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周偉
王大爺今年65歲,腦梗入院,醫生查房時發現他半躺著,指揮著家里人給他喂飯、按摩左側的手腳。詢問王大爺的情況,他回答:“其他都挺好的,就是左側手腳不靈便。可以站,但是不敢走動。”
王大爺又問醫生,如何才能快點好。醫生笑了笑:“如果想好得快,接下來要靠您自己了。您要少躺著,得多多鍛煉。”
“啊?不是應該臥床養病嗎?”王大爺很驚訝。
“有病要靜養”不絕對
其實,像王大爺這樣“有病要靜養”的觀念,很多人都有。然而,對于腦卒中的患者,長期臥床靜養會帶來很多不良結局,如影響功能恢復潛力(特別是平衡功能);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和關節攣縮的風險;影響呼吸、心血管功能;影響神經肌肉功能;影響免疫功能。
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其中,70%~80%的腦卒中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為了避免上述情況,減輕殘疾,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康復訓練。現代康復理論和實踐證明,腦卒中后進行有效的康復能夠加速康復的進程,減輕功能上的殘疾。腦卒中康復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殘障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終讓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康復3原則
很多腦卒中的患者及家屬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正確的康復觀念。其實,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康復要早
只要病情穩定,就盡早做康復治療。所謂病情穩定,主要是指生命體征穩定,癥狀體征不再加重和進展,具體的需要醫生評估。一般來說,在病情穩定后2~3天就可以考慮康復治療。部分腦卒中輕到中度的患者,在發病24小時后就可以進行床邊康復、早期離床的訓練。
早期康復有很多好處。研究證明,腦卒中患者病情穩定后,早期進行離床訓練,如坐位訓練、起坐訓練、站立訓練等,能夠提高3個月后的步行能力。早期下床也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主動鍛煉
康復訓練要主動。通俗地說,偏癱側的肢體,能動多少就盡量動多少,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還可以做高強度的漸進式抗阻訓練,更好地提高偏癱側的髖膝力量,提高運動功能。
完全癱瘓,一點都不能動怎么辦?運動想象!這個時候,想象您的手指、手臂、腳趾、大腿等部位在活動,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意念”。別小看意念的力量,這個在專業上叫做“運動想象療法”,是有研究支持的。“運動想象療法”大意就是,在腦海中反復演練運動動作,而不做實質性的動作,借以提高運動能力。
最近研究顯示,運動想象訓練可以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
由于運動想象與實際運動涉及的腦區相似,所以,通過想象訓練,刺激相應腦區,反復強化腦至肌肉的運動模式,促使受損運動傳導通路的修復或重建,最終提高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
擺正心態
剛說腦卒中后康復要趁早,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患者都要趕著下地走路呢?不是的,得看情況。病房里常常可以見到這種場景:患者偏癱太過嚴重,連站立都不行,卻被兩個家屬強行架著在地上拖著走以“積極鍛煉”。
這種過激的鍛煉行為是非常有害的,會導致關節受損和肢體運動異常(如上肢收縮、下肢伸直、腳向內翻、走路畫圈等),上述情況出現后反而會使接下來的康復變得非常困難。因此,循序漸進才是正確的。
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它的本質是再學習。因此,要保持初學者的那一份耐心。另外,要有合理的預期。病情比較輕的康復效果好;病情過重的,無論采取哪種康復手段都可能無效。解決能解決的,接受不能解決的。總之,問心無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