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華
摘 要:語文的學習讓很多學生都摸不透,很多人都是跟著老師的步調走,課本上到哪就讀到哪,沒有課外知識加以補充提升,自己也學得云里霧里,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處于忽高忽低的不穩定狀態。每門科目都有它的技巧和規律可循,學習的確沒有捷徑,但是學習有方法,只要教師通過課堂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語文的技巧和經驗,學生在之后學習語文時將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關鍵詞:基礎;閱讀;作文;筆記;規劃
一、抓基礎、打地基
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就是字的讀音、字形,我們之所以能夠閱讀寫作,也是靠著當初學習漢字時的積累。當下的考試大部分是以筆試為主,學生需要把每個字都書寫正確。不論是閱讀理解題還是最后的作文,只要其中的作答里面有錯別字,就一定會扣分。這就需要學生改掉粗心的壞毛病,把不熟悉的、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全部都記錄在筆記本上,保證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成語也是初中語文中的一大難點,有的成語“詞不達意”——根據字面意思我們所猜出來的和實際的意義相差甚遠,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說成語“篳路藍縷”——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就是指人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如果我們只憑字面意思,只是跟著感覺走不了解其深意的話,這個成語就可以解釋為各種不同的彩色道路。但實際上篳路是指柴車;藍縷是指破衣服。這個成語是形容創業的艱苦。只有我們多鉆研,勤于動手查閱,才能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知識。
二、多閱讀、多積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剛開始讀一本書的時候一定會感到有一些枯燥乏味,但是一旦進入其中的故事情節,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書中的情景。所以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每天都給自己制定閱讀計劃,保證每周的閱讀時間達到五個小時以上。閱讀對語文成績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首先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就會有一個質的提升,其次多讀書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這樣無形中就會給最后的作文留下充足的時間去規劃構思。一代偉人毛澤東曾經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采取這種態度。培養初中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先要讓他們做到“學而不厭”。要是在博覽群書之后沒有積累和想法的話,那也只是徒勞無功。積累也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初中生應該給自己準備一個厚厚的積累本,本子上可以記錄成語釋義、典故出處、經典臺詞、好詞佳句……這些都是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的墊腳石,壘的石頭越高,我們也會站得越高。
三、扣話題、點主旨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做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在學生學習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把所有的語句全部都灌輸到他們的腦海中去,只能是教給他們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摸索。初中作文的分值在整張試卷中占的比重非常高,這也是在不斷要求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無論寫什么文體、寫什么內容,一定要緊扣題目的要求。作文要求中給出的話題一定要在文章中有所體現。不管是平實的文字還是華麗的辭藻都要根據整篇作文的主題、主旨去設定,經常跑題的同學要學會根據作文題目要求列提綱,在平時多寫一些考場作文交給老師批閱,以提高寫作水平。
四、勤思考、讀寫記
初中的文言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初中課本中選取的文言文比小學時學習的文言文難度較大,教師一定要先要求學生把所有的文言文都背誦下來。在背誦的過程中也是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說向學生解釋其中的疑難字詞,或是找一些相對應的情景圖促進學生的記憶,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背誦記憶。整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配合,更多的還是要讓學生自己思考解讀,背誦的時候通過大聲朗讀、默寫都可以在腦海中加以鞏固。
五、定目標、有規劃
在射箭的時候最容易射到靶心的那一刻一定是我們瞄準的時候,學習語文也是相同的道理。只有我們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才能夠量體裁衣地給自己制定目標和規劃,這樣也越容易正中目標。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以往的考試試卷和自己平時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找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文言文失分較多就多積累一些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多閱讀一些課外文言文加深理解。要是作文跑題的話就多看一些好的作文書,利用周末或者課余時間寫一些不同題材的作文。不論是哪一方面有缺漏,都要根據不足查漏補缺。
初中語文的學習更多的需要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只要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和技巧,就一定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提高分數的秘籍。大文豪羅曼·羅蘭之前說過,“選擇的,只有往這條路走,別的都是死路。這樣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你絕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歲左右的孩子。在得到這個信念之前,先得受盡悲痛,流盡眼淚。可是這樣是好的,應該要這樣。”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年齡的界限,也沒有學歷的隔閡,只是一腔對知識的熱愛,不斷鉆研、不斷思考、時刻提升,我們一定能夠得到屬于我們的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