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興
“實踐創新”是中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我國科技的現狀和科技對當今時代的巨大影響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想建成創新型國家,就應從提高全民的實踐創新能力,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開始抓。而我國沿襲多年的“應試教育”體系和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消極觀念忽視了青少年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著創新教育的發展。因此,在當前中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創新教育不是僅僅依靠幾次科技創新小發明、小創造,或幾節創造性思維課就能實現的,而應將創新教育落實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教學情境如果創設得好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發揮學生創新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時,創設了“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會”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各部法律,站在各自的角度開展創造性的對話,使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了解各種法律的管轄內容、法律的地位和效力等。通過對話,認識到法律雖多,但各有分工,它們具體管轄的內容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一樣。這樣,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學生的親身參與,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和發現各種法律之間的關系,產生探索、創新的興趣。
二、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敢于并善于創新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進而發現問題,然后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研討等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好奇”是創新的動力,“求異”是創新的核心,要想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教師就應想方設法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異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欲,鍛煉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敢于并善于創新。例如,在學習《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我課前要求學生到周邊調查走訪,了解公共場所、生活小區、河流等受污染的情況,并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污染的情況、原因和危害等。課堂上,學生調查結果的呈現方式新穎、多樣,有的同學撰寫了小論文,有的同學制作了表格,有的同學用問卷,還有的同學用實驗數據來說明污染的危害性等。他們表達的形式不一,但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反映了污染的狀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通過調查發現周邊存在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制定解決環境污染的具體措施。針對垃圾污染,他們提出的措施各式各樣,有的說要加強環保宣傳,有的說可以多安放垃圾桶,有的還動手制作了宣傳牌和標志多用的分類垃圾桶。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三、借助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批判、發散思維能力
開放性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結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注重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泛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例如,在今年的第二次月考中我把2017年山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試卷中第17題“傳說古代武林高手快速舞劍時能擋住對面百米外同時射來的亂箭,是真的嗎?央視對此專門做過一個實驗:請一位武術冠軍到演播室,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舞雙劍,讓數位射箭高手從對面同時射箭,發現武術冠軍的快速舞劍根本擋不住雨點般的亂箭。結論:這個古代傳說不可信。你認可央視的這個結論嗎?”給學生進行訓練。這個結論是央視實驗得出的結論,而央視在學生的眼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要讓學生學會質疑,不迷信權威,同時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對央視實驗和古代傳說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和說理,認識到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得出的結論沒有可比性,從而認識到由實驗就推出古代傳說不可信的結論過于武斷。這樣的試題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性思維環境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而學生是被動的服從者,這種不對等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的個性被嚴重壓抑,創造性思維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和質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而不是被動機械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受外界的影響極少,很少去考慮如何取悅老師,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例如,在學完《未來道路我選擇》后,我布置了《我的擇業觀》的小論文。學生的寫作內容豐富多樣,有許多健康向上的觀點,也不乏部分同學表現出金錢第一,厭惡勞動,怕臟怕累等不良觀點。對于前一種觀點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對于后一種觀點沒有進行譏諷和嘲笑,而是找其談話,了解其產生這些思想的根源,進行善意的、正面的引導。同時,通過和老師的平等交流,學生一些錯誤的觀念得到了修正,及時地調整了人生的航向。這樣,學生的創新欲才不會受到打壓,創新的火花才能迸發。
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型國家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但只要我們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從課堂做起,從自身做起,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就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