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看病,去兒童醫院。”三秦百姓這句樸實的話足以說明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發源于1939年延安中央醫院的西安市兒童醫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陜西省唯一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醫院,造就醫院好口碑的,除響當當的醫療技術水平外,還有融入血液中的紅色文化。
一家醫院的歷史沿襲和文化淵源往往決定了這家醫院獨特的行業價值觀和職業精神,并以此為基礎在漫長的歲月積淀中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等,而這些也終將決定醫院的發展走向。
1947年2月,中央醫院改編為陜甘寧晉綏聯防軍第一后方醫院轉戰秦晉,1949年隨軍進住西安西關機場,先后改編為西北軍區第一后方醫院、第二陸軍醫院分院,1951年3月改編為第三陸軍醫院(遷至西安市兒童醫院現址),接收抗美援朝傷病員。1959年9月正式更名為西安市兒童醫院。融入在代代兒醫人血脈中的便是孕育在革命歲月中的“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
西安市兒童醫院打造紅色符號表層,在門診廣場按原比例復制延安中央醫院大門,邀請原延安中央醫院前輩召開座談會,并為醫院舊址大門揭幕;積極籌備建設院史館,擴大醫院歷史的宣傳范圍;完善紅色符號內涵建設,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編寫院史,向社會和全院職工征集史料活動,并多次深入延安中央醫院離退休老同志家中走訪、座談,收集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前往延安及省市檔案館等處查閱、考證相關史料,醫院出版了醫院歷史畫冊《回眸兒醫》——紀念延安中央醫院成立75周年,使醫院歷史的傳播從不同途徑向外延申;醫院多次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赴革命圣地如延安、照金開展紅色教育,在延安李家洼原中央醫院舊址開展“尋根溯源緬懷先輩”活動,參觀鳳凰山白求恩紀念館、棗園、王家嶺、寶塔山等革命舊址,邀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進行《白求恩精神傳承》講座,觀看歌舞劇《延安保育院》等。
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是對醫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而完善的醫療服務則是醫院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尺,更是醫院文化的集中體現。
為了提高患兒的就醫感受,西安市兒童醫院不斷完善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從禮儀、溝通服務、健康教育、醫療護理文化等方面開展一科一品亮點等系列活動;門診一站式服務臺投入使用,使預檢分診、便民服務、咨詢蓋章、預約服務統一整合;住院處與醫保合療中心合署辦公,方便患者辦理出入院手續;成立患者隨訪中心,對出院患兒進行回訪;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服務;在門診就醫高峰,醫院啟動應急預案,增派醫生,增開服務窗口,調整上班時間,專科門診接診時間,有效緩解了病人排長隊現象。從兒童心理需求出發,在門診大廳、電梯及特殊檢查室、病房推出主題設計,海洋之門、動物王國、海底世界等豐富多彩的卡通裝飾,為就診患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不同的節日里,西安市兒童醫院都會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元宵節舉辦“健康團圓歡樂‘送’”活動,鋼琴演奏,猜燈謎,還有醫護人員跳洗手歌;圣誕節舉辦“歡樂頌”音樂會,醫護人員脫下白大褂和志愿者一起跳快閃,演奏小提琴和鋼琴,并贈送精美小禮品,舒緩患兒的緊張情緒,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

醫院社會責任是對醫院文化、醫院價值觀念的重新塑造和根本要求,并對整個醫院文化建設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西安市兒童醫院連續多年邀請荷蘭醫療專家來院開展唇腭裂免費愛心手術活動;啟動“童心圓”先心病綠色救助計劃;成立西安生命小戰士聯誼會暨西安癌癥患兒家長會,形成了“天使媽媽”“愛心圖書角”“童心圓”“兒醫健康大講堂”等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啟動“童夢齊圓”志愿服務項目,成為全市首家團市委官方設置的醫療志愿者服務基地,引入大專院校志愿者開展符合兒童心理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
霧霾天里,西安市兒童醫院的醫生會教大家如何選擇和佩戴防霾口罩;寒冬里,告訴大家要預防“暖氣病”;酷暑里,提醒大家防中暑;呼吸道疾病多發季,提醒大家預防流感;除夕前,告訴家長當心孩子異物卡喉;元宵節前,支招大家如何健康吃元宵……這些暖心提醒,西安市兒童醫院一直在堅持做,并將繼續堅持下去。
近年來,西安市兒童醫院創建了特色分明的學科品牌。兒外科由最初兩個病區發展為心臟外科、神經外科、骨科、五官科等8個病區11個專業,內科成立神經內科二病區、血液腫瘤科二病區、風濕免疫病區、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區,擴大神經內科一病區、康復科病區;急診EICU投入運行;門診改變了以大內科為主的格局,各專科門診得到長足的發展。2014年,醫院改擴建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區啟用,并與兩個新生兒內科病區、一個新生兒外科病區共同形成新生兒診療中心。2016年3月,醫院兒保科新門診正式開診,這也標志著西北最大的兒童保健中心落戶西安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