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輝
伊利營養2020戰略升級儀式暨D20中國小康牛奶行動四川涼山站活動現場
一盒牛奶能改變什么?
“我的夢想是做一個發明家,發明出智能機器人,然后幫助全天下的母親,減輕她們的辛苦!”這是河南魯山縣的一名家境貧困的小學生在“中國小康牛奶行動·我的2020”活動中寫下的心愿卡,也是他給出的答案。
一盒牛奶或許改變不了貧困兒童的營養狀況,但通過這樣的鼓勵和引導,卻能夠幫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對美好未來產生向往。
這也正是“伊利營養2020”精準扶貧項目的目標之一。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項目,為更多的貧困學生送去健康。送去關愛,也送去希望。”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國仍有約3046萬農村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多生活在落后地區、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致貧原因更加復雜,脫貧也更困難。
對于深度性貧困群體,健康扶貧是其中的重要措施。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對這一群體,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進行營養干預。良好的營養健康保障既是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貧困群眾脫貧的基礎和希望。
但貧困地區孩子們的營養狀況并不樂觀。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有超過95%的孩子鈣攝入量不足,營養素質水平亟需改善。在中國,這樣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伊利集團的調查顯示:目前仍有超過4000萬名兒童生活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他們的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目前發布的《中國不同家庭收入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藍皮書》表明:在貧困地區,大量青少年及兒童呈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進而出現身體素質差、記憶力差等問題,嚴重的則會出現免疫功能不全。
青少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其營養健康問題一直深受關注。
為了改善青少年的營養狀況、提高其健康水平,早在2000年,教育部、原農業部等七部委就聯合啟動實施了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希望通過每天向在校中小學生提供一份優質牛奶,以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之后,國家多次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推動“學生飲用奶計劃”及“農村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并將“學生飲用奶計劃”列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疾病一直是貧困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關注青少年及相關人群的營養健康就是扶貧攻堅,對此,張劍秋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改善貧困人口中青少年及孕產婦的營養健康狀況,推動精準扶貧”。
2017年2月,伊利集團響應原農業部和中國奶業協會聯合發起的“D20中國小康牛奶行動”。推出“伊利營養2020”精準扶貧項目,針對青少年及兒童,輻射孕產婦和老人等關鍵性人群,開展健康扶貧。
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的自動化也裝線
據張劍秋介紹,“伊利營養2020”項目啟動后,伊利集團經過分析確定從營養調研、健康教育和公益捐贈3個方面,推動項目落實。
在公益捐贈方面,伊利集團提供給《瞭望東方周刊》的數據顯示:2017年2月至2017年底,“伊利營養2020”項目先后深入云南、甘肅、湖北、河南等省市自治區,覆蓋中國近三分之一的省份,捐贈480萬盒伊利學生奶,價值1200萬元,惠及12萬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
此外,伊利集團組織人員開展調查,了解青少年在營養健康領域的需求,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
伊利在調研中發現。貧困地區青少年的營養問題不僅表現在營養健康水平不足,還體現在營養結構和配比意識弱等方面。因此,在進行公益捐贈的同時,伊利集團增加了健康小課堂和健康知識宣講環節,向中小學生介紹健康飲食、營養均衡的相關知識,強調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提高貧困地區青少年營養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總結長期精準扶貧實踐的經驗,張劍秋認為,對于貧困地區的青少年而言,精神關懷與營養改善同樣重要。因為貧困地區的青少年不僅面臨著身體營養不足的問題,還面臨著精神貧瘠的困擾。
“我們在活動中注意到,長期貧困會讓許多孩子從小滋生出自卑的心理。他們往往比普通孩子更加膽小怯懦。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精神上的‘貧窮比身體上的營養不足會更深遠地影響孩子們的未來。”據張劍秋介紹。
因此,伊利集團在關注貧困兒童和青少年身體成長的同時,開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給予他們精神的關懷和引導。
在“伊利營養2020”項目的捐贈活動中,設計了“我的2020”環節,通過多種形式幫助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引導孩子們暢想未來生活,并邀請他們寫下自己對2020年的美好憧憬和個人期許,投進“夢想郵筒”。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在2018年的六一兒童節當天,伊利還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參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西烏蘭不浪學校的“夢想運動會”,和學校的師生一起描繪有夢想的未來。
伊利通過調查發現,在貧困地區,不僅僅青少年的營養健康狀況需要關注,孕產婦、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營養健康問題同樣突出,因此2018年,在繼續向貧困地區中小學生提供牛奶營養與健康教育的同時,伊利也開始關注兒童相關群體。
2018年,伊利集團攜手中華紅絲帶基金會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涼山州)開展艾滋病的母嬰阻隔工作。
中華紅絲帶基金的數據顯示:2017年,涼山州艾滋病母嬰傳播率為8.07%,顯著高于全國。“實施艾滋病母嬰干預、阻斷是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重要預防措施之一。”中華紅絲帶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幫助大涼山地區0-1歲的孩子們實施艾滋病的母嬰阻斷,2018年9月,伊利繼續推進“伊利營養2020”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金領冠母愛計劃”,持續三年、免費提供價值645萬元的3萬罐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
此外,伊利還向山西、陜西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通過“伊利營養2020”捐贈了價值1150萬元的奶粉,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媽媽配方奶粉和中老年營養奶粉。
2018年以來,“伊利營養2020”在助學公益中的投入已達2100萬元。據張劍秋介紹,目前該計劃已經覆蓋全國25個省區、130個市縣、1.2萬所中小學,遍及西藏、新疆、青海玉樹、四川涼山、陜西藍田、河北西柏坡等精準扶貧重點區域。
對此,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洲與大洋洲總代表劉萌表示。“伊利營養2020”等項目高度契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扶貧領域的實踐成果令人贊嘆。
伊利集團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還不斷總結,形成了標準化的企業扶貧新模式。
據張劍秋介紹,對于“伊利營養2020”這樣一個覆蓋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省份,收益人群達到幾十萬人次的項目,既要避免千篇一律“走馬觀花”的幫扶模式,又要保證每個地區都享受到同樣質量的幫扶,“這就需要我們在做好整體統籌的同時,又能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最優化處理。”
在項目不斷落實的過程中,伊利總結出了以“標準化管理工具包”為核心的組織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統一的組織管理模型,即將活動涉及的所有工作整體梳理,對于其中的重點工作進行條理化、明晰化、層次化,而對捐贈過程中涉及的每一個環節和需求都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形成完整的工作文件,也就是“標準化管理工具包”。
每次項目落地前,將“標準化管理工具包”進行統一分發,并對執行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捐贈活動的每一站每一地均按照統一標準落地,確保項目的整體完成質量。
“伊利營養2020”涉及到全國130多個縣,每個縣的情況均有不同。因此,在項目具體落地時,還需在“標準化管理工具包”的基礎上,區分出每站每地的統一標準事項和可根據實地考察進行調整的靈活事項,“靈活事項便能保證做到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張劍秋說。
他介紹道,2018年9月,“伊利營養2020”精準扶貧項目進行了戰略升級。升級后,該計劃將堅持“立足產業、立體扶貧、精準擔當”的模式,精準關注嬰幼兒、孤殘、老人等特殊群體,深耕“三區三州”等精準扶貧重點區域,不斷探索健康扶貧與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相結合的專業扶貧機制,幫助扶貧對象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