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閱讀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講解時,要清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盡可能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讓閱讀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習慣。這不僅達到了新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要求,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讓閱讀成為習慣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著重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方式方法,具體敘述如下文。
關鍵詞:閱讀;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民間有句諺語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的含義不難理解,即是只有讓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才能夠使他們發揮出專研精神。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育不夠成熟,經歷屈指可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變化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利用小學生成長階段的特性,即是培養其閱讀習慣,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通過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來培養其閱讀習慣
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數不勝數,筆者認為,這兩種方法的可行度較高且效果顯著:其一、通過調查等方式,找出小學生對閱讀資料的興趣濃度,據此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材料,再結合小學生實際的個人需求與偏好來制訂語文閱讀教學方案。其二、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與核心所在,它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字詞量,也能夠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時,可以帶領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例如,可以給學生普及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和生活背景等,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據調查資料顯示,篩選出小學生喜歡的文章類型并對其加以講解,能夠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來增強其閱讀能力與提升語文閱讀素養。
二、 把閱讀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
多數學科的教學環節一般都分為三個部分,即是課前預習、課上學習以及課后復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這三個環節中的任意一部分都可以額外添加一些課外內容,所以,教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在以教材為主講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靈活地為學生拓展其他內容,讓學生意識到語文閱讀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去探討和專研的,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視程度。
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掌握課程學習內容,也是考驗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認知的重要方法。對于預習環節而言,則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師要認真備課,根據課程內容,適當地為學生拓展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并策劃好本節課結束時應該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等,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該節課的重點;課上學習是這三個環節中的主體,要求教師的講課語言形象生動,準確無誤,言簡意賅,并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來給學生展示課堂上所涉及的圖片;課后復習是指學生根據課上的重點內容和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的一次總結性與探究探究性的學習,此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些總結經驗和學習感受,并讓學生下節課在班里與大家分享。
由此可知,把閱讀滲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教學步驟清晰明了,又不缺乏完整性。
三、 定期策劃一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小學語文閱讀的講解要以教材為中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拓展。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不要總是把知識放在課堂上講解,而是要習慣于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即是可以定期策劃一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事實上,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勾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例如,學校可以舉辦以“讀書總動員”為題的閱讀活動,誠摯邀請學生全家參與至其中,這種做法的好處有:第一,家長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順便觀察與監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態,及時幫助孩子揚長避短;第二,提供給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機會,可以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閱讀喜好,有益于家長策劃培養方案;第三,為孩子們營造了一種“人人學習,共同進步”的閱讀氛圍,這便能夠增強孩子閱讀的自覺性。除此之外,也可以舉行一些其他的閱讀活動,如“書香滿校園”活動等,通過這些閱讀活動來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的智慧與感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時還能使語文閱讀成為一種流行,從而演變成一種時尚,最終形成學生的一種習慣。
四、 注重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
合作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即是以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體而展開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它更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提倡學生自由思考與表達自我的理念。當合作閱讀意識建立起來、懂得怎樣進行合作閱讀以后,師生間的合作閱讀不再僅僅是質疑和釋疑,而是更多地轉化為合作設計和完成課堂閱讀任務。對此,學校要給小學生創造適合的空間環境,使不同年級的學生集聚一起,隨心所欲的暢談有關閱讀的事情,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語文閱讀的快感。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教學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展示自我個性與觀點,從而提高其表達能力。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采用小組評價的方法,即是讓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評分,這種評分方法很好地詮釋了公正、公平和公開的深刻含義,使學生可以更坦然地接受評分成果。
又如,《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學習時通過品味詞句使學生充分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教學整體設計緊扣山的“奇、秀、險”和水的“靜、清、綠”,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的山的印象。這樣的合作教學設計著眼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看法、評價。一方面,合作設計和完成課堂閱讀任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充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另一方面,因為有了學生的合作,教師的閱讀教學變得輕松靈活了許多。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堅持正面引導,就能較好地讓學生保持最佳的閱讀狀態。
綜上所述,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重大。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增強學生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最終把閱讀培養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李本友.文本與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哲學詮釋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彭濤.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05):85.
[3]鄭樹奎.提升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2017(26):60-64.
作者簡介:
藍惠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湖西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