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萍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但是有效教學反饋不能僅限于課堂,因此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反饋實效性的同時,也要做好課堂教學反饋的延時反饋:既要“著眼于課堂,做好課前的提前反饋”,也要“立足于課堂,做好課后的補充反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鞏固、提升課堂教學有效反饋的實效性,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延時反饋;實效性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課堂教學的有效反饋既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途徑。它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都在研究和思考:如何才能獲取有效的教學反饋信息;如何才能使獲得的反饋信息在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實際效果,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我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談有效教學反饋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思考。
一、有效教學反饋不能僅限于課堂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饋”方面探討和研究得比較多,但是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講,教學活動絕不能僅起始于課堂,更不能終止于課堂。“有效教學反饋”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環節和途徑,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而應該在時間和空間上跟進和隨行于教學活動的前前后后,因此我們在不斷完善和提高課堂教學反饋實效性的同時,還必須把目光延伸到課前和課后的“教學反饋的實效性”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宏觀上把握和優化整個教學過程,微觀上完善每一個教學細節;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著眼于課堂,重視課前有效教學反饋的實效性
對課前教學反饋活動,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幫助和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準確地掌握學情
預習可以說是教學的開始,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是進行課前有效教學反饋的關鍵和前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因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細化的任務、明確的目標要求,更缺乏監管和反饋,預習效果很不理想,有的甚至只成了“下去預習某某某”的提法,這樣獲取有效反饋信息都很困難,更別說讓其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實效性。
因此,我們為了準確地掌握學情,分解課堂教學壓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突出和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有的放矢、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前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幫助和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如進行方法指導、細化任務、明確要求,引導學生做一些相關的教學游戲、自制學具等等,然后在開課前的幾分鐘,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預習匯報、口頭提問、試題考查等形式,對預習情況進行考查、探路,找出學生初步理解新知時的疑難點,以便于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同時也提前顯露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疑點,給學生打了聽課“預防針”,便于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重點思考、消化,更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和有重點地精講、精練,這樣既能在課堂上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在課堂上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獲取到的前饋信息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恰當地發揮出實效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開展互助合作的集體備課模式,優化教學設計
我們都明白“人多才長”,進行互助合作的集體備課,是同頭課教師互通有無、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最佳備課模式;也是同頭課教師之間進行課前教學反饋的有效平臺;更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所以我們要上好課就必須備好課,就必須積極組織和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即集體備課組教師不僅要定時參與組內面對面的備課活動,還可以在網上組建“互助備課群組”等網絡平臺,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與合作,將各自對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課件以及在備課方面存在的疑慮和新的感悟等教學資源上傳共享,進行相互交流、學習、完善和探討。
實踐證明,只有在這樣“合作、探究、創新”的集體備課的環境中,我們才能在課前通過相互反饋、比較、借鑒和啟發,更全面、更透徹地吃透教材,更具體地對接學情,更恰當地選擇教法,更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情況;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刪繁就簡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同時也能使參與者在相互反饋中教學相長,將集體智慧轉化為個體的實力。總之,在集體備課這個環境中相互反饋,我們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力,更有效地落實課堂教學反饋的實效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立足課堂,重視課后有效教學反饋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反饋的實效性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效果,但是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是最終的教學效果,它往往需要課后的有效教學及其反饋來鞏固、拓展和深化,這是對課堂有效教學反饋的延時反饋,也是常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故課后延時反饋的實效性必將影響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因此在課后,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出的信息,精心布置適量的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題目作為課后練習和家庭作業,并以此為依托,采取個體反饋、分層反饋和集中反饋相結合的方法;從知識點的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以及步驟的規范性等多個角度;通過“問題欄展示”、學習小組—課代表—教師逐級反饋、網上家庭作業晾曬等多種渠道,展開細致、及時、準確的課后反饋教學,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存在或遺留的薄弱環節進行延時反饋和強化,做好對課堂教學的補充、鞏固和提升。
總之,我們要想從教學反饋方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我們就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課堂有效教學反饋”的實效性上,還必須注重課前課后教學反饋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和提升課堂教學反饋的實效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