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年初,根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要求,安徽省界首市人民醫院在安徽省率先實行職業院長招聘。曾慶勝成為安徽省首個通過參加公開招聘獲聘的公立醫院院長。
隨著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落實好國家醫改政策,做好科學管理已成為醫院發展的當務之急。上任伊始,曾慶勝就充滿緊迫感,他意識到,要使一家醫院在激烈醫療競爭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必須理清思路、轉變觀念、創新思維。他牢牢把握公立醫院公益性原則,積極探索、創新實施了一套既契合新一輪醫改方向,又符合國務院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要求的管理治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2017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界首市人民醫院開拓創新,不斷尋求破解之道,致力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變革,逐漸摸索出契合國家醫改精神,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支撐下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界首市醫防融合新模式”,成為安徽省2017年醫改5項創新機制之一。
該模式集“職責融合、資金融合、信息融合、服務融合”于一體。首先,建立“1+1+1”簽約服務團隊(由縣醫、鄉醫、村醫各1名組成),共同簽約、共同履約,深受百姓信任,夯實家庭醫生履約基礎。其次,通過利益機制的科學設計,在不增加財政投入的前提下,通過將部分醫共體內醫保資金前置為疾病預防經費,嵌入居民簽約服務,保障履約服務經費,提高各級醫生防病及履約的積極性;三是在醫共體內建立城鄉一體化的信息化系統,簽約全程以信息化支撐和監督,實現在線簽約、在線交費、在線履約;同時在全國率先引入智能穿戴系統,巧妙利用面部識別技術,確保健康檔案數據真實性,即為信息融合。最終通過“1+1+1”團隊開展健康課堂、App遠程門診、醫聯體內轉診、一站式服務、智能隨訪等活動,多層次、多功能、全方位為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實現服務融合。
通過初步實踐,家庭醫生“醫防融合”模式的簽約服務在市醫共體內全面開花,今年縣內就診率已接近90%,此模式實現了“有簽有約”,引起各級領導、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健康報》、鳳凰網等媒體紛紛予以報道。曾慶勝榮獲“中國縣級醫院百佳院長”,并被聘為“中國第二批縣域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截至目前,先后有20余家醫院前來交流,并得到國內多位醫改專家的關注。醫院多次受邀在全國性醫院管理交流會議上就改革經驗作專題報告。
人才是醫院發展的原動力,曾慶勝深知這一點,他適時提出“儲備、培養、競爭”三環節。一是“儲備”,他親自率隊兵分多路,分赴各大知名醫學院招聘。短短兩年時間,醫院新招聘護士81人,醫生83名,藥劑人員4名,會計人員3名,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二是“培養”,醫院持續委派中青年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并連續兩年誠邀德國著名胸外和腫瘤專家來院傳道授業。三是“競爭”。職能科室由原有的32個精簡為18個,通過科學整合,實現減員增效,提升管理能力;推進院科二級負責制、護士長輪崗制,初步構建老中青有機組合的人才梯隊。

曾慶勝倡導提高職工創造性勞動價值,突出軟實力,為破解醫護各自為戰、輕團隊合作的頑疾,他從分配制度入手,制訂《界首市人民醫院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以重技術、重實效、重貢獻為導向,優化醫護技勤等相關科室的薪酬結構。職能科室經科學測評后,分別賦予四個等級的績效系數。臨床科室在實行工作量績效、經濟績效積分考核制度的同時,推行病例分型管理,出院病例按相應標準劃為A、B、C、D 4型,逐一確定1、1.2、2、64個分值。加之“合理用藥”“星級護理獎”“臨床路徑入徑獎”“單病種獎”等專項獎勵的設立,進一步健全了綜合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目前,醫院人員支出占比已達45.9%,著力凸顯了職工技術勞務價值。
為做實做好醫共體建設工作,醫院全力對基層醫療機構給予人財物傾力幫扶,幫助五家醫共體醫療機構全面重建手術室,恢復部分1、2級手術。同時鼓勵市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師將輕病、小病下放基層,幫助基層提高服務能力。2017年醫共體下屬醫療機構就診人次增長11.58%,出院病例中手術病例占比達9.7%;2017年度界首市縣域就診人次增長16.18%,離90%居民就醫不出縣的目標更近一步。
為打開學科共建新局面,曾慶勝創新性地提出“一科一外聯”,積極推進與外院的科間協作。而作為區域衛生中心,曾慶勝又另辟蹊徑,實行團隊造血式幫扶模式。將10家醫共體成員中的光武、泉陽兩家衛生院納入緊密型醫共體,選派管理人員擔任分院院長,實行整體托管,并傾力支持其開展二級醫院創建工作。這種授人以漁的幫扶方式,持續強化著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能力。
醫院敏銳把握“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動態,積極推進醫院信息化系統全面升級,四大模塊實現互聯互通,率先在省內首批開通O2O掌上智慧醫院,啟用手機客戶端智能就醫平臺。而網上查詢、就醫導航、微信支付等方式的運用,自助掛號、充值、查詢、打印檢驗報告等功能于一體自助終端的增設,為患者帶來高效便捷。

曾慶勝強化院外信息化拓展工作,積極配合省醫學影像云服務平臺和市智慧醫療一卡通建設,他傾力打造縣鄉村一體化信息平臺,醫共體單位內開通雙向轉診信息平臺,成功完成患者轉診流程“程序化、標準化”的信息化對接,為全面探索簽約服務提供平臺保障。而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和人臉識別技術的巧妙運用,在實現居民健康數據這份“活檔案”動態管理的同時,確保了居民健康檔案的真實性。系統建設模式得到上級領導及周邊醫院的高度認可。
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的生命線,在積極推行院長行政查房制的同時,醫院還成立了醫療、護理、院感等6個質控小組,實現聯動互促提升,完善質量控制體系。
在持續出重拳嚴格合理用藥管理的基礎上,曾慶勝創新方式,成立臨床藥學室。內分泌、心內、呼吸等專業的臨床藥師走向一線,參與交班、查房,引導醫生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共同為患者服務。逐步對檢驗試劑及衛生耗材重新梳理,實行“二次議價”,控制“三費”不合理增長,通過一系列舉措,醫院藥占比下降至26%,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在86.89%,抗菌藥物金額持續下降。
“來到一家醫院,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外部環境,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就醫體驗和醫院形象”。曾慶勝上任之初,就依托東院區與風景旖旎的界洪河遙相呼應這一有利條件,科學規劃醫院布局。內設山水瀑布雨林景觀,修設廊亭方便患者小憩,矗立“大愛無疆”文化奇石,院內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而西區著力建設婦兒專科,經院內綠化、道路硬化、病區裝修、細分改造后煥然一新。
而隨著醫院院歌、院徽、院報、文化理念、文化象征的一一亮相,這些要素已構成醫院對外獨具特色的文化標志。醫院積極以6S管理模式為依托,升級完善院內標識標牌形象指引系統,形成色調、風格、標準、協調統一的導視文化;提升數字技防建設,在院內重點區域安裝多個高清攝像頭;引進專業管理團隊,以服務外包的形式對后勤服務模塊實行委托管理,建立了符合新常態的醫院后勤管理與服務保障新模式。一院兩區實現并進發展,逐步構建了全優化的精益管理體系。
一直以來,曾慶勝關注弱勢群體,他先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義診、專題知識講座、特惠體檢、健康扶貧等公益活動。并根據醫保政策精神,執行“先看病、后付費”的惠民政策;同時開展白內障(超乳)免費復明手術、“全民肺病、肝病、胃病免費篩查”、先心病患兒救助項目——“心心相印”等一系列健康扶貧活動;他推進建立“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界首市人民醫院肺結節診治分中心”,為貧困患者爭取到“腫瘤精準化診療扶貧專項基金”,切實惠及百姓。同時,他積極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政策,派出12名專業技術骨干赴偏遠鄉鎮衛生院開展衛生支農。努力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工作,應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重癥傷員工作中,醫院以積極有效的救治工作贏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
“如何使國家出臺的好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有機串聯、落地實現,發展成一種長效、可持續、值得推廣的界首經驗。”這個一直縈繞在曾慶勝腦海里的問題如今有了答案。近日,界首市委、市政府出臺深化醫防融合改革意見的相關文件,明確把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納入鄉鎮發展總體規劃。界首醫改正在由點到面到逐步推進,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從單項突破碎片化向“三醫聯動”系統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