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對農村地區經濟的助力作用,使普惠金融服務范圍更為廣泛,讓農村地區享受手機銀行帶來的快捷與方便,需要加強手機銀行知識在農村地區的宣傳和普及。文章對大學生群體參與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路徑研究,探索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志愿服務機制,以幫助更多的農村地區了解并使用手機銀行。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6-0104-02
根據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簡稱CFCA)發布《2016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個人電子銀行用戶中手機銀行比例占42%,比2015年高出10個百分點??梢钥闯觯謾C銀行已成為個人電子銀行發展的重要渠道,并且所占比重還在不斷提高。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6年農村地區支付業務發展總體情況》來看,截至2016年末,手機銀行開通數累計3.73億戶,較上年凈增0.97億戶,增長35.14%,且交易增長十分迅速。由此可見,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地區仍將是手機銀行用戶增速較快的地區。
一、 手機銀行的使用特點
手機銀行既繼承了傳統金融機構辦理銀行業務的嚴謹,也繼承了互聯網自由、開放、免費、平等、交互、合作等特性。用戶使用手機銀行可以很快捷、安全、方便的辦理有關銀行業務,其特點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業務豐富。銀行可以通過對手機客戶端的不斷完善,實現用戶通過手機辦理銀行賬戶查詢、轉賬、信用卡開通、還款、購買保險和理財產品、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等相關業務,豐富了用戶辦理銀行業務種類。
(二)方便安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進行快速賬戶查詢、轉賬等銀行基本業務,還可以進行信用卡一鍵式還款、手機充值、生活繳費、購買保險和理財產品等個性化業務。通過設置數字、語音、手勢、指紋、人臉識別等不同類型密碼保證賬戶資金安全。
(三)降低成本。用戶通過手機銀行轉賬可以享受境內免手續費、手機充值可以享受一定折扣、網上購物可以享受返送現金或積分等優惠,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
(四)靈活自由。用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有關銀行業務時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只要保障手機網絡暢通的情況下隨時(受限制交易時間除外)隨地可以完成。
(五)易于普及。手機銀行業普及需要的硬件設施是智能手機、無線上網技術。近年來,智能手機在我國銷售量不斷增加以及無線上網技術不斷普及,為手機銀行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 農村地區農民使用手機銀行的益處
(一)降低交易成本。農民辦理銀行賬戶查賬、轉賬、取款等業務往往要到縣城或鄉鎮對應銀行的網點進行現場辦理,需要取號、排隊辦理,同時還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同時,由于農村離銀行網點比較遠,需要搭乘公交車等交通工具,往返時間較長。如果使用手機銀行,用戶可以不用繳納手續費,同時可以節省銀行排隊、往返時間以及往返費用,降低交易的費用和時間成本。
(二)保證資金安全。在農村地區,商品交易大多會在小型農貿市場或圩進行,以現金交易為準,農民在交易過程中存在當面點錢不清引起糾紛的可能,有時還會面臨大量現金寄存在家里或者收到假錢,存在一定風險。如果使用手機銀行,用戶大宗交易可以采用手機銀行轉賬的形式進行交易,轉賬記錄可以作為交易憑證,同時避免大量資金在家里寄存和收到假錢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資金安全。
(三)易于小額借款。在急需用錢時,農民向本地銀行網點借錢需要辦理復雜的手續,同時需要抵押或者第三方擔保,導致很難向銀行借到錢;向周圍朋友借錢,也往往因為一時現金不足難以達到目的。使用手機銀行,農民可以通過信譽向銀行借到一定數額款項;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銀行轉賬的方式向多個朋友進行籌措,解決燃眉之急。
三、 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使用現狀
粵西是廣東省西部地區的簡稱,行政區域包括湛江、茂名、陽江三個地級市。粵西地區農村以山區為主,地域及人口分布比較廣泛且偏僻,交通比較落后,本地經濟來源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很多青壯年選擇到珠三角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去務工,本地常住人口多為老人和小孩。
為充分了解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使用現狀情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了了解。調查問卷的發放范圍是粵西地區云浮市所管轄的五個縣級行政區,總計1714份調查問卷,回收1622份,其中有效問卷1470份,問卷有效率為90.6%。調查的情況是57.55%的受訪者去銀行柜臺辦理業務,對于手機銀行僅僅局限于會使用的層面;21.77%的受訪者認為手機銀行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對于手機銀行持懷疑態度。
從調查結果來看,習慣使用現金結算的傳統觀念和對手機銀行使用安全的不信任是限制農村地區農民使用手機銀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習慣使用現金結賬的人群來說,只有進行實際的貨幣交易、使用實際貨幣進行商品交易,才能感到真實感、獲得感;對于看不到人或實物的網上虛擬交易,他們感到不真實、不可靠,極大的不安全感限制了他們使用手機銀行的頻繁程度。這種情況的發生,一定程度地說明手機銀行在農村地區的宣傳工作不到位,沒有將手機銀行功能使用的知識在農村地區進行普及和示范,例如手機銀行使用安全、普惠業務辦理等。
四、 大學生參與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的優勢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社會公益活動中一支重要力量,在國家重要政策宣講、科技衛生知識普及和推廣、義務支教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獲得社會高度認可。大學生在參與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的過程中具有如下優勢:
(一)大學生青春活力容易獲得信任。大學生特有的青春活力容易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容易得到農民的關注。同時,大學生的學生身份、志愿服務屬性、本地生源等特點容易取得當地農民信任,為手機銀行知識普及奠定基礎。
(二)大學生熱心耐心保證宣傳效果。大學生在公益活動中展示出的熱心和耐心能吸引農民積極參與手機銀行知識普及活動,還可以通過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方式指導農民安全、正確地使用手機銀行辦理相關業務,消除顧慮。
(三)大學生創造力強豐富宣傳形式。大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通過自身具備的業務知識、技術技能、文藝特長等設計豐富多彩的手機銀行宣講方案,豐富宣傳形式,喜聞樂見,易于農村接受。
五、 大學生參與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普及的形式
大學生參與手機銀行普及是響應落實十九大報告中加快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加大對普惠金融的宣傳力度”等精神的具體舉措,應得到政府、共青團組織、學校等大力支持。作為主體的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資金支持,積極主動策劃手機銀行普及方案并付諸實施。
在粵西農村地區手機銀行知識普及中,大學生可考慮以下幾種形式:
(一)現場宣講和演示。大學生可以通過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銀行單位全面了解手機銀行的安裝、基本業務操作、安全防范等知識,并制作宣傳單闡述國家有關政策、手機銀行使用方法和益處等。前期準備就緒后,大學生可以在農村交通便利、流動人員較多的地方進行現場宣講、現場演示、現場指導等,可以適當發放一些紀念品來吸引農民參與。
(二)編排小品或話劇。大學生可結合自身特長,以農村地區常見的假鈔使用騙局、手機銀行使用騙局以及正確使用手機銀行的方法等為題材編排小品或話劇。在給農民帶來歡樂的同時,還可以將手機銀行的正確使用和安全防范方法、詐騙信息分辨和處理方式等傳遞給農民,通過喜聞樂見、家長里短的內容讓農民更容易接受手機銀行知識宣傳。
(三)防范金融詐騙電影展播。由于農民勞動時間較長,同時農村地區網絡資源供應不足,農民較少看到電視上或網絡上經典的防范金融詐騙電影等。因此,大學生可以將與農村題材有關的防范金融詐騙電影進行收集,利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機會,特別是晚上的閑暇時間,進行播放。通過電影展播,讓農民充分了解金融詐騙的騙局和防范方法,特別是關于手機銀行的,消除他們對金融詐騙的恐懼,能采取有效措施正確應對金融詐騙。
(四)制作微視頻動畫。大學生還可以根據專業技能制作手機銀行使用和安全提醒等微視頻,通過卡通人物、農民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有效提醒。這種微視頻既方便農民學習、了解手機銀行知識和使用方法,同時又可以方便通過微信群、朋友圈進行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掌握手機銀行的正確使用方法,方便、快捷地辦理銀行業務,同時也能規避風險。
參考文獻:
[1]王立平,申建文.手機銀行與農村普惠金融[J].中國金融,2016(3):50-51.
[2]張秀霞.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村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手機銀行解決農村金融出路[J].中國市場,2016(42):80-81.
[3]劉海二,曾真.手機銀行實現金融普惠的著力點——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功能視角[J].西南金融,2016(1):33-36.
[4]范忠烽.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齊立輝,男,河北保定人,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