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潤紅
摘 要:隨著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陸續涌入城市。與此同時,進城務工者的子女也成了流動學生。在城市以劃片劃區就讀的大環境下,這些流動學生的教育就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關鍵詞:進城務工;子女教育;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城鄉化結合的進展,農業機械化深入千家萬戶的田間地頭,更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抽身出來。為了增加收入,推動社會發展,這些剩余勞動力開始從農村、村鎮走向城市成為務工者,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出力。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務工者的子女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也為了能受到父母的教育就隨務工者來到了城市,這就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凸顯,引起社會的關注。進城務工者已經成為我們城市發展、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可是他們子女的教育卻面臨著很多困難、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部門研究和關心的問題。下面,本人經過研究、調查,發現了一些進城務工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大家交流、學習,希望解決基本的教育問題,讓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受到同等同質的教育。
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現狀
1.教育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們知道大多進城務工人員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條件,首先是要接送方便。由于條件限制,他們顧不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的管理風氣,總想著孩子有學上就不錯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出現學習困難的現象。其次,借讀生的父母工作繁忙,學生大多數都在小飯桌吃午飯、午休,甚至有的晚上也在小飯桌,父母下班接回去,也沒時間顧及他們的學習,這就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影響學習成績。最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由于生活習慣、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短期內很難融入同學之間,更難適應新的教學進度,被同學取笑,導致成績下滑,這是常有的事情。這種種不利的因素,給借讀生造成不利影響,難以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地成長。
2.家庭的教育狀況受限
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來說,無論是從教育還是從家庭條件來說,大多還是不理想的。比如,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伴,父母文化水平有限,輔導不了孩子,家庭條件的限制,他們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擁有很多學習用具,比如,學習機、各類讀物等。這一切都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面臨的問題,他們的學習、見識受到一定的限制,成績增長緩慢,或者跟不上教學節奏。這給他們的學習帶來障礙,讓他們產生厭學的情緒。
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存在于各個方面,選擇就讀學校、面對教學水平較差的老師、受家庭教育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等,都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帶來不可避免的困難。這些困難,往小說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往大說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會讓孩子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生活中變得自卑,缺乏應有的溝通能力,更難以與人和諧相處,缺乏自信心。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我們要盡量采取一些措施,解決這些問題,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受到應有的教育。
1.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眾所周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相對于一些城里的孩子,家庭經濟條件處于劣勢,再加上他們的思想認識、語言表達能力都相對落后,不自覺地就會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活動中教師要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比如,他們的善良、純樸,他們的吃苦精神,他們不攀比的健康心理等,從而關注這些孩子的個性發展,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跟上教學節奏,提高他們的成績。再加上,社會給他們提供的相應的福利和援助,一定會讓這些孩子們感到家一樣的溫暖,從而輕松、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投入到新的大家庭之中,不斷提升自己,趕上同學,健康成長。
2.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庭教育觀念
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水平,我們一定要在工作中努力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教育觀念,要讓他們擺脫“有學上就好”的籠統認識,更不要讓他們以掙錢養家為理由減少了對孩子的陪伴。針對這些流動兒童家長,學校應主動與其聯系,采用家訪、家長會、QQ群、微信群等形式,對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及時與家長交流,教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他們的素質,改變他們對子女的認知、態度,要讓他們引導孩子抵擋一切誘惑,踏實學習,保證學校與家庭教育一條線,才能真正解決這些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促使他們全面、健康成長。
總之,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努力,從孩子健康、全面發展出發,發現問題,才能徹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熊少嚴.城市流動兒童的社會整合與學校教育的指導策略[J].廣東社會科學,2006(1).
[2]趙映坤.進城務工子女養成教育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2(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