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偉
摘 要:互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廣泛應用加快互聯網金融時代來臨以及促進傳統金融行業改革創新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風險系數。互聯網金融行業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力度,全面深入的了解互聯網金融危機的各種誘發因素,拓寬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本文通過介紹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主要特征,分析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各種風險,從而為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規制效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措施,為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的穩定提供基本的保障。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風險規制;措施
互聯網金融簡單而言就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傳統金融 相比較而言,具有高效快捷、方便實用的優勢,滿足了金融活動對快速支付結算以及資金融通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雖然互聯網金融自產生以后就發展迅速,在短時間就積累了許多忠實用戶,但互聯網金融運營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系數以及凈化互聯網金融市場環境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的研究力度,尋找影響互聯網金融風險系數的各種內外因素,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高互聯網金融用戶投資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奠定基礎。
一、簡單介紹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主要特點
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技術和網絡平臺的依賴性較強,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網絡平臺來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是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互聯網金融具有傳統金融的基本特點外,還會具有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特征,例如場外等特征。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金融資產的微小化,為微小型客戶開展各種金融活動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分化了金融運營風險,拓寬了用戶資金收益來源,降低了金融機構所面臨或者承擔的風險,為我國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1]。
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金融活動的高效化和實時化,用戶可以利用網絡終端來進行理財投資或者撤出資金等金融操作,提高了用戶買賣金融產品的效率。然而,互聯網金融潛在風險因素增加了互聯網金融危機發生的幾率,尤其是近幾年一些互聯網金融模式P2P平臺被爆出各種負面信息,降低了用戶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度,也讓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意識到完善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制定更加完整科學的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方案與措施。
二、分析互聯網金融風險
1、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誕生滿足了微小投資者以及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基本要求,為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提高了金融業務的公開公平性和透明性以及金融信息的共享性。然而,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互聯網金融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等。互聯網金融受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降低了金融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容易誤導金融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判斷,在無形之中提高了金融風險發生概率。比如,金融借貸服務過程中,借款人基本信息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實容易,降低了對借款人償還能力評估的準確性,從而擴大了借貸風險與信用風險。網絡操作風險是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的主要內容之一,部分互聯網金融用戶并不熟悉互聯網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產品的操作流程,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用戶因自身操作失誤而造成經濟損失[2]。
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人員也可能因自身專業水平有限等原因而做出錯誤的金融判斷,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人員為了謀取私利,蓄意違反互聯網金融行業操作規范,這些都擴大了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信息的公開透明化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公開透明,而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造成了互聯網金融信息的不對稱性。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等,降低了互聯網金融用戶投資行為的正確性,極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投資行為。互聯網金融讓投資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務和完成金融交易,實現了金融業務從傳統金融形式到競爭型金融形式的轉變,提高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對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2、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技術風險。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技術和網絡平臺的依賴性較強,而互聯網技術以及網絡平臺又具有與生俱來、無法消除的技術風險,因而,互聯網金融不可避免的也會具有一定的技術風險,比如病毒、惡意程序、系統癱瘓等。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產生的原因較多,例如黑客會利用互聯網系統的技術漏洞來惡意攻擊互聯網金融平臺,竊取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各種機密信息,嚴重的還會造成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癱瘓,給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互聯網金融用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法律政策風險。傳統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加之,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的創新與調整并沒有可以借鑒的范例,因此,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的完善需要長期間的探索、實踐與調整。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的落后性和不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外,互聯網金融還有監管以及交易風險等[3]。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的建議
1.創新互聯網金融運營管理模式。互聯網金融風險種類比較多,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類型以及特點才能制定出針對性強的金融風險規避措施。互聯網金融機構應提高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熟悉掌握程度,提高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與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的聯系,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化進程,實現互聯網金融數據信息收集分析以及保存工作流程的統一化,盡可能的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增加金融操作失誤幾率。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對完善金融數據庫的作用,拓寬金融信息共享的渠道,從而提高金融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和重復利用率。金融機構還應完善員工的長期培訓機制以及考核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員工的道德覺悟,降低互聯網金融的道德風險與信用風險[4]。
2、凈化互聯網金融市場環境。互聯網技術的研究有利于彌補互聯網平臺的技術漏洞,緩解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督管理力度,凈化網絡環境,從而提高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安全性,降低互聯網金融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通過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宣傳活動來強化互聯網金融用戶的金融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比如提高互聯網金融平臺賬號用戶名與密碼的復雜性。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完善互聯網金融數據信息反饋機制,有效避免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各種潛在風險[5]。
3、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應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提高對各種金融風險的防范應對能力,此外,還應加強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與金融市場的內在聯系,為各種互聯網金融活動的開展提供法律依據,從而降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風險。
小結
互聯網金融行業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金融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捷。在完善傳統金融風險規制的基礎上,重視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調整和創新,通過降低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監管風險、交易風險等等途徑來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系數。此外,在研究和制定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過程中,還應加強互聯網金融理論與實踐活動的關聯性,創新互聯網金融運營管理模式,從而促進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仲杰.互聯網金融理財風險規制研究——基于余額寶的視角[J].企業技術開發,2017(2):140-143.
[2]陳成.對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及其發展路徑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中旬),2015,(11):15-16.
[3]顏臣.我國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以中國銀行泰安分行為例[D].山東財經大學,2016:1-56.
[4]吳文嬪,張啟飛.論互聯網金融創新刑法規制的路徑選擇——以非法集資類犯罪為視角[J]. 中國檢察官,2015,(11):38-41.
[5]互聯網金融規制反思與建議——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J].張斌.經濟與管理. 2017(05).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