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杭丹 李京津 汪琴
摘 要 大學生因不堪“校園網貸”重負自殺事件頻發,校園網貸風險問題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文以校園網貸平臺為切入點,對比國外校園網貸平臺Social Finance的發展模式,系統歸納我國校園網貸平臺當前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提出完善校園網貸法律規制的路徑。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金融 法律規制
作者簡介:汪杭丹、李京津,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學生;汪琴,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55
校園網貸,是指網絡貸款平臺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目前此類網貸平臺大致有三種:(1)專注于大學生校園消費市場的分期購物平臺;(2)P2P網絡貸款平臺;(3)依靠傳統電商平臺發展的消費金融平臺。校園網貸平臺在其蓬勃發展過程中,逐漸凸顯出系列問題和隱患。校園網貸存在本無對錯之分,但由于我國政府面對這類新事物,缺乏必要引導措施,導致其恣意發展,以致損害大學生權益。鑒于此,我們應客觀對待校園網貸的利弊,摒棄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斷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而引導校園網貸平臺向更好、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一、我國“校園網貸”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一)校園網貸平臺收費信息不透明,帶有高利貸性質
為追求短暫經濟利益,某些網貸平臺向大學生群體推銷業務時不會如實告知借款的真實風險或服務費、罰息、滯納金、違約金等信息,利用“零首付”、“免利息”為誘餌,摻雜欺騙性內容推廣宣傳,刺激某些自控能力較差而消費欲望旺盛的大學生。此外,學生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很少關注合同中關于服務費、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信息。當出現資金鏈斷裂難以償還欠款,部分學生便會選擇前往另一款貸款平臺借款填補前一平臺的欠款,以致陷入以貸還貸的循環,導致負擔沉重的債務。根據網貸之家2015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純P2P學生網貸平臺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 25%之間,校園分期貸款通常是以等額本息的方式還款,其多數產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二)暴力催債損害了大學生身心健康
網絡平臺之所以將大學生消費群體作為其目標,一是因為大學生接受文化教育程度高、社會信譽相對較好,二是學生背后有其父母作為作隱性擔保人。
對于那些不能按時還款或逾期不還的學生,若按正常的法律程序,校園網貸平臺沒有選擇通過訴訟的方式維權,而是以電話短信轟炸,或以學生個人信息、學籍學位為要挾,逼迫學生還款。有些校園網貸平臺甚至會外包給專門的催收機構,這些催收機構的催收手段更是惡劣,控制學生人身自由。
上述催債手段不僅擾亂校園正常教學秩序,威脅借款學生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而且還嚴重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和隱私,嚴重影響借款學生身心健康。
(三)助長了大學生消費觀價值觀的畸形發展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其經濟來源仍然依賴家庭的支持、學校的獎助學金以及一些兼職收入。缺乏自制力的大學生在錯誤消費觀、價值觀影響和校園網貸平臺的推波助瀾下,一步步迷失在追逐物質的漩渦之中,不顧自身實際需求和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盲目向校園網貸平臺申請貸款以滿足自己不切實際的消費欲望。雖然“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個人生活質量,但是為了貪圖一時的享樂,反而把自己推向無法后悔的深淵。
二、國外校園網貸實例及對我國的借鑒
“Social Finance”(簡稱SoFi)成立于2011年,是美國一家垂直型P2P金融服務平臺,由4名斯坦福大學生聯合創辦,致力于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提供低利率助學貸款。
在做學生貸款業務時,SoFi根據學生的社會關系、信用記錄、學校表現等篩選出高信用水平的優質客戶。根據官網的相關規定,借款者必須畢業于其選定的美國排名前200的優秀大學,同時要求其所學專業必須是熱門專業,如法律、商業、工程等。美國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這些學校大學生的平均違約率僅為1.6%,屬于高質量信譽客戶群體。 同時,SoFi創立的社區金融圈,也是其促成其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SoFi利用名校學生的資源,形成以校友關系為基礎,以校園資源為紐帶的“社交金融”模式。借貸一端為名校學子,而一端連接貸款人也是名校畢業出來的優秀校友。在SoFi的社區金融圈中,借貸雙方基于校友感情基礎,利用學生注重個人信用心理,對其形成一種隱形的約束還款,巧妙地降低了貸款學生違約率,避免壞賬的發生。 憑借瞄準高信用人群這一細分市場和“社交金融”的商業模式,SoFi不僅成功在美國P2P行業爭得一席之地,更是在短短幾年內成為美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領頭羊之一。
與SoFi不同,我國校園網貸平臺由于過度競爭,導致高校借貸市場環境不斷惡化。
例如,河南大學生鄭某冒用或借用多名同學的個人信息向多家網貸平臺申請貸款將近60萬元用于賭球,最終無力償還而跳樓自殺。
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信用”的模式更能促進校園網貸平臺的健康持續發展。可以說,用戶的良好個人信用記錄就是網貸平臺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保證。借鑒SoFi的細分市場商業模式,將用戶群體定位到有良好信用的大學生群體。建立起行業間統一的大學生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利用大數據共享機制篩選高信用質量的借款人,一定程度上也避免“多頭借貸”事件的發生。
三、加強我國校園網貸法律規制的路徑
(一)加強校園網貸監管制度,規范校園網貸市場
加強對校園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治理校園網貸無序競爭模式,引導校園網貸回歸良性發展道路。 2016年,由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同時《通知》也要求各部門高度重視校園網貸整治工作,各地工商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配合開展校園網貸整治活動。2017年,教育部明確提出“任何網貸機構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放貸款”。隨著全國監管細則的日益落地,網貸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多家校園貸平臺紛紛宣布轉型升級。
(二)建立違約處理機制,杜絕非法暴力催款
我國《民法總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在法律上大學生群體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由于學生身份的特殊性,導致許多借貸案例發展的最后結果往往都是由作為學生監護人的家長兜底。
校園網貸平臺可以通過建立違約處理機制,除了事前審核所借貸的學生是否具有償還能力之外,為了保證借款學生按時還款,避免日后產生還款糾紛,當借貸學生向平臺申請一筆額度較大貸款時,平臺可以要求學生必須提供經由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當借貸期限屆滿時,對于逾期存在違約風險的學生,網貸平臺可以采取正當措施,如向第二還款人發出還款通知的方式來確保還款。同時,建立完善的違約處理機制也有利于杜絕某些校園網貸平臺為了拿到欠款而采取違反公序良俗、違反法律法規的催款方式。
(三)加強大學生金融與法制教育
校園網貸的發展不僅透露出大學生旺盛的消費欲望,也反映出家長、學校在校園網貸中角色的缺失和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作為學生監護人的家長有責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念,培養孩子相應的金融知識。同時,家長也應該關注孩子生活費使用情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增強孩子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同時,根據學生長期生活在學校的特點,學院可以通過開設相應講座、課程或者班會,向學生普及基本的金融消費和理財方面的知識。利用一些校園網貸案例,宣傳校園網貸隱藏著的法律風險和危害后果,加強培養學生金融消費教育,讓學生遠離非法校園網貸的宣傳陷阱。
(四)為大學生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務
除了我國政府未能及時跟進相關法律法規之外,我國的傳統金融機構銀行不進入校園市場,也為校園網貸平臺提供了發展契機。大學生群體的合理金融需求不容忽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結合學生消費特殊性、經濟承受能力,為其提供規范、合理的金融消費服務。
注釋:
詹海玲、葉秀蓉.校園網絡貸款存在的風險及預防機制.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融360原創:超9成校園貸零門檻,抓住學生痛點暴力催收頻現.融360原創網站:https://www.rong360.com/gl/2016/05/27/101082.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9月28日.
吳再發.陷阱與跨越:校園貸視閾下的大學生消費引領.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105-108.
馬曉婉、霍雪文.我國校園網貸思考.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0).
曾雪云、李欣宇、 韓麗萍.SoFi社交金融商業模式分析及啟示.財務與會計.2017(6).
新京報.欠“校園貸”60萬的大學生之死.新京報網站:http://www.bjnews.com.cn/inside/2016/03/19/397502.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9月28日.
羅曉霞.至少5家銀行推出校園產品三部委出重拳整治校園貸.券商中國網址: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629/15495519_0.s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