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峰
傳媒大變局中,傳統媒體廣告經營依然充滿想象和創新空間。
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新媒體廣告收入首次超過電視、報紙、廣播和雜志四大傳統媒體廣告收入之總和。因此,很多人認為,打著精準傳播營銷旗號的互聯網媒體將成為廣告市場真正的主導,而傳統媒體將更加式微。
這個結論真的準確嗎?
根據權威研究機構CTR的廣告監測數據顯示,雖然傳統媒體廣告處于下行通道,但降幅呈現逐步減緩的向好趨勢。如果這種趨勢延續,2018年傳統媒體廣告有可能由下降轉為持平或增長。
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主辦的《媒介》雜志曾做過一次深度調研,從調研結果來看,傳統媒體的優勢并沒有根本性喪失。一方面,傳統媒體盡管在總投放數量上比新媒體少,但是單價高;另一方面,傳統媒體費用預算比例,與新媒體的預算比例是旗鼓相當的。有不少廣告主認為,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不可替代,越是大型的企業,越不會輕易放棄。而且,一些互聯網品牌和互聯網平臺,也在通過電視、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進行自身宣傳。
事實上,許多一線大品牌正在回歸傳統媒體。根據CTR發布的《2017年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在嘗試了更多新媒體的投放渠道之后,一些大品牌出現了向傳統媒體投放回流的現象。例如。伊利在2017年1至10月在傳統媒體的廣告投放同比上漲35.3%。同樣處于回流狀態的大品牌還有寶潔、雪碧、蘭蔻等。
其中,作為投身新媒體營銷最積極的品牌之一,寶潔早在2012年就將重點向數字廣告方向傾斜。但2017年寶潔開始縮減新媒體的廣告費用,并把投放的網站數量縮減了近三分之一,同時加大了對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投入。
究其原因,廣告主的媒介策略在認可傳統媒體傳播價值的同時,也表現出對新媒體的信任度在降低。
精準投放策略,一度被認為代表了廣告行業趨勢,但寶潔對精準營銷的“反轉”,在某種程度上卻說明了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精準投放并非萬能。
寶潔近幾年展開的精準投放,主要是通過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兩大渠道。但寶潔高層多次公開對數字廣告所倡導的精準投放表示質疑。連寶潔全球首席品牌運營官畢瑞哲也承認,寶潔尋求精準定位的活動太多,定位太窄。應該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既要觸達最廣大的受眾,又要做到很精準。
在廣告界一直有一個爭論,就是廣告到底應該影響大眾人群,還是影響到盡可能細分的人群。事實上,在寶潔過去成功經驗中.前者一直是有效的。因此,寶潔將增加傳統媒體的廣告投放數量,通過此舉提高廣告抵達率和覆蓋率。
然而,在眾生喧嘩的新媒體江湖和自媒體“10萬+”的泡沫效應下,很多企業還是認為,投放傳統媒體廣告效果不大,是在浪費預算。抱有這種觀念,其實是一種認知上的誤區。
據傳媒行業研究公眾號“傳媒茶話會”報道,在2018中國經濟媒體領袖峰會上,途牛旅游網副總裁王樹柏大聲為傳統媒體抱冤叫屈。在他看來,很多廣告主把流量歸功于搜索,所以降低了線下的品牌廣告投放費用。轉而投放線上搜索,但這種分配是不合理、不均衡的。
王樹柏認為,從廣告投放到流量的轉化,是用戶從接受信息到接受購買的過程,也是用戶的心智從產生到轉化的過程。廣告主在傳統媒體投放廣告減少時,傳統媒體培養的品牌流量就會減少,品牌搜索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企業不能忽視電視、廣播、電梯、報紙、雜志、戶外等傳統媒體對品牌流量的默默貢獻。一旦用戶有需求,這些媒介渠道的隱性價值就會體現出來。
對于廣告主而言,新媒體很重要,傳統媒體也很重要,兩者應該是互補關系。那么,一家傳統媒體的廣告價值到底有多大,主要應該從兩大方面去衡量:
第一,媒體品牌影響力。
品牌價值決定了傳統媒體在內容傳播過程中對公眾的影響力,而一家具有公信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權威主流媒體可以為廣告主帶來背書作用,幫助廣告主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但媒體的品牌影響力很大程度來自于自身沉淀和歷史底蘊,并非短時間能形成。
第二,受眾規模和屬性。
一個有影響力的傳統媒體,其受眾規模一定要大,覆蓋范圍一定要廣,群體一定要豐富。廣告主在選取傳統媒體投放過程中,一定要考慮自身品牌是否與媒體品牌影響力匹配,目標消費人群是否與媒體主體受眾有較高程度的吻合。
綜上。從媒體定位、傳播價值、公信力、受眾規模、品牌服務等方面來看,那些具備行業頭部影響力的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很強的廣告價值。比如電視媒體中的央視以及各大省級衛視,雜志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地理》《新周刊》《商界》《智族GQ》等。
這當中,《商界》作為全國公認發行量最大、發行面最廣、最具市場影響力之一的商業財經雜志,創刊24年以來,一直受到廣告主青睞。據新生代媒體監測機構報告顯示,《商界》受眾主要以企業主、各級經理人、白領、創業者為主,每期閱讀率和到達率均超過同類雜志。另外,《商界》受眾具有較強消費能力、商業嗅覺和投資意愿,廣告易感性強,與許多行業廣告主的目標消費人群契合。
雖然傳統媒體的廣告經營仍面臨許多挑戰,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傳統媒體依然握有3大利好因素。
1.內容的價值回歸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廣告經營的新契機。互聯網流量擴張帶來的紅利已經弱化,媒體內容價值將成為傳播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而擁有內容生產優勢的傳統媒體機構或將迎來廣告經營的反彈。
2.媒體融合將進入新的階段。以前只是單純的廣告刊出,隨著全媒體融合加快,傳統媒體有了更多的營銷形式,全媒體傳播、社群營銷、內容營銷等都成為新的營銷形態。比如,《商界》推出“內容營銷爆破器”,通過內容營銷體系化運作,為中小企業量身策劃、定制傳播方案,并利用全媒體渠道推廣,形成品牌傳播加速度。
3.品牌服務能力將成為核心競爭力。頭部傳統媒體具備營銷服務能力強、資源整合能力強、傳播渠道廣的優勢。比如,央視為強化“品牌服務”,推出“國家品牌計劃”,吸引了許多大品牌的加入。同樣,《商界》雜志推出的“核心資源共享計劃”,也吸引了數十家餐飲、教育、家電、食品、服裝、大健康等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加入,通過渠道交換、社群互動、內容定制服務,實現資源共享,品牌共振。
傳媒大變局中,傳統媒體廣告經營依然充滿想象和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