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英 李杏美 張曉平
摘要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呈剛性增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近年來,紹興市柯橋區強化執法監管和日常檢測,推行可追溯制度,依托區、鎮、村3級監管網絡,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各環節的監管,全區地產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均達98%以上。本文闡述了紹興市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四大體系”建設現狀,并介紹了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體系構建措施,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創新;浙江紹興;柯橋區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267-01
1 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紹興市柯橋區地處寧紹平原,南屏會稽山,北為平原水鄉,全區面積1 041 km2,其中林地454.36 km2、耕地183.26 km2、水面123.68 km2,形成了蔬菜、畜牧、水產、茶葉、竹筍、花卉、干鮮果七大主導產業。目前,全區共有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0家,其中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0家。2016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76億元。柯橋區農林局下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區畜牧獸醫局、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區生豬定點屠宰稽查大隊等部門為區級監管主體。柯橋區始終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一項最高要求和最低底線來抓,實現全區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均達98%以上,2017年獲得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稱號。
2 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四大體系”建設情況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區級監管隊伍。柯橋區農林局增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具體牽頭、組織、協調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二是落實鎮(街道、開發區)監管、村級協管人員。出臺了《關于加強鄉鎮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個涉農鎮街均配備1名監管員,明確崗位職責,并配備了農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設備,落實了農產品檢測員。同時配備村級協管員,并明確相應職責[1-2]。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
建成區、鎮街、基地3級農產品檢測體系。區級食品檢驗檢測中心負責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的檢測任務,全區涉農鎮街都建有農產品免費快速檢測室,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開展自律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目前,柯橋區共建立基地快速檢測室14家。
2.3 農產品標準化建設
柯橋區以各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等生產主體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結合柯橋區農業生產特點,按照“一圖一規程”要求,編印了香榧栽培與加工技術及番茄、草莓、茄子、紹興麻鴨等主導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圖,在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家庭農場、農業企業3類主體中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率達90%以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率達64.35%。同時結合特色產業和產品,加快發展“三品一標”。據統計,全區用于品牌建設的財政補助累計約279萬元,現有“三品”整體認證基地1個、無公害農產品47個、綠色食品13個,同康竹筍、紹興蘭花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省、市名牌農產品13個,打造了“平水日鑄”“瘦八戒”“丹家雞”等一批影響大、信譽好、銷量高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全區已通過“三品一標”認證面積累計達7 533.33 hm2,主要食用農產品中“三品”比率達到 56.16%。
2.4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農資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區80%以上農資經營店建立了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系統。二是建成農產品生產主體信息庫。區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規模戶共246家,已全部納入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并實現省、市、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信息對接及動態管理。三是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按照“五有一追溯”(有管理制度、有專門人員、有生產記錄、有質量檢測、有產品標識)的要求,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建立了先鋒果蔬等52家二維碼追溯管理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并實現了生豬養殖、屠宰企業追溯體系全覆蓋。2015年柯橋區成功創建全市首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縣[3-4]。
3 柯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體系構建措施
3.1 試行合格準入新制度
柯橋區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在全市率先推廣實施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生產的蔬菜、水果、竹筍、茶葉、畜禽、肉類等食用農產品在上市前都必須貼上合格證,合格證上包含產品、生產經營者、生產日期等信息,出具合格證的農產品必須滿足自檢合格、委托檢測合格或者自我承諾合格其中的一項,整個生產過程也必須符合質量控制的標準,真正實現生產源頭可追溯,把好食品安全源頭關。目前,全區納入合格證管理的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達246家,2017年以來農產品使用的合格證超2.5萬張[5]。
3.2 開啟智慧監管新模式
2017年柯橋區開發建立了“農安柯橋”App智慧監管平臺,利用手機和電腦等智能設備終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全區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據、農產品檢測數據、執法巡查數據等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數據的分級共享,并實現與省級平臺數據的高度整合。目前,全區已有246家農產品生產主體納入智慧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
4 參考文獻
[1] 王冬霞,張美玲,王瑞霞.淺議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3):17-18.
[2] 許俊麗,呂曉男,鄧勛飛.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92-196.
[3] 張文斌.張掖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成效與發展建議[J].甘肅農業科學,2006(5):32-34.
[4]陳松,虞軼俊,王純久,等.食品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3):59-62.
[5] 陳曉華.“十三五”期間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標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