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的新聞,有時會讓人覺得有點單調。我們總是看到類似的舊標題,比如環境有多重要,形勢多么嚴峻,以及我們每個人需要做些什么。在2018年世界環境日這樣的日子,是時候為環保注入一些希望和靈感了。鑒于當前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還不夠好,而且往往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我們需要“做點大動作”并一起改變。
以下6個“大膽”的想法,可以幫助我們在經濟效益、自然環境和社區之間建立更可持續的關系。其中有正在探索的,也有一些準備實施。但無一例外,所有這些都需要技術創新者、決策者、企業、環境專家、投資者和資金支持者之間的協作。如果這些想法取得成功的話,也許不久后的世界環境日,我們就不會再看到那些令人沮喪和單調的新聞標題了。
1.“微投資”大型基礎設施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測,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C,到2050年,全球65%的能源必須是可再生能源,然而現在這一比例大約是15%。要實現這一目標,每年投資于可再生能源的資金大約需要7000億美元,但去年的投資總額不過2798億美元。不幸的是,許多機構投資者發現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很困難,因為它們往往規模太小。這需要我們尋找其他的投資來源。
在一些地方,當地社區通過建設社區型的風力或太陽能農場,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居民們分擔投資成本,也分享產生的能源,或者收益。但這種模式很難推廣,因為要跟蹤每個人的資本投資,并核實他們的收益份額,效率很低,成本高昂。
運用區塊鏈技術的資產投資管理方式也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就像眾籌、分布式小額信貸一樣,這一方式很簡單: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記錄、驗證每一份投資的創收情況,并可自動分配、發放。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給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項目投資,而且只需投幾百或幾千美元。這既為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方式,還能降低項目開發人員的成本,減少投資者的風險。
2.人工智能度量地球
目前環境資源(如森林、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空氣和海洋)管理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它們跨越了不同的國家和產業供應鏈。而一個監測大自然的實時、開放的API和數字儀表盤可以極大改善我們對全球環境系統的保護。
利用人工智能度量地球,可以將現有的數據匯集起來,并運用新的處理能力、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計算資源,提供實時、透明、可大范圍共享的環境信息系統。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發展充分的話,這種方法可以讓決策者監測、預測和應對環境狀況的變化,或諸如非法捕魚、偷獵、珊瑚白化、森林火災或突發疾病等。它可以為政策和行動提供確鑿的信息基礎,從而減少經常阻礙有效合作的不確定性。
3.為企業和城市發展制定科學的目標
2015年通過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致力于在保護地球的同時確保所有人的福利。這可能需要對生產和消費食物、能源和材料進行徹底的改革,也需要我們重新思考設計和運營城市的方式。這些都是艱巨的任務,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個政府或公司的能力范圍。
一個可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動員公司和政府以共同建立的新規范和期望為基礎,發揮各自優勢采取行動。一個路徑是制定一個全球范圍的科學目標(定量評估保證人類發展需要的安全空間),然后將這些目標轉化為行業、企業、國家或城市的具體目標。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推動氣候行動方面是成功的,數百家全球公司承諾制定基于科學的氣候目標。這種方法也可以推廣到其他環境問題上。
4.打造“透明”供應鏈
全球供應鏈是復雜而不透明的。消費者(甚至監管者)很難從一端看到另一端。這意味著消費者很難知道他們的消費習慣和購買決定是如何影響供應鏈上的環境、工作和生活條件的。
這將迅速改變。物聯網、先進的衛星和地球觀測、便攜式DNA條碼編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的結合,即將在市場上創造前所未有的問責制。想象一下,當你在雜貨店購物時,可以用手機掃描一個RFID標簽或產品標簽,即可了解到產品的來源、合法性、加工廠和安全性。目前可能實現的是海鮮、金屬和礦物質、棉花以及棕櫚油、可可和大豆等農產品。
5.一個拯救海洋的全球聯盟
你可能聽過這個統計數據: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類多;大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是德克薩斯州的兩倍;1950年以來,缺氧“死亡區”的面積翻了兩番。或者你已經看到了泰國一只領航鯨體內有80多個塑料袋的照片。毫無疑問,世界海洋正受到威脅。
海洋是“全球環境共同體”(global environmental common)的典型。“全球環境共同體”是一種共享資源,沒有任何一個人或組織擁有專屬的權利,但它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目前看來,這種缺乏責任感的狀況不利于采取行動,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克服這些挑戰需要來自科學、技術、商業、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的堅定和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結成全球聯盟,共同努力。令人鼓舞的是,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宣布成立了一個這樣的聯盟,目前正在推進中。
6.保護地球的“密碼”銀行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失去生物多樣性。造成物種及其棲息地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熱帶森林的破壞,那里是80%以上已知陸地物種的家園。僅亞馬遜一地就有世界上15%的陸地物種。
一個新的項目正在計劃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關于亞馬遜生物資產的數據庫,記錄與遺傳資產相關的來源、權利和義務。當企業利用這些資產創造價值,比如一種新的抗生素,或者自動駕駛汽車的算法,自動的契約將有助于公平地分享這些資產源自地的利益。這種新的形式可以用于可持續發展和自然保護。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但如果成功,它將重新定義關于自然的經濟平衡式,為保護棲息地和生態系統提供更大的動力。
編輯|杜娟 juan.du@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