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早在10年前,阿里巴巴獨創合伙人機制,用來解決規模公司的創新力、領導人、未來擔當力和文化傳承問題。
也許這是一次成功的商業炒作,但仍值得我們當真的來聽。9月10日,是教師節,也是馬云的生日,教師出身的馬云昭告天下,明年(2019年)這個時候,他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屆時,由現任阿里集團CEO(首席執行官)張勇(逍遙子)接任。一石激起千層浪。畢竟馬云才54歲,還屬于人生的黃金歲月。怎么就卸任啦?
馬云在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中說,“這是我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并將自己與張勇的交接定義為“標志著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
馬云為什么想退下來?熟悉他的人說,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他本人的興趣與人生理念。老師出身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說,很懷念做老師的日子,認為自己“做老師會做得比CEO好”。在幾天前的XIN公益大會上,馬云再次說,教師是他最喜歡的職業,自己最后還是會回到老師這一行。“我做老師能得心應手,而且也是性格決定的,我對很多東西充滿好奇和想象。”
其次,阿里1999年成立,馬云曾無數次說他希望阿里能做102年,跨越三個世紀。馬云深知自己不可能陪伴阿里102年,為了百年阿里這個目標,馬云覺得必須在自己年富力強之時就培養出更多“馬云”,讓阿里學會一代與一代的交接。他曾說,“你愛自己的孩子,就要讓他獨立起來;愛自己的公司,就讓比你更懂這家公司的人去駕馭。”
如馬云在公開信中所說:“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為此,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因此,早在10年前,阿里巴巴獨創合伙人機制,用來解決規模公司的創新力、領導人、未來擔當力和文化傳承問題,希望以制度和人、文化的完美結合,讓公司得以健康持續發展。
十年來阿里巴巴一直在以合伙人機制為基礎,以組織文化傳承為目的,建立自己的人材梯隊和接班人體系。按照馬云在公開信中所說:阿里巴巴如今已有“良將如潮”的人材團隊和接班體系。
最后,以張勇為代表的新一批領導者已經成為阿里的中流砥柱,馬云在今日的公開信中把張勇評價為“合伙人制度”下人材梯隊中的“杰出商業領袖”。同時,阿里巴巴已經擁有了多元、年輕的管理和人材梯隊。阿里的合伙人中有兩位“80后”(天貓技術負責人吳澤明和螞蟻金服副CTO胡喜)。淘寶總裁蔣凡是一名85后。阿里資深總監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員中,“80后”占到14%。阿里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中,“80后”已經占到80%,“90后”管理者已超過1400人,占管理者總數的5‰在36位合伙人中,女性占1/3。
合伙人機制的運行、“良將如潮”的局面,是馬云相信阿里巴巴能夠持續傳承組織文化的底氣,也是他做出今天這個決定的重要因素。
對阿里巴巴至關重要的一個男人首推蔡崇信。1999年5月蔡崇信第一次在杭州見到馬云。去之前,他的臺灣朋友給他描述馬云“這個人有點瘋狂”,當他去了之后,發現馬云甚至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任何公司實體都不存在,只有一個上線剛剛幾個月的網站——阿里巴巴。但是蔡崇信卻深深被馬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并決心放棄自己在瑞典投資公司Investor AB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這是阿里巴巴歷史上的一個傳奇故事。一個出身律師世家、畢業于耶魯大學、年薪數百萬美元的典型的精英人物,愿意領取月薪500元人民幣加入一家杭州的初創公司。
當年6月,馬云對他說,“崇信,請幫我組建公司吧。”他答應了。他問馬云哪些人將成為股東,馬云給了他一個名單,幾乎小屋里所有人都是股東,馬云將很大一部分公司股權讓給了創業團隊,這讓筒艮驚訝。因為,其他企業家會說:“我想盡可能多持有股份,掌控公司。”馬云開放的胸懷,讓蔡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在杭州濕熱的夏夜里,蔡崇信拿著一塊小白板,揮汗如雨地向員工們講述何為“股份”、“股東權益”,接著又幫“十八羅漢”擬出十八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股份合同,從這一刻開始,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雛形。
正是因為蔡崇信的加入,才為阿里巴巴帶來了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阿里巴巴才有機會進入孫正義的視野。2000年,蔡馬二人前往日本軟銀在東京的辦公室與孫正義談判。蔡深諳談判出價之道,一坐上談判桌,馬云即發揮獨有的個人魅力,大談阿里巴巴美麗前景,而蔡崇信雖然不多話,卻在關鍵時刻,對孫正義前兩次的出價勇敢說“不”。最終,孫正義點頭答應拿出2000萬美元,阿里巴巴憑借這次投資躲過了互聯網的最寒冷的冬天。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馬云籌資8200萬美元,并合并雅虎中國。這兩次重要的翻身,不僅讓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資源建構淘寶網,也讓阿里巴巴坐穩今天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的寶座。2014年,蔡崇信帶領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造了史上最大的IPO。自始至終,蔡崇信一直都站在馬云背后,成為阿里巴巴的“隱英雄”。
接替馬云出任阿里巴巴第二任CEO的陸兆禧,則是2000年隨著阿里巴巴的一次并購進入公司的。盡管今天阿里巴巴的并購行為讓人驚呼它在買下整個中國,但在當年,那是這家后來四處出擊的公司的第一次并購。陸兆禧是那家被并購的網絡傳真公司的廣州代理,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一份工作是廣州大區銷售經理。后來在陸兆禧歷任阿里巴巴集團當時所有核心業務部門支付寶、淘寶和B2B業務的總裁時,他在阿里巴巴內部就已經是一個勵志故事。
而擔任阿里巴巴第三任CEO、一年后將成為公司董事會主席的張勇,也是蔡崇信雇傭來的。2007年夏天,時任阿里巴巴CFO(首席財務官)的蔡崇信和還是盛大網絡副總裁和CFO張勇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吃了頓愉快的早餐,就差不多認定對方是對的那個人了。十年之后,已經成為了阿里巴巴CEO的張勇說,“我來阿里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就是碰到了Joe(蔡崇信),后來到杭州見了馬總。”
2009年8月30日,張勇出任淘寶網CFO,并取了個“逍遙子”的花名。這個花名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神秘人”逍遙子在書中雖高徒無數,卻從不現身,武功輕靈飄逸、深不可測,得一則能所向披靡,這有點像張勇,對私事向來避而不談,卻善于排兵布陣、運籌帷幄、帶出高徒無數。
天貓是張勇首次創業的成果。2009年3月,張勇接手了處于困境中的淘寶商城,以內部創業的姿態主導了天貓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業模式上創造了賦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張勇更是一個創造者。他創意與主導的天貓“雙11”,一經推出即成為現象級商業盛事,這一凝聚和調動全球商業力量的標桿迄今難有后來者超越。
張勇更在諸多方面改變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隨后力主舉全集團之力“Allin無線”,使手機淘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可以說,正是張勇奠定了阿里巴巴從PC(個人電腦)端向移動互聯變遷的最重要基礎。
張勇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標桿盒馬,入股高鑫零售,收購餓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國際品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成為2017年以來的全球商業關鍵詞和重要趨勢。
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從商業公司到科技公司、從平臺到經濟體,在進入智能時代的前夜,張勇正在主導阿里巴巴更多更深層面的變革。
按照阿里巴巴內部流傳的說法,張勇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他所帶領的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電子商務公司,徹底蛻變為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文娛為場景的數字經濟體,服務于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和數千萬的中小企業,深刻影響和塑造著未來商業。
馬云認為,在擔任CEO的3年多中,張勇以卓越的商業才華、堅定沉著的領導力、超級計算機一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帶領阿里取得了長遠發展,實現連續13個季度持續健康高速增長,已經證明自己是中國最出色的CEO。
“他和他的團隊已經贏得了客戶、員工和股東們的信任和支持。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領導的團隊,我認為這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最正確決定。這幾年我和張勇的合作配合經歷,讓我對他和他領導的新一代阿里巴巴領導團隊充滿信心!”馬云在公開信中如是說。
馬云得以從容地宣布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從根本上源于他和阿里巴巴創始團隊親手建立的合伙人機制。正是這樣的制度,讓阿里巴巴不是一個馬云基于個人魅力領導的公司,而是由一群有擔當、負責任的合伙人群體來治理的開放經濟體。
源于這一套機制,馬云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中率先卸下了CEO的職務;也因為此,阿里巴巴將在明年完成董事局主席的更替。
1999年,阿里巴巴創業之初立下的愿景之一是“活102年”。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家企業要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并非易事,2009年,在阿里巴巴只有10歲的時候,這家公司就建立了合伙人制度。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曾公開撰文闡釋阿里巴巴建立合伙人制度的考慮:“不少優秀的公司在創始人離開后,迅速衰落,但同樣也有不少成功的創始人犯下致命的錯誤。我們最終設定的機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創始人。道理非常簡單: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比一兩個創始人更有可能把優秀的文化持久地傳承,發揚。”
阿里巴巴對合伙人的要求頗高——“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并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愿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5年前,馬云在致全員信中指出,合伙人作為公司的運營者,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又是股東,最有可能堅持公司的使命和長期利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在全球公司治理中是獨一無二的,也正因為此,這一制度在誕生之初曾受到外界非議,批評者認為這破壞了“同股同權“的平等原則,是出于創始人和公司管理層保持公司控制權的考慮。2014年,香港聯交所因為對合伙人制度的懷疑,錯過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才由此遠赴美國上市。4年之后,香港聯交所終于不再墨守“同股同權”的舊例,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價值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2014年致信港交所時所說的那樣:“我們從沒想過用股權結構的設置來控制這家公司,我們只想建立并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機制”。這一套機制讓阿里巴巴有了“靈魂”,使阿里巴巴的使命和文化得以堅守和傳承,不因個人職務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也正是基于這個機制形成的合伙人團隊,使阿里巴巴得以不為短期利益所惑,堅定地執行阿里巴巴經濟體面向未來的戰略,讓客戶、公司和所有股東的長期利益得到實現。2014年上市時,阿里巴巴的市值是1700億美元,而現在,阿里巴巴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資本市場“用腳投票”支持阿里巴巴,這不只源于阿里巴巴驕人的業績,也源于投資者對阿里巴巴合伙人機制和長遠戰略的信心。
對于許多企業而言,“沒有2號人物”不僅是外界的調侃和質疑,更是公司發展過程中難以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然而,對于阿里巴巴而言,這早已不是問題。十年前,馬云就問自己這個問題“如何保證馬云離開公司以后,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他的答案是,“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
阿里巴巴正在探索自身基業長青的一整套制度和文化體系,也同時給那些希望做成“百年老店”的其他企業帶來借鑒和啟示。越是放大我們的視界,我們越能夠理解馬云的話:“今天的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不是它的業務、規模和已經取得的成績,最了不起的是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家真正使命愿景驅動的企業。我們創建的新型合伙人機制,我們獨特的文化和良將如潮的人才梯隊,為公司傳承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阿里巴巴經濟體依然在高歌猛進。作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建設者和驅動者,張勇對阿里巴巴使命的定義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張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GMV(網站成交總額)達1萬億美元,遠景目標是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盈利小企業、創造1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