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添添
摘 要: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加強體育教學的實施,完善體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課堂的每一項活動,掌握訓練時的每項技術動作,發展身體技能,通過訓練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體育;課堂;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1-0027-01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要通過實質性的教學,要求學生動作規范,訓練有效而到位,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指導逐步適應訓練的強度,不斷提高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做好調整工作,幫助學生強化自身技能和運動方法,通過訓練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水平,從而更加適應學校生活。
一、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擴展體育活動
由于學生的心智等不夠成熟,對運動方式和訓練技巧掌握得不到位,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危險和意外事件,造成身體損傷,形成心理陰影,嚴重的可能會增加他們的運動負擔。所以,教師要從全新的教學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對日常的訓練模式進行總結,讓學生重視體育課程,不斷進步。同時,教師在課前要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一方面能豐富課堂活動,另一方面能讓學生活動筋骨。
素質教育特別注重學生的訓練安全和方式,教師要告知學生進行各項體育活動的注意事項和有效的鍛煉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或者與同學合作,進行素質擴展訓練。教師則要負責做好監督工作,做學生的運動榜樣,并留心觀察學生的運動狀態,監督和引導學生,一旦出現緊急事件或者運動方式不對的現象,就要迅速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同時,教師要教導學生吸取經驗教訓,積累訓練經驗,并在活動過程中做好課前準備活動,注重方法和策略,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出現危險。
二、加強體育教學的實施,鼓勵學生自主開展體育運動
教師必須制定符合當代體育教學新理念的有效課堂訓練方法,了解學生不想運動的根本原因,并多和學生進行溝通,注重有效的實施策略,掌握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提高體育課堂的利用率。而且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模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基礎課程的質量,所以教師對于不同的體能訓練要加以改進和維護,注重不同的訓練方法,不能馬虎大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根源入手,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他們能夠安全、自由地學習,有效地進行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網絡上的運動視頻,如運動會、拔河比賽、各種運動方式的教學視頻等給學生播放,有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發揮體育課堂的教學優勢,讓學生的全身細胞能得到放松。同時,學生要根據教師制定的訓練模式,安全、自由地學習,隨時隨地進行鍛煉,使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滿足。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模范,而且身體機能也能通過體育鍛煉得到提升。
三、完善體育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
教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明白,運動是最好的培養情緒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方式。“動一動,十年少”,只有通過運動,人的神經和全身細胞才能得到放松和調節。例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可能遇到來自學業和生活的壓力,而有效運用體育課堂的訓練和擴展,能定期釋放學生的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當代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的全身細胞都達到放松狀態。因此,教師要端正學生的態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好體育課堂訓練中該做的事,互幫互助、互相學習,以提高體能素質為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多元化、自由化的體育訓練模式,如站立體前屈、跳繩、拔河、接力賽等,從而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滿足。
當前,素質教育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學會從網絡上尋找素材,如綜藝視頻《奔跑吧,兄弟》和《快樂大本營》以及《天天向上》《極限挑戰》等,都含有許多有趣的游戲活動。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入游戲化的內容,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激發學生的運動精神。而學生共同學習和游戲,能養成良好的日常運動習慣,促進身體各項機能的提高,加強體育訓練強度。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時刻有安全意識,在游戲活動中找到正確的運動方式,避開危險的活動,無論做什么運動都要保護好自己。
總之,體育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注重素質教育的理念,擴展體育活動;不斷加強體育教學的實施,鼓勵學生自主開展體育運動;完善體育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同時,教師要做好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訓練學生的身體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春煙.快樂體育理念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黑河教育,2017(11).
[2]王鳳軍.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3(15).
[3]林以華.淺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02).
[4]張榮敏,杜從功.關于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田徑,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