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產實習是機械制造專業學生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通過實習活動,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就業之前熟悉機械制造生產的模式,提高其動手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但是從目前來看,傳統的生產實習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當前的經濟環境,急需進行改革。本文從問題出發,對生產實習的改革途徑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機械制造;生產實習;改革
一、 引言
伴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以及科技的井噴式發展,目前中國的各個行業都進行了相應的產業結構調整,機械制造就是其中最具標志性的行業。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新式機械,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因此對于學校來說,必須要加強對生產實習的改革。
二、 機械制造專業生產實習問題研究
(一) 實習單位少
實習單位少的問題來源于多方面,首先是大環境的影響,前些年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有一大批出口型企業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雖然有了一定的回升,但是經濟狀況還是較差。其次是機械制造業的工作以生產為主,需要的專業水平較高,如果由學生進行操作很容易發生事故,再加上學校本身與企業的聯系較弱,導致了實習單位少的問題。
(二) 師資力量弱
目前我國的教育行業發展迅速,這種發展導致了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許多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學歷,但并沒有相應的教學經歷和實習經歷。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一是指導能力不足,當學生出現錯誤操作時不能及時指正。二是組織能力不足,在實習過程中不能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問題。三是師生比例不平衡,一些教師往往要多次帶領生產實習。
(三) 實習時間短
一般來說,機械制造專業的生產實習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到四周,機械制造專業對于操作人員熟練度的要求很高,許多學生剛適應了生產工作,實習就已經結束。實習時間短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生產實習的準備經費較少,學生在適應工作崗位的一段時間內,會影響到工廠的正常工作效率,企業也不愿意實習的時間過長。
(四) 實習效率低
實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并沒有做好實習的準備,一般來說實習工作會安排在學生將要畢業的一段時間。該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找工作和升學的階段,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實習,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之中,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體之中,這些導致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融入生產環境之中,實習效率低下。
三、 機械制造專業生產實習改革途徑
(一) 生產實習模式改革
1. 實習基地建設。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生產實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合適的實習基地,但鑒于當前社會中許多企業不愿意接受實習。因此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從兩方面進行,首先是學校與本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為企業輸送人才,營造良好的關系。其次是建設校辦工廠,由學校出資修建工廠,接受本學校的實習活動。
2. 實習組織形式。由于經費以及教師資源等問題,在進行大規模生產實習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企業不愿意接受狀況。因此學校可以適當地改變實習組織形式,以三到五人為一組,根據興趣以及特長選擇實習單位與工作。這一組織形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實習時間和方式的靈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 實習經費改革。傳統的實習模式中,學生要負擔大量的費用,包括路費、住宿費還有伙食費等,因此經常會出現經費不足的現象。因此在進行實習單位的選擇中,應該盡量選取本地企業,通過為企業提供人才以及技術,換取一部分的企業實習補助。
(二) 生產實習內容改革
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目前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新式機械,學生學習的內容增多了,實習的范圍也變廣了很多,因此也需要對生產實習內容進行改革。
1. 加強理論與實際結合。機械制造專業是一項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都要求很高的專業。因此在實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理論教學結合實際操作的方法,對學生的每一項操作進行理論化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工作氛圍之中。同時理論與實際結合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要點,減少誤操作發生的數量,降低對工廠正常生產活動的影響。
2. 提高實習內容針對性。我們應根據學生參與實習活動的工作項目不同預先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從而提高實習內容的針對性。現學校機械專業都有配套的小型操作設備,實習前我們可以通過視頻教學來加深學生對該項工作的直觀認識。傳統的機械制造專業自然不需多說,學生在課堂上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學習,對于一些較為特殊的現代化機械的制造,我們應該對該項機械進行細致的剖析講解,讓學生在實習前對其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高實習的效率。
(三) 生產實習制度改革
1. 指導教師的配備。一般來說,十人以上的大中型實習團隊應該由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實習,選用的教師最好是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對于一些三到五人的小型實習團隊,可以由學校中的研究生或者指導員進行指導,只要有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并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即可。
2. 進行綜合式考評。對實習效果的評定不再是以最終結果為標準,而是由指導老師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各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統計,結合實習成果來進行實習評分。評分的內容應該包括心理素質、技能考核、組織能力等多方面。同時企業也應該參與到實習的評分過程中來,從而保證評分的結果更具有科學性。
四、 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也發生了變革,而機械制造專業作為一項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的專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生產實習工作作為學生在邁出校園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它的改革途徑需要從模式、內容還有制度等多個角度進行,方能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無疾,趙武,張明.新形勢下的機械制造專業本科生產實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9).
[2]汪建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生產實習改革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06).
[3]甘勇,韋荔甫,張應紅.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7(02).
[4]張明,趙波.機械制造專業生產實習改革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6(03).
作者簡介:
蘇小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經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