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巴西國博大火之后,近2000萬件館藏文物灰飛煙滅。這場“文化悲劇”,讓巴西人悲傷。也給全世界的文博機構敲響了警鐘。
作為民族歷史的實證載體、人類文明的有形標示。每一件珍貴文物,幾乎都躲過或大或小的浩劫,歷經兵燹戰亂而幸存,逃過天災人禍而傳世。
文物,珍貴而又脆弱。對今人來說,我們對文物的唯一權利是呵護。而在現代社會,呵護文物是專業文博機構的責任。
以巴西大火為鑒,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局近日下發通知,督促文博單位嚴格落實消防責任,預防火災事故發生,各地對文博建筑和機構也及時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國家文物局也要求各地立即全面開展文博單位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
2018年9月3日,巴西里約熱內盧,消防員與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搬運一幅被燒毀的畫作
事實上,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根本上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治理能力。巴西國博大火,表層禍根是文物保護不力。深層病因則不止于此。
媒體這樣追根溯源:1946年,巴西國博被移交給里約聯邦大學管理,從此一直被資金不足所困擾。3年前,由于巴西政府財政困難,撥給國博的預算進一步削減,館方每年只能申請到55萬雷亞爾(約合人民幣90萬元)的經費,最終真正到手的只有60%。2018年1月至8月間,巴西國博僅拿到了9.8萬雷亞爾(約合人民幣16萬元)。
沒有錢。文物不可能保護到位。
近幾年來,巴西國博不斷曝出內部設施得不到維護,房屋滲漏常年得不到解決,電路、墻壁老損破舊以及蟻害等問題。2018年6月,巴西政府宣布將通過巴西國家發展銀行撥款的方式,提供給巴西國博2160萬雷亞爾(約合人民幣3352萬元)。用于“改善防火措施”,但要到10月大選后才能兌現。
令人悲傷的是,近2000萬件被付之一炬的文物,沒有等來這筆“改善防火費”。
不僅老舊設施得不到維護,巴西國博甚至沒有為收藏品購買保險,沒有配置消防人員,連必要的消防設備都形同虛設。
據外媒報道,火災現場附近的兩個消防栓水壓不足,約兩個小時后消防員才從附近的湖中取水滅火。遠水怎能救近火?
不僅是巴西國博,2015年12月,坐落在巴西圣保羅市路斯火車站的葡萄牙語文博物館,也因電線短路起火被毀,至今重建修復仍未完成。
文物要悉心呵護,涉及保管、監測、評估、研究、呈現、修復、活化利用、數字化處理等諸多方面,以及文物與城市人文、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規劃和保護。這些,同樣離不開有效的國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