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要 本文以五河縣為例,闡述了縣級農技推廣部門的職能定位,總結了縣級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成效,分析了影響縣級農技推廣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強縣級農技推廣工作的建議,以期為縣級農技推廣部門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技推廣;縣級;職能定位;工作成效;影響因素;建議;安徽五河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279-01
五河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總面積1 428 km2,年平均氣溫14.7 ℃,降水量896 mm,年平均無霜期為212 d,全年糧食總產60萬t,以小麥、大豆、花生等農產品最負盛名,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近年來,五河縣堅持農業固基戰略,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全縣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h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與新時代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差距,應當引起各方的足夠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1-2]。
1 縣級農技推廣部門的職能定位
縣級農技推廣部門的主要職能:負責制定全縣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的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并組織實施國家、省、市下達的農業科技項目;承擔種植業關鍵技術以及新品種、新藥劑、新藥械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對農業生產進行防災減災技術宣傳和現場技術指導;對全縣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組織進行業務指導,加強種植業農業科技措施落實和督促;開展種植業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生產中的情況及問題,并提出建議;開展種植業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承擔農民的實用技術教育培訓及技術咨詢服務等公益性職能。
2 五河縣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成效
五河縣作為農業大縣,為了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明確提出“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并重點做好生態農業工作。縣農技推廣中心積極推進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取得了積極成效。
2.1 有效控制了農藥、化肥的施用量
一是指導耕種戶合理施肥,科學使用肥料,盡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從而降低了面源污染。二是大力進行農藥的減量工作,要求耕種戶最大化地發揮農藥的使用效率,注意量的配給和使用的次數,在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是指導耕種戶多使用綠色肥料、有機肥料。為了免除農戶的疑慮,通過散發傳單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告訴農戶使用綠色肥料不僅能夠增產增收,還能夠對土壤的墑情起到保護和培養作用。通過近年來的工作,2017年全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水稻、小麥等作物高產創建示范片達到全覆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生物、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比例明顯提高;農藥廢棄包裝物亂丟亂扔現象得到有效遏制[3-4]。
2.2 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一是經濟效益明顯,全縣挽回農作物經濟損失3.25萬t;二是生態效益顯著,通過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科學用藥的推廣,全縣農田有益昆蟲數量明顯增加,對綠色防控起到促進作用;三是通過對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的推廣,全縣農產品安全性提高,增強了五河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有提質增效的作用;四是農田環境有所改善,農藥廢棄包裝物得到有效回收,凈化了農田環境,減少了污染。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為5.2萬hm2,綠色防控融合面積為5 333.33 hm2,融合率達到10%,農藥減量應用面積為5.33萬hm2,化學農藥使用量(商品量,下同)減量800 t。
2.3 有效提升了綠色農業發展水平
按照“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的理念,在減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時,通過轉變肥料利用方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目前,全縣肥料利用率達3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達50%以上,農作物秸稈養分直接還田率達50%以上。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肥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傳統施肥方式得到改變。機械施肥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40%左右,水肥一體化技術在設施栽培中得到充分利用,化肥使用量明顯減少,全縣年總節肥量近5 000 t,確保了種植業的高產高效、優質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3 影響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因素
3.1 農技推廣經費嚴重不足
一是工資待遇較低。縣財政只能撥付農技人員的基本工資,一些單位補發的政策性增資因經費不足而無法落實到位,特殊崗位津貼至今仍未到位。以新錄用本科畢業大學生為例,每月基本工資2 645元,扣除養老保險、公積金等,實際發放1 952元,再減去房租和生活費的支出,1個月工資所剩無幾。二是辦工經費較少。縣農技推廣的在崗在編人員每年公用經費3 000元,主要用于補充職工醫保不足部分,缺乏來自政府、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工作資金。
3.2 農技推廣隊伍很不穩定
當前服務“三農”的農技人員的社會地位、經濟待遇較以往有所下降,嚴重影響農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農技推廣隊伍的不穩定。加之近年來新畢業的大學生扎根基層、奉獻農業的精神不足,農技校隊伍留不住專業人才。以五河縣農技推廣機構為例,2017年8月公招4名農技人員,實際到崗3名工作人員,且2018年1月便有新招農技人員提出辭職。
3.3 農技推廣服務手段落后
目前農技推廣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靠農技人員人力的傳統宣傳手段。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推廣農業技術雖然重要,但隨著農業的發展,這種落后的農技推廣手段嚴重影響了推廣的力度和效率。加之農村的網絡不健全,一些高科技推廣手段的相關設備在農村都沒有配備。農技人員的工作條件差,農技推廣的難度相當大。
3.4 農技推廣人員技術更新慢
因培訓經費缺乏等原因,農技系統培訓少,脫產學習人數幾乎為零,現有農技人員知識老化,技術更新難,嚴重影響了技術的提高和更新,導致一些新品種、新技術只能停留在小面積的試驗階段,難以大面積、規模化推廣。新技術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推廣,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遠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4 加強縣級農技推廣工作的建議
4.1 加強思想理念更新,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工作重心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由起初吃得飽轉向吃得健康、吃出幸福。農技人員要加強思想理念更新,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決摒棄盲目追求產量而輕視質量的老路,避免出現糧食產量提高、耕地面積增加,但是糧食的質量下降、環境被污染從而導致人們的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要將發展生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嚴控化肥、農藥使用,加強土壤檢測和農產品檢測,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保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4.2 加強農技業務培訓,全面提升農技人員業務水平
發展現代農業,新型農業技術是核心。為了提高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科學素養,應該積極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網絡教育和外出學習,搞好技術的推廣工作,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讓農技人員能不斷地和新技術、新文化相接觸,并及時了解省內、國內、國際的前沿科技。加大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力度,讓農民技術人員廣泛參與到推廣農業技術的事業中來,讓有責任心的農民積極承擔推廣項目的開展、試驗、示范工作,培養一支素質高、業務強、勇于奉獻“三農”的專業技術隊伍。
4.3 加強農技隊伍建設,組建奉獻農業、獻身農村的農技隊伍
要充分利用老農技人員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對于傳統品種的選種、培植、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同時,要積極培養后備人才,充分發揮年輕人有膽有識、敢闖敢干、頭腦靈活、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此外,要以老帶新、新老結合,避免出現人才斷檔和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讓農業生產事業始終有人呵護,結出豐碩的果實。
4.4 加強工作鼓勵激勵,做好農業技術人員的綜合保障工作
關心農技人員就是關心農業事業的命運,要全方面地關心技術人員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情況,為其分憂解難,讓農技人員安心地奉獻農業、獻身農村。要讓農技人員認識到農業是大有可為的,農業的前景和自身的前途都值得展望。在選拔、任用干部方面,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方式,讓有敬業精神、真才實學以及有突出業績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崗位。還要完善考核考評機制,實行同崗同酬,提高農技人員的待遇,改善其工作條件,將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量與工資掛鉤,調動新技術人員的積極性,讓廣大農技人員干得放心、做得安心、過得舒心,從而更有效地服務于農技事業。
5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中國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 洪渡,丁扣琪,章寶余.強化農技推廣工作 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J].農業科技管理,2015,34(1):44-47.
[3] 汪發元,劉在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背景下基層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構建[J].農村經濟,2015(9):85-90.
[4] 申紅芳,廖西元,陳超,等.基層農技推廣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及其對推廣行為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2(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