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乾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它能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延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反饋形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他們只是任選幾道題,讓學生課下有題可做即可,沒有考慮到作業對學生、教師、教學的意義,作業就成為教材知識的一種簡單、機械的重復,不僅沒有意義,也沒有任何趣味。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就如同一個流水線上的加工者,對作業難以產生興趣,長此以往,就會產生一種厭煩心理,這種情緒也會對他們的數學學習產生惡劣的影響。在提倡減負、高效的今天,我們怎么能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呢?因此,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作業進行合理化設計,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出題,豐富作業的形式,使作業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賞心悅目之感,更具藝術性,成為幫助學生打開數學大門的鑰匙。
一、為學生設計實效性作業
在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作業的實效性,這樣作業才能充分體現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也能具備更多的生活實用性。這不僅是作業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是當前社會對數學學科的要求。要想在自己所涉及的作業中體現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數學能力、學習水平等個體差異,為他們設計分層次的作業。這樣,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就會逐漸樹立起來,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挑戰自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
如學完“方程”后,筆者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置了三道分層練習題:(1)結合所學內容,判斷給出的式子哪些是方程;(2)根據所給題目寫方程式;(3)自選情景與數據,自己編寫題目,并根據自己的題目寫方程式。在這三道題目中,學生可以任選一兩道來做。當學生的作業收上來時,筆者感到非常滿意,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就選做了(2)(3)兩題,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則選做了(1)(2)兩題,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也能將(1)題工工整整地做完。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方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它承接著“字母與數的關系”與“等式的性質”,可以說是小學高年級數學的一個連接鈕,在整個數學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即使在日后走入中學,也少不了方程的參與。因此,筆者放棄了以往“一刀切”的作業模式,利用分層作業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作業符合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要求,在建立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為學生設計創造性作業
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前,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創造性的作業,學生可以在家獨立完成,也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作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拿一個紅蘿卜、一個白蘿卜,利用蘿卜切出標準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其次,體驗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面、頂點、棱,思考一下他們是怎么形成的,并將他們的數量記錄下來。再次,讓學生拿直尺測量一下正方體的棱長,將其記錄下來;再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將其記錄下來。最后,對自己的測量數據進行觀察與總結,得出與正方體和長方體相關的規律性知識,分別寫下他們相同的部分與不同的部分。
收作業時,學生都積極地將自己的作品交了上來,課堂教學中也與老師配合得非常好,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課堂上來。在分組討論階段,學生全都能與本組同學交流自己在本次測量、總結中的心得,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的創造性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通過切蘿卜體會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如何形成的,也對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了一個直觀的感知,通過對比掌握了關于立體圖形面、點、棱長等知識。除了為學生布置了測量的作業,筆者還為他們設計了一個記錄單,這個單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和歸納。本次的作業是在正式學習之前布置的,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預習新課的作用。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在小組交流中,本次的作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充分體現了“動手動腦、獨立思考”的探究理念,學生對作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完成作業的過程也成了他們體驗數學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每個學生都積極完成作業,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所收到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三、為學生設計趣味性作業
受年齡限制,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他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興趣。因此,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他們設計一些充滿趣味的作業,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習得知識。
如學習“分數乘整數”后,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一些作業卡片,卡片有成人的手掌那么大,上面寫滿了計算題,下面則是與計算題相關的填色組合圖形,學生每計算出一道計算題,就可以將組合圖形中的一個圖形涂色,只有答案和涂色全都正確,卡片中才會顯示正確的密碼。據家長反映,學生一到家就立刻拿出卡片來涂,再也不像以往那樣磨磨蹭蹭地做作業了。不僅如此,學生涂完后還反復驗算,就怕自己的答案有什么錯誤,為破解密碼帶來阻礙。當學生完成填涂后,他們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學習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了數學學習的信心,學生對下次的趣味作業充滿了期盼。
本次作業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對計算方法進行梳理和概括,幫助學生正確運用計算法則,在復習階段也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趣味性作業不僅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對教材與學生進行研究,將作業的布置重視起來,以實效性、創造性、趣味性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作業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維聰.讓作業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09.
[2]王九紅.小學數學作業的功能與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