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滔
摘 要: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所需脫節,導致社會急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對此,高職院校應該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分析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并提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高職;計算機教學;教學改革
1引言
如今計算機的應用對各個行業的影響都在不斷加深,因此社會對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要求也不斷提高,它既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是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面臨的新挑戰。在今后的計算機教學中,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計算機理論知識,也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會與社會的發展相脫離,使學生畢業后在企業的發展中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2職業能力培養概述
職業能力即從事某種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理解力和技能等,這些要素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并綜合地發揮著作用。職業能力的組成有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一般職業能力指的是基礎性能力,例如語言交流、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方面能力;專業能力即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業務能力;綜合能力內涵較為豐富,包含跨職業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以及個人能力等。高職院校有別于普通的大專院校,它主要培養的是技術性和實用性人才。這些人才不但要有一般的基礎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才能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在社會上才能生存。因為現代社會的競爭究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是能力的競爭,求職模式也逐漸從“以學歷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轉變。作為高職教育中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的一門基礎核心課程,高職數學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切實建立起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分析
3.1教學目標未突出職業性
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目標與大學英語目標相同,強調知識性,職業能力未融入其中,因而無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可以說,學生的職業技能無法滿足崗位需要,主要原因就在于高職院校及計算機教師對計算機職業性的重視不足。當前高職計算機課程大多以一門公共基礎課的定位來設置,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為培養目標,課堂活動中鮮少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忽視了計算機在學生職業生涯中的作用,未能體現計算機的職業應用性。高職院校未能根據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來設置計算機課程,導致其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3.2教學方式與職業能力培養脫節
高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但當前高職計算機課堂大多沿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模式,教師處于課堂主體地位,課堂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重理論講解、輕實踐應用,不注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應用能力培養。這種應付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培養極不相符。高職計算機是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差異大,對他們而言教師選取的教學內容或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學生差異進行無差別教學,容易導致不同基礎學生的計算機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此外,培養計算機職業應用能力的計算機教學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但高職學生入學渠道不同、入學門檻較低,基礎參差不齊,對高職教育目標缺乏明晰和統一的認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難以主動認真地學習。
4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策略
4.1以高校為主導,創新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中,應該對以往計算機畢業生進行有序的調研,根據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構建新的計算機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使計算機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理念能夠更加符合社會企業對人才的興趣,從而創新教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首先,在高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高職院校對畢業生的調查資料,進行有效的整合計算機課程內容,以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計算機教學宗旨,創新計算機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改變以往單一、沉悶的教學理念,從而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并將職業教育課程有效的滲透到教學中,結合計算機知識有效的引導學生,運用機智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思考、分析,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知識內容,從而能夠具有自身的領會。再次,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自己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根據社會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運用計算機知識內容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最后,高職院校還應該對計算機師資隊伍進行有效更新,構建優秀的師資團隊,要求具有高素質、高修養、高品質、高實踐能力的教師加入到計算機師資團隊中,從而培育學生實踐能力。
4.2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更好的是在各種主體參與的環境下養成。因此高職應在進行課堂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實現課本和實踐的結合,發揮課上和課下的兩種效用,高職需要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聯系,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在學生進行有效的理論學習之后,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場地供學生動手進行工程實習。為了能夠有效進行專業的實習工作,在整個過程中還與社會朋友培養相結合,用技術理念進行指導,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專業的實習工作,校企結合的模式的有效的模式,既能夠提供給學生實習的場所,也可以減輕學校的壓力,培養更多更高優質的技術性人才,校企結合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學生是這中間的直接受益者,既強化了理論,也加強了實踐。
4.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都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理論強于實踐,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能力也許很強,對于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也能很好的吸收,但實踐能力卻要差很多。由于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的落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于系統化,無法根據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變。這使得絕大多數的學生只會一些基礎性的計算機知識。所學內容過于片面,無法滿足社會上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則成為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才能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5結束語
總而言之,軟件產業的不斷蓬勃發展,使得軟件人才成為各家軟件制造企業爭相奪取的人力資源。軟件制造類高素質高職畢業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這就要求了高職院校進一步為培養軟件制造高素質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高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應以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教學宗旨,整合計算機教材知識內容,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為學生開展有效的計算機實訓課程,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麗娜.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改革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1):107-108.
[2]馮洪茹.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智庫時代,2017,(13):105-106.
[3]李劍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市場,2016,(19):193-194.
[4]楊曉良.淺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體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1):265-266.
(作者單位: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