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識字是最為基礎的環節,同時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識字教學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受到重視,但是一直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尋求一種能夠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的學習方式,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識字教學;語文;漢字
一、識字教學的誤區
(一)機械刺激記憶,難以激發興趣
機械記憶指的是單一的、重復地進行記憶,很多教師都知道,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很多教師為了追求省時省力,讓學生對漢字進行單一的、機械的記憶,因此,小學語文階段容易形成一種反復讀寫、背誦的局面,最大的問題是學習的內容枯燥單一,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分析講解,輕視方法指導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有的教師認為,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是重點,因此,對整篇文章進行翻來覆去的研究,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還有部分教師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把漢字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進行講解,對每一個字詞都進行機械的分析和記憶,不注重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更沒有意識培養學生獨立認字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
(三)重視字音字形,輕視形義結合
漢字是由音、形、義等組合在一起的,在認字的過程當中,需要在人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形態和意義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那么他們對這個字的認識也就更深刻。在識字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把字的音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進行讀和寫,這樣的識字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對字形和字義有著深刻的認知,同時形成一個系統的印象。如果讓學生進行單一的、枯燥的學習,那么學生識字就比較困難,也比較孤立,難以形成系統的印象。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6》這節課的時候,主要學習了上、下、乒、乓、口、呂等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也可以作為教師評論其他同學的識字能力。在課后的時候,和學生一起對所學文字的意義進行學習和解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字詞的印象。
(四)重視課堂教學,輕視課外拓展
很多教師容易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教學的過程當中只關注課堂教學活動,卻忽略了對學生的識字指導,同時還不能夠很好地利用學生已經學習到的識字的經驗,不能夠很好地因材施教,造成教學資源的大量浪費,降低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加大了教學的難度。
二、識字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形象記憶,激發學生興趣
識字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具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要有興趣,這樣學生才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同時才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游戲識字: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當中識字,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卡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認識的字最多。或者可以讓學生拿著相關的卡片進行造句,來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當中學習。
(二)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識字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地識字。教師讓學生掌握拼音識字、查字典等識字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掌握了這些學習的思維模式,就極大便利了日后的識字教學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
(三)音形義統一,科學開展記憶
任何一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統一表現,因此,認識一個漢字,不僅僅是知道這個漢字怎么書寫,同時還需要明確這個漢字的意思,建立起三者之間的聯系,因此,課標在評價部分特別指出,“評價識字要考查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對于漢字的理解,需要學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強調了認識字詞需要和當前的具體的語言環境相結合,有了特定的語言環境,孩子們更能夠加強對于生字生詞的記憶,也省力很多,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生活拓展,進行閱讀鞏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認識漢字,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愛識字的好習慣。比如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書,或者孩子在買東西的時候,學會自己看價格,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關注身邊的語文識字活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識字教學大有可為,讓學生帶著識字的興趣進行學習,能夠極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也需要用心,善于發現問題和進行創新思考,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早日走出識字的困境,掌握識字的要義和規律,輕松進行識字學習。
參考文獻:
[1]田小千.快樂識字,識字快樂:低年級識字教學之我見[J].亞太教育,2015(20).
[2]徐艷偉.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15(7).
[3]郝麗媛.小學識字教學藝術的幾點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