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鵑
摘要:大學生就業是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為大學生提供精準有效的就業指導成為高校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從大數據的基本理念及特點出發,期望能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提供新的思路,從而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服務,為實現高校大學生的就業需求與社會的用人需求相匹配,為提升畢業生就業工作服務水平和質量提供理論借鑒與現實指導。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hot issue of public concern. How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this paper hopes to use big data technology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ollege employment staff, so as to better provide personalized guidance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matching of employ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ocial talents need,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level and quality of graduate employment.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
Key words: big data era;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guidance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0-0292-02
大數據的定義有很多種,第一次對大數據進行定義的是全球著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從“數據體量大”的角度來界定大數據,定義為:大數據是指那些規模達到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已經無法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郭少科,2013;涂子沛,2012)。當今,是大數據的時代,社會各行各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也不例外,如何掌握規律、分析動向,是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要“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就業信息統計、分析和發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政策咨詢服務”,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建立在高效的數據處理基礎之上。本文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新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新路徑,從而提高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是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有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大約是795萬人,而到今年該數值又創新高,已經超過了820萬人,大學生就業問題愈加嚴重,對于高校而言,促進就業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建立健全精準推送就業服務機制,要高度重視精準就業服務工作、準確掌握供求信息,建立精準對接服務平臺,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廣泛應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在了解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需求的基礎上,利用智慧就業、新職業網等平臺,開展精準對接服務。促進跨類別、跨行業、跨區域的招聘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鼓勵多舉辦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形式多樣的中小型校園招聘活動。由此可見,新形勢下對高校就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全部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發掘數據之間更多相關的關系與發展規律,從中發現對就業指導有實際意義的規律,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們提供更個性化、更精準化的服務,為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化、行業走向、人職匹配情況和職業發展等提供了一種可以復制的分析模式,更好地發揮高校就業工作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大數據技術沖破時空的局限性,推動了高校就業工作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高校大學生就業信息化建設順勢而為,成為必然選擇。基于此,研究大數據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轉變了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方法,引發了高校人才質量培養的徹底變革,對現階段高校就業服務工作提出了方法與技術層面的全新要求。但目前就我校而言,就業信息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是我校在提升就業服務工作水平過程中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2.1 缺乏對學生數據的大平臺支撐與共享
我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已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現存的學生管理已收集較多數據,在校學生除了使用就業部門的就業系統之外,教務系統、校園卡中心、獎助貸系統、招生系統、黨務系統等也存儲了海量與學生有關的數據資源,對大學生個人在學習活動有詳盡的記錄,但是這些信息之間的鏈接少,利用率較低,缺乏大平臺進行數據整合,目前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從信息內容看,就業信息系統收集的信息主要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就業去向、簽約情況、派遣信息等,并且目前使用的傳統信息技術手段在有效獲取信息方面能力存在不足,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單一,很難獲取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薪酬變化情況、就業動態等信息,信息量小就限制了就業服務系統精準性目標的實現。
2.2 缺乏專業的數據分析能力
學校通過已有的數據處理能力掌握著歷屆畢業生中就業的相關情況信息、企業資源等,初步嘗試就業信息的深度分析并編制就業情況報告,但對數據的分析較為局限,僅僅進行就業率、就業地域、就業行業、薪酬等基礎情況分析,就業基本信息的分析也停留在數據和比例的統計方面,缺乏相關性研究以及對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路徑跟蹤等。大數據時代,高校面臨著處理就業數據分析能力差、結果不準確、信息不真實等問題,要進一步提高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信息化能力,他們不僅要具備較高的信息專業素養,還要掌握與大學生就業工作相關的知識。另外,各學院負責就業工作的人員身兼數職,除了負責就業工作外還要開展其他日常管理工作,無法形成穩定的就業工作隊伍,加之缺乏專業專項的培訓,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工作效率低下。
2.3 缺乏對畢業生離校后的跟蹤服務
高校對于畢業后的學生聯系較少,對于畢業生在就業后的數據跟蹤與調查也相對滯后,雖然每年有就業工作人員到企業開展就業回訪了解畢業生就業情況、就業單位對學生的評價等,但是工作量大、涉及的群體較少、獲取的信息量少,很難建立畢業生的工作動態信息。學校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會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數據統計及發布就業質量報告,但是對于離校學生的職場信息很難收集,對就業信息的統計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因此,加強對畢業生畢業離校后的中長期職業發展情況調查意義重大。
3.1 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在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時,首要任務就是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平臺。高校利用網絡資料構建畢業生就業信息數據平臺,完善畢業生各項基礎數據,比如畢業生個人基本信息、就業率、就業去向等,然后利用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畢業生的職業轉換、中長期職業發展、平均收入、工作滿意度等,同時對收集到的各項數據進行調研分析,從而建立較為科學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分析系統,更加完善和優化畢業生就業大數據平臺,最終客觀、全面分析高校畢業生,結合畢業生信息反饋,反思和優化高校教育,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陳振鋒,2017)。近幾年,我校高度重視校友工作,可以充分運用“大數據”,借助網絡平臺整合校友的相關信息資源,搭建校友資源互動平臺,分享就業資源和信息。以數字化、智慧校園建設為契機,打通校內各職能單位信息共享通道,優化學工內部數據共用機制,實現招生與培養、學習與生活、就業與發展的大數據分析與共享。(侯士兵等,2018)。
3.2 強化就業工作人員的信息化能力
要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就必須要加強高校海量就業數據的收集、分析、整合能力。因此,加強高校就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迫在眉睫,高校要不斷加強師資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舉辦主題培訓班等形式提升就業工作者信息化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使就業工作人員能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處理就業相關問題。招聘計算機專業、數據分析專業人員從事就業工作,確保就業隊伍專業化,不斷提高就業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以滿足“大數據”統計工作的需要。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自覺加強學習、培養信息意識,學習大數據的基本原理與原則方案,學習運動大數據的工具去處理負責的學生信息,提高篩選、處理、歸類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增強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3.3 構建畢業生離校后跟蹤服務體系
深度挖掘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能夠對在校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專業學習等產生重大的影響。目前學生管理系統包含學生的基本信息、所修專業、生源地、就業去向、就業薪酬、行業分布等信息,這些數據可以了解畢業生在校情況以及就業情況,但是畢業生畢業離校后的數據跟蹤與調查存在空白點。在對我校數學與信息學院2016屆畢業生調查研究中發現,畢業兩年后很多同學開始跳槽,這一現象與計算機專業工作性質相關度較高,但高校很難獲取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通過第三方數據公司進行跟蹤調查,或者建立校友數據庫,及時更新完善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因此,完善畢業生離校后跟蹤服務體系,對其信息進行及時準確把握,將是當前高校完成學生就業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姜宇國,2015)。
大數據時代給大學生就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實現就業指導的個性化與精準化服務,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我校就業工作創新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郭少科.大數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5.
[2]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原名:The Big Data Revolution[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陳振鋒.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路徑初探[J].應用研究,2017(9):75-78.
[4]侯士兵.姚思含.沈延兵.大數據背景下研究生就業精準服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3):69-71.
[5]姜宇國.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院校就業“后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4):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