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慶

據歐盟一項統計,有76%的雇員經常在白天8小時以外工作,男性有21.9%、女性有10.7%常做夜班,有7%的雇員是永久做夜班,如日報編輯、夜市收銀員和保安等。可見如今日夜顛倒的現象不在少數。“三班倒”“二班倒”地上夜班,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有什么樣的影響?
長期上夜班顯然是與一般人的周日節律是顛倒的,這對人體健康不可能沒有影響。近年有一些關于長期上夜班與腫瘤關系的研究,但結果并不完全一致。
2018年1月,美國《癌癥流行病學、生物標志物及預防》雜志發表了我國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學者的薈萃分析文章。研究者從全球文獻中收集了61篇研究文章(至2016年10月止),包括了114 628例癌癥及3 909 152名人員,地域包括歐洲、北美洲、亞洲及澳大利亞。研究的對象是婦女。經過幾種方法的統計分析,以定量測定夜班工作的累積時間對癌癥關系(包括11種癌癥)。研究結果認為,值長夜班者癌癥風險增加了19%,最明顯的是與乳腺癌的關系。長夜班工作者比白班工作者乳腺癌風險增加了31.6%,每5年夜班工作可使婦女乳腺癌風險增加3.3%;消化道癌癥風險增加了17.7%;皮膚癌,包括黑色素瘤風險增加了40.8%。
各工種中,值夜班的護士癌癥風險最高,數據為:長夜班的護士乳腺癌風險增加57.7%,消化道癌癥風險增加35%,肺癌風險增加28%。這些風險增加與上夜班累積時間有關。卵巢癌的風險增加則不明顯,僅為13.5%,子宮頸癌發生率不受影響。
這些風險增加主要發生在北美洲及歐洲,其他地區并不如此明顯。
至于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工種和地區差異,原因不太清楚。研究者認為,一是這些癌癥多與內分泌激素有關,如乳腺癌中有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在臨床上應用內分泌治療對抑制腫瘤復發、延長患者生存期有益處。另外,護士多發乳腺癌也可能因為她們是醫務工作者,比較注意體格檢查及乳腺癌篩查,因而發現較早較多。一些發達國家如北美洲及歐洲地區,也可能因此而研究多呈陽性關系。
本刊前幾期都有文章談到生物鐘或周日節律問題。周日節律要從白天工作轉為夜間工作,人體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適應,如皮質醇分泌高峰從早晨轉為傍晚,差不多需要一周。因為周日節律被破壞,夜間褪黑素分泌受抑制,人體在短期內即可產生如長途飛行時差的癥狀,如睡眠紊亂、消化功能失調、疲乏、情緒波動及體力活動減少等癥狀,時間久了甚至會產生癌癥。
社會進步,人們不可能再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代了,為了謀生,夜班工作又不能不做,建議白班和夜班的轉換不宜太頻繁,上夜班后第二天白天應好好休息調整。有些中青年做夜班工作,但下班后白天非但不好好休息,反而任意游玩、娛樂,長此以往周日節律不能恢復正常,一直處于混亂中,肯定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應加以注意,愛惜自己的身體!長期上夜班者尤應注意,每年要堅持做體檢,及早發現癌癥并及早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