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摘要:大學生科技競賽是培養高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技競賽機制,保證科技競賽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參與科技競賽的興趣,文章以所在學院為載體,系統地研究了基于科技競賽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開展的各項措施,并分析了實施效果。
關鍵詞:科技競賽;創新能力;人才培養
大學生科技競賽是高校本科生創新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式,提高創新能力的同時,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1]。近些年來,東北電力大學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創建科技創新培訓基地、完善科技競賽管理制度、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等活動,使科技走進校園、科技引領創新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科學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也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1 大學生科技競賽開展現狀
從目前狀況來看,國內理工科大學生無論是在實踐能力、創新精神還是從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來看,都和國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實踐創新教育。科技競賽作為一種手段,目的在于通過競賽的準備過程和競賽本身,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理解并運用其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科技創新型人才。
為了適應社會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目前國內開展了多種類型的大學生科技競賽。通過競賽,讓學生嘗試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引領學生進行科研探索。目前影響力較廣的科技競賽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等。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師生參與到這些競賽中來。
2 科技競賽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肩負著培養建設國家棟梁的重大歷史使命。高等教育是科技強國、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實現國家的富強,必須依靠科技的強大。
人才培養是高校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種形式,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日常的教學中,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學到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學習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以外,更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利用這些方法和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提高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
科技競賽是學生鍛煉自我的一個良好的平臺,學生在準備和參與科技競賽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探索未知的領域,為之付出努力并且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2]。
通過參與科技競賽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3]。通常情況下科技競賽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展開。在競賽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良好的溝通與管理,這對學生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在競賽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去克服和解決,對學生的意志也是一種很好的磨練,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科技競賽將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讓學生了解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重要性,以競賽項目為驅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熱情。
根據大學生科技競賽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重心也有所調整。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多半是采用講授的方式,而學生相對顯得比較被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只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科技競賽的準備過程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往往主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技術支持,從而實現了角色的轉換。
大學生科技競賽已經成為體現高校綜合影響力和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標識之一。正確認識新時期科技競賽在大學生學習、培養、教育及指導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其引導性、競爭性和創新性,將對新時期大學生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3 競賽實施的保證機制
科技競賽開展情況受到各個方面的諸多因素的制約,如學校的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學生參與范圍、指導教師的科研水平、實驗室建設情況、保障機制和規章制度的制定等都會影響競賽的展開和效果。東北電力大學針對以上因素制定了相關的措施,以保障科技競賽的順利開展,提升學生的競賽成績。
3.1 設置課外學分、獎勵機制
為了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科技競賽的活動中來,形成濃郁的校園科技氛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培養方案中增加了1學分的課外學分。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該學分,課外學分可以通過參加科技競賽獲得,從而促進了學生參加競賽的熱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根據參加科技競賽的情況,給予學生綜合測評成績加分。對在科技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可以置換相關選修課程學分,按照獲獎等級給予相應課程成績。
3.2 完善指導教師管理制度
在科技競賽活動中,指導教師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提高教師指導競賽的能力和水平,學院出臺了競賽指導工作相關文件,明確了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考核辦法、獎勵機制等相關內容。通過一定的選拔機制,遴選責任心強,科研水平高、具備指導條件的教師擔任。每年對指導教師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專業導師的聘任掛鉤,激勵指導教師的工作熱情。
3.3 實驗室建設
在科技競賽的準備過程中,實驗室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4]。為了提供優質的資源環境,學院將實驗室的建設納入重點工作內容,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和設備改造,并且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為科技競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人員設置上,為特定的實驗室并配備了相應的實驗人員,便于展開對競賽有關實驗的指導,保證了科技競賽活動的開展。這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技競賽的發展。
4 實施效果
科技競賽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踐的平臺,在學習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后,學生通過參加科技競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全面應用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實現自己的設想、創造的過程。
4.1 促進了實踐教學改革
科技競賽為實踐課程的設置提供了方向,把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科技競賽更需要教學朝著實踐能力培養的方向進行,從而科技競賽的發展也促進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
以大學生科技競賽為契機,針對相關課程開展了實驗教學改革。例如針對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改革設計C語言實驗課程相關內容。在深化理論教學知識基礎上,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2 改進了學生學習方法
將競賽內容的開展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建立聯系,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查找資料、制定解決方案,最后得出實驗結果。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科研活動,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通過參加科技競賽,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改變了以往被動學習的方式。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不斷地擴充知識,拓展視野,進而鞏固了課堂教學。
4.3 展現了學生個性
每個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競賽類別,實現了競賽的私人訂制,使他們在興趣的引領下,去從事自己喜歡的領域。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競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自身的作用以及特長。
4.4 培養團隊協作意識
當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與他人合作意識較差,通過科技競賽使他們相互學習、共同努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學會與他人協同配合,增強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4.5 競賽獲獎
近年來,東北電力大學學生參加的各項科技競賽成績均取得了顯著提高,參加的比賽包括“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機器人大賽、ACM程序設計競賽等。學生參與競賽的人數和熱情度逐年增高,有效地促進了科技競賽的推廣。
5 結語
科技競賽是從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發展起來的實踐活動,它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新載體[5]。基于科技競賽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與傳統的課題教學模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進而形成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6]。通過近幾年的理論探索和教育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穩步提高,在綜合成績以及考研和就業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瑞成,陳至坤,王福斌.學科科技競賽內容向大學生實踐教學轉化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7):130-132.
[2]楊威.基于科技與學習競賽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J].科技與管理,2010(3):120-123.
[3]付雄,陳春玲.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3):29-31.
[4]黃景飛,劉忠.應用型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51-52.
[5]吳婷,唐伏龍,楊春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2):98-99.
[6]李偉偉,高慶華.基于科技競賽的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1,(4):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