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 高杰 張華
摘要:國際融資中已廣泛應用著優先股,并且很多國家的公司法對優先股有著成熟細致的規定。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們有必要完善當下的優先股制度,從而更好地發展優先股。文章首先從闡述優先股的基本內涵出發,然后揭示優先股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如何完善優先股制度從而保護優先股股東權益的建議。
關鍵詞:優先股;制度;股東權益
就目前風險投資領域發展狀況看,優先股顯示出其強烈的市場需求。 只有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優先股才能得以穩健的發展。目前國家出臺的《公司法》和《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優先股的股東權益。比如股東會、董事會可能會利用優先股股東在非特殊情況下無表決權而侵害其利益。所以,認真研究優先股制度和股東權益保護機制對優先股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優先股的基本內涵
《公司法》的相關條文指出,優先股不是一般種類的股份,而是在公司的財產和利潤分配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利的其他類別的股份。一般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優先股的股東是沒有表決權的,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優先股股東才可能有表決權。除了這些,優先股通常還具備下面幾個特征。
(一)優先股通常有不變的收益率,可以由公司回購
公司章程中若有規定,優先股的股東不允許參加公司分配紅利,其穩定的收益率決定其股票利息不會根據公司經營好壞情況而改變,因此優先股影響不到公司的分紅。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優先股股票上附帶回購條款,以此來贖回發放在市場上的優先股,但是一般情況下公司不接受股東自己要求退回的股份。
(二)優先股的清算權大于普通股,小于債權者
這里的清算權指的是如果公司發生了破產清算事件,公司的剩余財產將按照一定的計算方式分配給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和債權人。當公司破產清算時,首先會將公司的債務全部還清,也就是債權人的清算權最大,其次才是優先股股東,清償權最小的是普通股股東。普通股股東和債權人有權申請公司破產清算,而優先股股東沒有這項權利。
(三)優先股享有的股東權利比較小
除了在一些特別情形中優先股東可擁有表決的權利以外,通常無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在公司大的經營決策中也沒有表決的權利。但是倘若特意召開會議商討與優先股股東利益相關的事項,優先股的股東可以提出建議并且使用投票權。而且,當公司在限定的時期里不肯發放股票利息,優先股股東允許按照規定恢復表決權,一直到公司發放所欠的股票利息時表決權即中止。
二、優先股制度缺陷所引發的問題分析
當前情況下,有關優先股的法律法規存在細致程度不是很高、實行起來比較困難等問題。比如說,法律當中規定了公司自行決定選擇發發放可以回購的優先股,同時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約定回購的前提和價格,但經理層會不會做出對公司和控股股東更有力的決策卻沒有考慮,這樣回收行為很有可能成為維護公司及大股東的手段,從而損害優先股東權利。
(一)股東之間發生的利益沖突
在公司的財產分配上,優先股的股東和普通股的股東很可能會產生分歧。首先,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比如公司無法同時償付優先股和普通股的全部股本時,普通股股東的財產分配權將會受到優先股股東優先分配權的威脅,二者的權利是此消彼長的。再者就是,優先股股東從公司獲取利益的方式更多是來自其股票本身固定的利息率,而普通股股東一般則享有對公司剩余財產的分配權。因此,公司選擇分配紅利對優先股股東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于普通股股東來說,相比較發放紅利,他們更愿意公司保留盈余,以期獲取更多的利益。
(二)法律對優先股股東的債權者身份缺乏保障
優先股固定的股票收益決定其有同債權人相似的性質,但是其債權幾乎沒有保障,主要原因是其股票利益的分配權沒有強制性的法律保證,它和一般的股東并無分別,都處于董事會的控制之下。當公司遲遲不支付股票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并沒有申請公司破產清算的權利,所以對董事會的決定不能產生大的撼動作用。
三、優先股制度完善以及股東權益的保護措施
《公司法》雖為優先股制度的創建以及發展給予較大的幫助,但受制于國務院規定的相關準則,仍然不能夠使其制度發展的需求得到滿足。所以,經仔細研究達成一致意見,應該將關于優先股的法律條文在目前《公司法》的基本內容上再加以更加細致的補充,從而提高相關法的普遍適用性。為了對優先股制度進行全面細致的補充,構建更加成熟的《公司法》框架,本文將采用嚴格制定規章的方式對優先股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強行規范優先股經濟內涵和發行條件
在查閱優先股的有關規定時,得出一個結論,當前優先股的定義還不是一套嚴謹的法律術語,而是一個關乎股東優先權的統稱。明確界定優先股在《公司法》中的經濟涵義。例如將原有關條款修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按要求發行一定數量的優先股,其對公司的盈余分配和剩余財產分配比普通股享有優先的權利。除了表決權,優先股擁有與其他股東同樣的權利。”在公司法中做出如此明確的規定是有多方益處的。既可以統籌所有與優先股相關的其他法律條文,也可以使得非法律人員在閱讀這些條文時準確抓住要義,把握優先股特征,牢牢記住優先股的無表決權特征。
在其股票發行條件的有關法律方面進行約束和規定。《公司法》可將優先股票的發行數量定為“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優先股的發行量不可大于公司全部股本額的一半” 因為優先股一般情況沒有表決權這一劣勢屬性,將在優先股發行數量不加限制的情況下表現得更加難以發展。假如普通股的股東們僅花費較少的代價,便可牢牢掌控公司,致使公司的管控結構形同虛設,優先股股東的權益將無法獲得有效的保障。所以,限制優先股的發行量或將成為解決其發展障礙的有利武器。
(二)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優先股股東“話語權”
優先股股東的表決權在何時可以恢復? 相關條例指出“公司若連續三年不支付優先股股利,優先股股東則擁有普通股股東的相關權利。”許多公司會基于這樣的規范條文做文章,既不肯每年發放全部優先股的股票股利,同時又阻止其恢復與普通股平等的權利。比方說,“不支付優先股股利”對股利的發放量并未強調,有些公司可能只給優先股股東發放部分或極少量的股利,用來防止優先股股東恢復表決權利。而“連續三年”的規定也不一定合理,因為三年的時間未免過長,公司占股比例大的股東很有可能在三年之內將公司的財產悉數轉移,或者每年只支付少量股利,股東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如果規定為一年發放優先股股利,對于一年無盈利的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負擔,公司自身利益難以保障。倘若不規定時間期限,只給其一個模糊的范圍,公司可能會借機取巧,可想而知股東的權利受到更大的威脅,并且始終恢復不了表決權。總的來說,在盡可能避害就利的基礎上,可將其關于表決權的恢復定義為:“除《公司章程》中另行規定,公司在兩年內不全數發放優先股利的情況下,優先股東可直接恢復表決權。”
四、結語
本文主要是從當前的優先股的發展管理和現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出發,結合優先股制度的問題特征來尋求解決方法。從優先股的基本經濟內涵入手,并從其保護現狀以及與普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等問題角度進行闡述,找出現行制度的欠缺,并且對優先股法制化提出解決方法。總之,優先股必須有嚴格完備的法律法規作支撐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證監會.優先股法律制度匯編[Z].2014.
[2]鐘穎.優先股股東與普通股股東的利益平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3]薛前強.論優先股權利風險的私法衡平[D].吉林大學,2016.
[4]周鵬.優先股制度中的利益沖突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5]王建文,唐瑤.論我國優先股制度的立法現狀及完善方案[J].行政與法,2015(03).
[6]余莉.優先股在我國發展的政策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3(06).
[7]鄭詩潔.我國優先股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4.
[8]薛前強.論優先股權利風險的私法衡平[D].吉林大學,2016(05).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十六批大學生科研項目立項,編號16C081。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