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萌 戈延茹
摘要:研究目的:探討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體系中的實踐價值。方法:構建《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 PBL 教學模式,并進行實踐。結果:大部分學生認同度很高,能夠積極參與主題設計和討論,并且在此過程中認真調研和思考,形成了有價值的書面材料。結論:PBL教學模式對研究生文獻調研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關鍵詞:PBL;研究生課程教學;藥物代謝與動力學
研究生課程教學是培養研究生掌握扎實基礎理論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基礎扎實才能自如地進行本學科的科研活動,培養出堅實可靠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重視研究生課程學習,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渠道。《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是我院面向藥學專業研究生的一門專業課程,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悉藥物動力學數據的計算及處理,了解藥動學的前沿動態,為臨床合理用藥及新藥研究開發打下基礎。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開放的教學形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運用知識探究并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學習案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通過必要的引導,指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能力和方法探究未知的知識,從而解決問題。本文將對PBL教學模式在《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體系中的實踐價值進行分析,以此來加深認識。
一、 《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采用PBL教學模式的優勢
《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是定量地研究藥物在生物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的過程,并運用數學原理和方法闡述藥物在機體內的動態規律的學科,以指導新藥創制和藥物臨床治療。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與藥效學、毒理學等學科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藥物臨床前以及臨床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生課程多學科融合及緊密結合實踐的特點,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通過大量的實例充實課堂教學,以便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然而,目前國內的《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生課程教學大多沿襲傳統的課堂集中教學模式,教師為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從教學效果來看,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因而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需要對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開放的教學形式。根據筆者的調研和理解,PBL 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式如下:由學生依據特定的主題或某一知識點提出問題,并通過查閱文獻和資料對該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回歸到課堂中進行討論,從而形成對知識的理解。筆者認為,這一模式對藥學研究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 PBL教學模式在《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教學中應用的關鍵環節
(一) PBL教學模式相關理論的剖析。本課程相關教師通過文獻調研,剖析了PBL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具體的實施流程與評價,探討了其在《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中的應用方式。由于《藥物代謝與動力學》課程共24課時,信息量大,而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PBL教學模式,因此我們在對PBL 教學模式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選擇了其中的一個章節: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方法及新技術,率先開展PBL教學模式研究。
(二) 《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 PBL 教學模式的構建。這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本課程相關教師在對藥劑學研究生課程的教學現狀了解和調查,設計了本課程 PBL 教學模式。在設計過程中相關教師著重考察了以下因素:① 教師對PBL 教學模式的勝任力。本課程授課教師長期從事藥劑學相關課程理論和實驗教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課堂的把控能力,能夠應對正常的課堂討論。選擇其中的一個章節開展PBL教學模式研究,不會給教師帶來較重的負擔。② 學生對 PBL 教學模式的接受力。藥學專業是應用性的學科,學生在本科階段接受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文獻檢索訓練和實驗技能培訓,具有較強的文獻分析和院隊協作能力,因而對于PBL 教學模式中的文獻查閱和分組討論,對于藥學專業的研究生來說接受度較高。③ PBL 教學模式可操作性及便捷性。《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于2016年開始利用SAKAI教學平臺實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課程發布、作業提交和學生討論均可以方便地利用網絡進行。而線下的課堂教學保證了到課率,彌補了網絡教學約束力不強的弊端。這種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為實施PBL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可操作性及便捷性。PBL 教學中任務發布、課題選擇、人員分組、課程實施前討論、成果提交等都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保證了信息傳播的實時性和便捷性。而討論則利用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便于分組討論、匯報和實時討論。④ PBL 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提升效果。目前國內《藥物代謝與動力學》研究生課程教學大多采用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作為中心和主動施教方,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實際授課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認真聽講,而是表面應付。采用PBL 教學模式,能夠督促學生自主查閱文獻,參與課堂討論,完成報告,從而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提升。
(三) 藥劑學研究生課程 PBL 教學模式的實踐。在前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我們利用本課程構建的PBL 教學模式,對2016屆及2017屆藥劑學研究生課程《藥物代謝與動力學》進行案例設計與實施,并檢驗了其教學效果。
三、 PBL教學法在《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我們利用前期構建的本課程PBL 教學模式,對2016屆及2017屆藥劑學研究生課程《藥物代謝與動力學》進行案例設計,開展了兩輪實踐。具體步驟如下:
(1)PBL 教學模式介紹。在開課伊始,在集中授課的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網絡平臺的使用方法和該教學模式,帶領學生熟悉網絡平臺模塊,如通知、作業提交、討論區等。(2)問題設計。圍繞“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方法及新技術”這一主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查閱資料,自主設計問題,并將發布其在網絡平臺的討論區。時間為一周。(3)問題確定。本課程教師在學生自主設計的基礎上,對問題加以凝練,確定4~6個具體的問題,發布于網絡平臺,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及興趣選擇,在討論區回復。按不同的主題,學生自然地分成不同討論小組。(4)素材積累。根據所選問題將分成若干討論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合理分工,針對問題尋找支撐的材料,利用書籍、網絡、期刊等收集資料,形成文檔和PPT。(5)課堂討論。在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每組確定一名同學,在課堂上對查閱的資料進行展示。其他組的同學依次對該組同學任意提出問題,并針對問題展開自由討論。在提問和討論的過程中,指導教師適時進行點評,把控討論的進度和節奏。(6)形成結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每位同學結合查閱的資料和討論的結果,撰寫書面材料,并由組長進行匯總,形成報告,上傳于網絡平臺。(7)點評。指導教師在系統中對上傳的報告進行審核和點評。
四、 PBL教學模式在《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滿堂灌”的弊端,變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兩輪實踐中,筆者發現這一實踐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如設計問題時有些學生較為消極,沒有自己的主張;分組討論時有些學生參與性很強,而另一些學生似乎無話可說,無問題可問;撰寫的書面材料,有些學生的材料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層次清晰,而另一些學生的材料則較為空洞。因此,在今后的實踐中,還需及時發現并多關心上述參與度欠佳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素材積累和分組討論中去。
五、 結語
筆者針對藥學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現狀,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到專業課程《藥物代謝與動力學》教學中,并結合課程的SAKAI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了兩輪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認同度很高,能夠積極參與主題設計和討論,并且在此過程中認真調研和思考,形成了有價值的書面材料。這一過程對研究生文獻調研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們將不斷修正發現的問題,完善這一教學模式,并擴大其應用范圍,為研究生課程教學注入活力。
作者簡介:
謝萌,戈延茹,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