許淑燕.校企共建園藝技術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6,27(29):483-485.
[2]陳群輝,肖旭.高職校企合作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研究,2010(2):3-4.
[3]許宇恒,高政平.園林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3):97-99.
[4]楊曉琴.高等院校園林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以麗水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8,38(26):14808-14809.
[5]李壽田,錢劍林,唐蓉,等.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六園一體”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3(14):30-33.
[6]郭玉梅.淺談農業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J].科教論壇,2009(25):97-98.
[7]江生泉,姜自紅,湯士勇,等.基于工作過程化的高職園林工程預算課程改革[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330-333.
[8]陳群輝,肖旭.高職校企合作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研究,2010(2):3-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