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科,山東 濟南 250011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病,臨床以持續白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為特征,可進展為終末期腎病[1-2]。脂質代謝紊亂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病機之一,糖尿病腎病患者血脂升高水平與尿蛋白及腎小球濾過率相關[3]。高脂血癥可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腎臟損傷,異常升高的脂質是糖尿病腎病及其心血管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4],改善脂質代謝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應用西藥聯合益腎化濕顆粒對糖尿病腎病Ⅳ期患者進行干預治療,觀察其對血脂水平及蛋白尿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腎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1名,女性19名;年齡47~65歲,平均(58.36±8.72)歲;病程7~15年,平均(8.6±2.3)年。治療組男性22名,女性18名;年齡48~64歲,平均(57.24±8.48)歲;病程8~14年,平均(8.4±2.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按世界衛生組織(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5]和Mogensen等糖尿病腎病分期標準[6],性別不限,年齡40~65歲,持續尿蛋白0.5~3 g/24 h,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圍,臨床診斷符合2型糖尿病腎病伴高脂血癥,患者依從性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確診為1型糖尿病,活動性肝炎,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合并尿路感染、酮癥酸中毒、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腫瘤等。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基礎治療: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糖尿病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胰島素控制血糖,降壓藥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絡活喜,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大連),國藥準字H10950224),降脂藥物為辛伐他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66)每次20 mg,每日1次。
1.3.2 試驗組 在基礎治療的同時給予益腎化濕顆粒(廣州康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250)每次10 g,每日3次,飯后服用。兩組療程均為8周。
1.4 檢測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時檢測下列指標。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U-TP),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5 療效評價標準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高脂血癥療效評價標準[7]制定。顯效:血脂(TG、TC、LDL-C)一項(或以上)指標下降超過20%;有效:血脂一項(或以上)指標下降超過10%~20%;無效:血脂指標下降不到10%或無改善。

2.1 兩組治療前后U-TP、TG、TC、LDL-C比較 兩組治療前U-TP、TG、TC、L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G、TC、LDL-C水平均顯著降低(P<0.01),且試驗組TG、LDL-C更為明顯 (P<0.01)。試驗組U-TP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對照組U-TP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組別時間例數U-TP/g/24hTG/mmol/LTC/mmol/LLDL-C/mmol/L對照組治療前402.12±0.482.62±0.465.84±0.534.01±0.44治療后401.79±0.622.59±0.44*5.35±0.51*3.86±0.49*試驗組治療前402.41±0.603.03±0.485.90±0.454.03±0.53治療后402.04±0.52*1.92±0.43*Δ4.33±0.46*2.72±0.55*Δ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ΔP<0.01。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均有1例出現輕微胃腸道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高脂血癥是糖尿病代謝紊亂的突出表現。高脂血癥不僅直接參與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血漿中高水平的脂類還可造成腎組織脂肪沉積、系膜擴張及腎小球硬化,并且可以直接損傷足細胞,使腎功能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加重蛋白尿和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進展[8-9]。脂質代謝紊亂是糖尿病腎病進展的重要因素,積極改善脂質代謝對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的極為重要。
目前西醫治療高脂血癥的一線藥物為他汀類藥物,其通過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從而降低血清LDL-C的水平,但他汀類藥物可出現肌溶解、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10]。貝特類作為二線藥物能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PARα),從而降低血清TG水平,但同時又會升高血清肌酐的水平,且和猝死、胰腺炎及靜脈血栓等相關[11]。
中醫古代文獻無“血脂異常”病名,現代研究提示,高脂血癥與痰、濕、瘀相關,而2型糖尿病合并脂質代謝紊亂的中醫證型以濕熱、痰濁最為常見[12-13]。痰濕化生與脾虛相關,從健脾化濕入手可改善高脂血癥。益腎化濕顆粒源自李東垣的升陽益胃湯,方中人參、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利水消腫,白術、茯苓、澤瀉、半夏健脾祛濕,羌活、獨活、防風祛風勝濕,柴胡升清,黃連清熱,白芍斂陰,陳皮行氣,生姜、大棗、甘草健脾益氣。全方起到升陽健脾,益腎化濕,利水消腫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人參、黃芪、黃連、半夏、茯苓、陳皮、澤瀉、丹參等都有明確的降血脂的作用[14]。
本研究表明,益腎化濕顆粒能降低TG、TC、LDL-C水平,能減少蛋白尿,提示益腎化濕顆粒能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脂質代謝,改善腎臟損傷,達到減少蛋白尿的作用。但是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益腎化濕顆粒能否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長期預后,亟待更大樣本、長療程的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