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想要學好生物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觀察和試驗,學生必須進行觀察和實驗才能真正學好基礎知識和獲得能力。本文淺談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重要性;技能
一、 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于生物學來說,實驗教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技巧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為之后的理化試驗教學打好基礎,生物學試驗教學不光能幫助學生鞏固生物學知識,還能訓練學生的基本試驗技能。培養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 實驗能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
千變化萬的實驗現象可以讓學生對生物學有初步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剛接觸生物,可以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加深對生物學的了解。例如在第一節生物的特征中可以加入一些實驗準備含羞草、一條小魚、機器人的動畫、鐘乳石長大的動畫等等通過學生們比較和討論從而真正掌握生物的特征。讓學生感覺到生物學的神奇之處,進而向學生提出一系列跟生物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界的認識少之又少,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能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
三、 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際操作能力
對任何實驗而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觀察是實驗的前提,要對所做實驗的所有事物都觀察的清清楚楚,才能深入地認識到生物的本質,所以,做實驗,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教會學生觀察的基本方法,主次與重點,從明顯的區別到細微的不同,要提醒學生注意區別主要和次要的矛盾,要求學生認真做好實驗記錄。
以“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實驗為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學會使用顯微鏡并初步觀察;養成認真規范操作的習慣,愛護顯微鏡。”其實學會使用顯微鏡最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識記顯微鏡的結構上,那么同學們自己練習使用的機會和時間就大大減少。但如果我們能帶著學生走人實驗室讓他們自己通過觀察和操作,那么他們一定會記得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以及顯微鏡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各種事項,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他們可以判斷裝片移動的位置,裝片上的字母實際是我們看到的字母旋轉了180度后形成的。他們還會發現當低倍鏡轉化成高倍鏡時視野的光線明顯是變暗了,而且視野中的細胞數也會減少很多。這些知識不需要你費盡心思的去講解,學生們聽起來又枯燥又抽象,但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摸索發現的知識是永遠不會忘記而且很有成就感。這樣不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
在實驗前,學生必須認真預習實驗。實驗中要指導學生觀察實驗中的材料及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對實驗現象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例如:觀察洋蔥葉表皮裝片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兩個實驗要比較細胞結構的不同,同時還要比較所用試劑的不同。又如:觀察種子萌發的條件時要觀察發芽率還要觀察水分和空氣對它的影響;又如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要注意引導學生不僅要觀察釋放出的氧氣還要觀察消耗的二氧化碳將它們進行對比培養學生的敏銳性。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看”還要讓學生“摸”(如種子萌發中的能量變化)“聞”(花的香味如何引來蜜蜂和蝴蝶)從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四、 實驗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設計一些新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興趣,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答案,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通過表象分析問題實質的能力,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
例如:做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實驗,先介紹裝置的結構、實驗儀器等,在演示此實驗時提出下列問題:(1)食物中是否確實含有能量;那些食物能通過實驗測出它所含的能量;對實驗材料應該有怎樣的要求?(2)準備好材料后應該如何測定能量?(3)通過水溫顯示能量變化,水應該取多少呢?(4)怎樣保證實驗中的能量全部轉化成水的熱量呢?前三個問題學生可通過討論得出答案,而第(4)個問題,學生還未立刻得出答案,旦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通過改進實驗裝置用易拉罐自制封存器將熱量控制在容器內,盡量減少熱量的喪失通過實驗學生們不僅了解了實驗的原理及現象還通過自己思考解決實驗中遇到的難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五、 實驗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實驗對于生物這門學科來說至關重要,生物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探究未知的世界,新奇加興趣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愛上生物學,對生物學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通過對各種生物材料的觀察,制作一些之前沒有親自動手做過的實驗操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喜好,從而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實驗以及探究等能力,是學生掌握研究生物學的方法。
例如:學生做“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同學們可以取一塊饅頭放到嘴里細細咀嚼去感受麥芽糖的甜味。這種甜味只能自己體會如何才能展現給其他人呢?這時他們就會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實驗方法通過實驗現象展現實驗結果。他們會相互交流用恒溫水浴鍋模擬口腔環境37度,使用實驗室的唾液淀粉酶代替唾液,用玻璃棒代替舌頭,用刀片代替牙齒通過實驗用碘液遇淀粉變藍這一特點證明了饅頭在口腔中變成了麥芽糖這一現象。在實驗時,多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師沒講過”的束縛。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們既證明了設想有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調動了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從以上情況充分說明,生物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生物學是貼近生活的一門自然科學,它的任何發現都來源于自然界我們可以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自主探究去探索它的奧秘,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單敏.模擬性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及實踐應用[J].新課程(中),2016(05):69.
[2]楊雅青.淺談生物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與評價,2015(01):112.
[3]楊文娟.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學園,2013(30):137.
[4]姚海霞.驗證性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生物學,2012,28(08):9-10.
[5]朱毅鴻.談預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5):119-120.
作者簡介:
郭海英,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