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龍山
受應試教育以及農村教學條件的影響,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不少處于一種“基礎知識+習題”“重講解”“老套路”的教學現狀,一度造成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低效。作為升入高中教學的基礎階段,初中化學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教師應該敢于面對農村化學存在的現實問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素質,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會學習、愛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和科學素養。
一、更新觀念,研究學生
農村化學教師需要不斷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積極樹立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新型理念,不斷更新觀念,及時吸納現代教育教學新方法、新思路,變成推動化學教學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精研化學教學最為有效的模式。同時主動“出擊”,加強師生互動,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了解和掌握,因地制宜地運用教材以及實驗器具,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其深感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讓其在課堂上時時處處以主角的身份與化學教學融為一體,為有效教學做好鋪墊。
二、改進方法,培養學生
從農村化學教學實際來看,“基礎知識+習題”教學模式由來已久,這種弱化學生主體功能、教條化的教學思想使得初中化學教學很難保證有效性。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分離,如同脫離了生活的土壤,容易讓學生產生疏離感,同時,因缺乏體驗和感知,束縛了學生思維。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不能一味地“填鴨”和搞“題海戰術”,而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理解和掌握運用化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親身體驗中理清化學原理和規律,從而建構自我的化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和深入分析、探究,浮于表面,總是抓不住化學問題的本質。教師自我反省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真正將解題的“金鑰匙”交到學生手中,學生究竟欠缺的是哪種學習能力。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能力薄弱,有待加強。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幫助學生將零散的化學知識點串連起來,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時,教師讓學生先行預習并制作思維導圖,以“火”為圓心,分支發散鏈接火的燃燒條件、預防火災、如何自救、認識消防標志等,再以這些分支為中心鏈接各自的重點內容。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牢固掌握了基礎知識,并實現了知識的多次轉移。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發現有的學生以“看熱鬧”“聽故事”“走過場”的心態將自己置身于實驗之外,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主體參與意識,所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則成了空談。怎樣才能讓學生都投入到實驗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了合作小組,優劣搭配,采取小組報告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方式,生生之間學會分工合作,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小組成員可以角色互換互查互糾,從基本操作、儀器裝配、操作順序等實驗的動手練習,都能夠讓學生個個鍛煉操作能力,同時教師用問題做引子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實驗習慣,細致觀看實驗、及時做好記錄,提出心中疑惑,聯系所學化學知識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究,用實驗的辦法進行釋疑和解答。如一組實驗,在氧化氫溶液中分別加入高錳酸鉀、二氧化錳、硫酸銅溶液,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觀看反應程度是怎樣的,各小組學生興趣盎然,小組內又各自安排三種實驗的操作人選,誰操作,誰記錄,明確分工。實驗進行中,學生個個專注投入,動手、動腦、動筆、動口,學生從體驗中感知化學的奇妙,從記錄中加深了化學印象,從交流討論中獲取了化學知識,從探究分析中培養了創新能力。這種變傳統的說教和教師演示做實驗的套路,為學生親自參與的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積極性增強,敢于動手操作,敢于交流,敢于質疑,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多元評價,發展學生
當前,農村化學教學缺乏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多以師評、他評的形式,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只注重甄別不關注發展。評價方式單一、評價語言簡單。教師既要從化學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時機給予評價,又要讓評價成為學生不斷發展的助推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具體事例具體評價,語言中肯,用鼓勵和激勵的話語讓學生得到心靈的觸動,切實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真誠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走出千篇一律的套話,而要因人而異進行評價,找準評價學生的依據,實現評價對學生的導向作用、診斷作用、激勵作用和交流作用。評價方式還可以采取生生自評、互評等方式,在評價中,教師獲取有利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大量有用信息。隨著多元評價的進行,逐漸形成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和發展。
總之,農村初中化學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觀念,尊重學生這個主體,引入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化學能力,借助教師多元評價體系,推動學生提高化學素養和發展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