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建設工程的大力擴張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對各類基礎設施進行重新優化建設,進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緩解環境本體承載力的負擔。作為一種新型市政管線的敷設方式,綜合管廊將城市發展由粗放型轉化為精細、智能型。合理地將各類建設市政管線進行整合,從而減少其對各類土壤資源以及地下資源的破壞,進而促進市政建設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本文以菏澤綜合管廊規劃為例,闡述了綜合管廊是如何改善優化市政建設對地下空間的開發需求,如何緩解其對環境資源的過度依懶性。
關鍵詞:環境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綜合管廊;規劃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6-0195-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115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has brought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bj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re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ll kinds of infrastructure, maximiz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alleviating the burden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s a new way of laying municipal pipelines,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s transform urban development from extensive to fine and intellig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struc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oil resources and underground resources, we should integrate all kinds of municipal pipelines together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aking the planning of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in Hez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underground space by optimiz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alleviate its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orridor; Planning
1 市政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1.1 市政基礎建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
市政基礎建設包括了電纜線鋪設、排水管線的埋設、城市給水管線的架設、城市供暖管道的鋪設等等,因其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周期的長期性等因素,經常會對城市綠化及植物園林景觀等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對公園以及城市綠化片區進行大規模的開采或填土等活動,周圍的居民生活環境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一些城市地下新建構筑物、表面硬化設施的施工還會使得土壤資源以及城市地下水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響。如果這種環境污染狀況一直沒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去治理,會對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造成極大的威脅。
1.2 市政基礎建設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市政基礎建設工程項目周期相對較長,規劃、設計、竣工全程存在著嚴重的不可控性,而在該類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因一些施工設備以及員工宿舍等現實問題,不可避免的會對大氣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例如,建設過程中的施工器械大多采用柴油作為動力,柴油若燃燒不充分,其排放的廢氣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就會非常的惡劣;而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粉塵以及顆粒物污染等都會飄散到大氣環境中,或多或少都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
1.3 市政基礎建設的噪音污染
市政基礎建設項目的施工,通常場地都會過于狹窄或者處在露天的施工環境且施工線路非常長,進而使得工程施工時所產生的噪音很難處理。而施工時的各種機械都會產生噪音污染,給附近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4 市政基礎建設對水源的污染
市政基礎建設對于廢水的排放沒有科學合理的處理措施,使得施工過程中的廢水很難被處理,通常都會直接排放到市政的雨水管道或者是一些天然的水域。而各種機械所排放的一些報廢的機油等也會對施工區附近的水源造成污染,而工人生活廢水的隨意排放也會對附近的水源造成持續性的破壞。
2 市政統一建設規劃的綜合管廊
菏澤市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應堅持“合理用地、因地制宜、遠近兼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總原則,并在符合城市各種管線布局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則:綜合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前瞻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及可實施性原則。同時,綜合管廊近期規劃應充分考慮既有政策基礎、經濟條件及技術水平。充分分析綜合管廊近遠期建設需求,合理布局綜合管廊體系,設計建立較為完善的綜合管廊體系,為通信、供電、供水、燃氣、排水等城市管道提供便捷的地下管網通道,為菏澤市打造一個科學、先進、適宜、安全、集約型的綜合管廊體系,改善市政基礎設施狀況,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加快綜合管廊建設[1]。
2.1 管線入廊
菏澤市城區地勢平坦,起伏較小,自然比降七千分之一,平均海拔56m。城區為古生代上寒武紀結晶石灰巖地層下降平原,地質情況良好,給城市發展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目前菏澤市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心城區新建及改善建設正在進行,各類管線,如排水、給水及熱力等長度均在逐年增長。另外,菏澤市老城區因為城區改造而需要進行道路開挖的次數也很多。根據統計資料可知,僅經過各種媒體報告的2008-2010年地下管線事故就約有6次/天,由于地面開挖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千億[2-3]。
菏澤市的現狀及規劃管線主要有給水管線、電力電纜管線、通信管線、再生水管線、雨水管線、污水管線、燃氣管線、供熱管線。表1是各管線入廊分析表,通過各管線占用空間、擴容可能性、技術性、豎向要求及經濟性,分析各管線是否納入綜合管廊。
根據管廊建設區域內有關道路、給水、排水、電力、通信、廣電、燃氣、供熱等工程規劃和新(改、擴)建計劃,以及軌道交通、人防建設規劃等,確定入廊管線,分析項目同步實施的可行性,確定管線入廊的時序。規劃將新建電力電纜、通信管道、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熱力管道(熱水介質)及燃氣管道納入綜合管廊;因排水管線為重力流,口徑較大,并按一定的坡度埋設,埋深較深,尤其沿線兩側街坊雨水的收集,需要設置較多的收集口,排水管線原則不納入綜合管廊。
2.2 綜合管廊總體布局
綜合管廊規劃需結合相關規劃,并考慮一定的遠期預留,本著“高效、經濟、適度、實用”的布置原則,綜合管廊的重點研究區域為:核心服務區域、管線接入接出較頻繁、擴容可能性較大的區域,管線集中的道路。
根據總體規劃布局,結合菏澤市各條道路所在城市區域重要性、道路重要性、市政管線規劃和管廊實施經濟指標,形成以北外環路、黃河路、長江路、閩江路,人民路、上海路為主體的“四橫二縱”綜合管廊系統的主骨架,起到連接各分區并作為區間各管線輸送的主網絡,同時兼顧為周邊服務的功能。再通過中華路、錢塘路、昆明路、廣州路、南京路等支線綜合管廊與干線管廊形成有效聯系,形成“縱橫互通、分散布局”的綜合管廊系統。支線綜合管廊主要直接服務于各組團內部地塊,兼顧起到為纜線管廊輸送的作用。纜線管廊作為支線綜合管廊的有效補充,當規劃道路等級為次干路或支路,且規劃有電力管線或通信管線時可考慮采用纜線管廊[4]。
2.3 綜合管廊斷面布置
綜合管廊的斷面根據各管線入管廊后分別所需的空間、維護及管理通道、作業空間以及照明、通風、排水等設施所需空間,考慮各特殊部位結構形式、分支走向等配置,并考慮設置地點的地質狀況、沿線交通等施工條件、排水管道等其他地下埋設物以及周圍建設物等條件,作綜合研究后來決定經濟合理的斷面。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為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及納入的管線數量。綜合管廊斷面型式經常采用矩形和圓形。根據國內外相關工程來看,通常采用矩形斷面。采用這種斷面的優點在于施工方便,綜合管廊的內部空間可以得以充分利用。但在穿越河流、地鐵等障礙時,有時綜合管廊的埋設深度較深,也有采用盾構或頂管的施工方法,因此,該部分一般是圓形斷面。以人民南路(錢塘路-定陶)為分析對象,該路段現狀為公路段,近期計劃提升改造成為菏澤的主干路,遠期通向定陶。該路段管廊采用三倉布置:電力、通信合建艙尺寸為B×H=2.1m×3.3m,艙內可容納艙內可容納24孔通信管線及16回10kV電力管線;壓力管道艙尺寸B×H=4.2m×3.3m,艙內可容納一根DN800給水管線,一根DN300 再生水管線,一根DN300配水管線及兩根DN500供熱管線;天然氣倉尺寸為B×H=1.7m×3.3m,倉內單敷設一根DN250的天然氣管線。詳見圖1。
2.4 綜合管廊三維控制
2.4.1 綜合管廊平面布置
綜合管廊的平面位置應以相關平面布置原則為基礎,確定主要考慮道路橫斷面布置、規劃管位的合理安排以及管廊附屬設施的合理布置。
由于綜合管廊每隔一定距離會有通向地面的通風口及人員出入口,為減小對道路通行及景觀的影響,本次規劃中綜合管廊的平面位置布置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對于有較寬綠化帶的主干道,將綜合管廊布置于中央綠化帶及側分帶下;對于城區內部道路,將綜合管廊布置于道路的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下。
2.4.2 綜合管廊豎向控制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埋深確定主要考慮三個因素:(1)管廊上部的綠化種植的覆土厚度要求:種灌木大約需要覆土80cm以上,中大型草本植物大約需要覆土50cm以上,一般草本植物大約需要覆土30cm以上,因此考慮綠化種植的要求,管廊埋深應大于0.8m。(2)管廊與橫穿道路的各種管線的交叉關系:一般與管廊有交叉關系的管線主要為排水接戶管、路燈電纜線、燃氣管線,排水接戶管埋深一般為1~2m,路燈電纜線埋深一般為0.7m 左右,燃氣管道埋深一般在1m 左右,因此考慮管廊與管線交叉的要求,管廊埋深應大于2m。(3)管廊附屬設施如通風口、投料口設置,人員操作及設備安裝要求所需要的空間:這類附屬設施設備(例如通風口的風機等)的安裝空間一般控制在2m之內即能滿足要求。綜合以上因素,本次綜合管廊標準斷面的覆土深度確定為不小于2.5m。
2.5 規劃銜接
編制菏澤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過程中,應始終以《菏澤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綱要成果)為依據,并結合《菏澤市城鄉電網規劃(2015—2030)》《菏澤市城區污水系統規劃修編(2011-2020)》《菏澤市城市供熱專項規劃(2015—2030)》《菏澤市燃氣工程專項規劃(2014—2020)》及《菏澤市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2008~2020)》等相關規劃,根據菏澤市的規劃布局及城市功能定位,確定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規模及規劃布局,確保綜合管廊規劃布局合理可行,并根據相關規劃不斷優化調整綜合管廊規劃設計。
3 結論
市政工程建設對環境本體的開發依賴和需求性相對比較高,然而快速的開發利用,會對自然環境本體形成一定的威脅,初期開發建設項目可能僅僅局限于水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過度開發的片區會導致生態環境的不可逆轉破壞。因而將各類市政管線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有利于緩解城市開發過程中的環境負擔。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綜合管廊規劃,推進城市社會穩定、安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恒棟.GB 50838—201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解讀[J].中國建筑防水,2016,(14):34-37.
[2]于晨龍,張作慧.國內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發展歷程及現狀[J].建設科技,2015,(17):49-51.
[3]黃婉嬋,劉文杰.國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案例梳理[J].廣西城鎮建設,2016,(07):56-70.
[4]劉凡.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規劃與管理[J].低碳世界,2017,(08):184-185.
收稿日期:2018-03-30
作者簡介:凌逸(1985-),男,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市政給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