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的我們都身處在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在教育領域的普及,使得信息化在中學各學科知識教學中的地位也逐漸有所提高。縱觀傳統的中學學科課堂教學,學生所接觸到的全部教學內容就是黑板和書本,長此以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將信息化教學應用到中學教學課堂之中,不僅學生容易接受,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本文將主要針對“中學信息化教育”這一主題相關內容進行試論。
關鍵詞:中學;信息化教育;進行試論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不僅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而且還顛覆了傳統中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則在于初中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充分融合,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另一方面,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也將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對主要針對“中學信息化教育”這一主題進行淺談,希望能夠從根本上提高中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一、 中學信息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 滿足當下新課改的素質教育理念要求
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傳統中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早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了,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學課程教學滿足了新課改要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創新中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則顯得尤為必要,而這樣也才能最大化程度滿足新課改以及時代發展需求。總之,在信息化教育背景影響下,中學課程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不僅更加有利于培養出新時代所需的人才,而且也更加有助于我國中學教學事業的改革和推進。
(二) 有助于教師相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所謂信息化教育,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進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把握教材知識內涵。與此同時,一些比較散亂的知識點也將因此形成體系,不同層次的學生則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大多是集文字、圖形、音頻、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于一體的,因此,不管是哪種教學形式都將對學生產生較大刺激。比如:在教學《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這一單元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微電影,并引導學生伴隨影片中的解說,布置自己和諧溫馨的家,比如:沙發的顏色與位置、茶幾的擺放、衣柜位置、室內整體色調的協調、陳設用品的位置等。
總而言之,在這些綜合信息的幫助下,學生既能深入了解課本知識,與此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 中學信息化教育的具體表現
(一) 中學英語課程教學信息化
研究表明,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展開教學,則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興趣,畢竟多媒體技術手段具有方便,便捷等特點,而且還能很巧妙地將單詞,語法等知識的教學生動且形象地展現出來。
比如:在教學“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了一些國家的名勝古跡圖片,然后再配上比較舒緩的音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只需要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就能夠促使學生獲得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并且也將在情感上產生相應的共鳴。
又比如:在教學“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涉及比較多的比較級知識,為了幫助學生減少學生上的難度,教師則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幾組對比鮮明的圖片,然后再鼓勵學生對圖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為了讓學生的興趣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發,在圖片的選擇上則可以以熟悉的明星、名人或者是搞笑卡通形象為主,進而再引出互為反義詞的形容詞,比如:tall-short;fat-thin;heavy-light等。總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也將更加直觀且清晰地了解到比較級的相關知識。
(二) 中學物理課程教學信息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黑板教學形態也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形態,也因此發生巨大變化。
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章節知識的時候,“慣性”相關知識點具有很突出的抽象性特征,因此,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諸多問題。而為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慣性”、進而認識“慣性”,通過PPT動畫演示這一教學方式,問題必將迎刃而解。比如:在PPT動畫中展示這樣一個場景——杯子蓋著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放著雞蛋,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紙片迅速抽走,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經過熱烈討論之后,必定會得到會摔碎;會掉進杯等各種答案。趁此機會,教師再通過放慢動畫,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這一實驗過程,進而強化他們對于“慣性”的感知與認識。
不過,作為一名專業且優秀的初中物理教師,應該要明確:如果信息技術運用得當,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則會影響到整個初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教學。
(三) 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信息化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知識,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學習的最終目的則是讓學生真正地實現學以致用。由于化學課堂教學環境的不斷改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之上的運用也因此變得更加的廣泛,如果可以把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那么情景創設教學就能取得更加明顯的效果。
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情景創設教學,則能夠給學生各方面的感官刺激,而且還能夠充分節約教師課堂教學時間。然而這也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提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課件,從而便于在上課時對學生進行展示。除此之外,就是課件內容的選取要盡量的生活化,比如:濃硫酸的危險性,學生一般都聽過,但是出于安全性考慮并沒有見過,因此教師則可以有效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被濃硫酸腐蝕后的事物形態,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濃硫酸的危害,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受到更多危害。
三、 結語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發展也變得更加日新月異,從而也導致外在環境的不斷變化,信息化教學模式作為一個新事物,它具有眾多優勢和特點,將其應用到中學各學科知識課堂教學中,其影響也是相當巨大。但是,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具體課堂應用中還依舊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想要加大信息化對于中學課堂教學的影響,作為相關教師,就應該轉變教學思路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鮑敏.淺談中學英語教師如何適應教育信息化[J].都市家教月刊2016.07.
[2]張惠敏.淺談初中化學如何在信息化環境下開展互動式教學[J].教育科學2015.10.
[3]曹萍.淺談初中計算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J].教育科學2017.10.
[4]楊莎.淺議中學信息化歷史課堂的優勢與實踐[J].科學咨詢2017.03.
作者簡介:
鄒濤,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