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秀
摘 要:通過“以志明德、以境修德、以藝傳德、以習立德、以德育德”的辦學途徑,永登縣城關小學校園文化的構建與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創建了永登縣城關小學為德育特色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全方位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校園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出發點和支撐點,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輻射點和延伸點。
關鍵詞:中年級;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研究
班級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小學生接受知識、掌握技能、養成健全人格、形成思想觀念的主要陣地。特別是對啟蒙教育的小學來說,要把一個個頑童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少年,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因為小學中年級特色文化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養的提升都起著至關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而小學中年級特色文化主要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因此小學中年級班級文化建設應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小學中年級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基礎,它支撐著小學生全部的學習生活,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不僅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能夠熏陶孩子的心靈。物質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沒有物質文化建設,其他的班級文化建設就好比是沙灘上修城堡了。因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1.讓孩子和課桌直接對話,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座右銘卡片,寫上自己的理想、崇拜的人等,貼于桌角,或以名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時時提醒自己,克服隨意性;在柜屜里放個塑料袋或盒子,把垃圾放進去,告訴他們班級衛生就是從一個小紙屑開始,平時要求桌椅擺放整齊有序、保持教室清潔衛生,以此來培養小學生愛整潔的習慣。
2.教室環境布置,教室內要配合班級文化建設張貼一些名人名言,辦好班級板報,教室的布置一定要符合小學中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
二、小學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用來約束人們的不良行為的,是建設優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對于啟蒙教育的對象——小學生來說,要把他們從一個不懂事的頑童培養成具有“四有”品質的社會人,必須使他們從小在學校里養成能受制度約束的習慣。小學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內容應緊緊圍繞《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突出“五愛”教育,即“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中國共產黨”這個主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是針對全國小學制定的,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各學校各班級發展不平衡,所以小學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要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的來說,小學班級制度建設要尊重小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突出班級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學性,同時要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要突出主題、簡潔適用,這樣便于小學生記憶、理解和執行。
三、小學班級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是小學班級的象征,它反映出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具體表現在班級的學風、班風和考風,這些無形的東西也是班級文化最核心的東西。
1.班級精神文明建設應從抓班風入手,以建立和諧班級為奮斗目標
從小學生進入班級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和睦相處。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怎樣與他人交往,如會使用“對不起”“沒關系”等語詞;要經常組織集體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諒解別人的過失。培養學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確輿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個主要方面,只有班級里有了正確的輿論,學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堅持正義,自覺維護集體榮譽。正確輿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班上的一些現象展開評論、辯論,使學生明辨是非而形成的,要樹立起“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損害集體榮譽可恥”的共同價值觀。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班隊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徑。一次精心設計的班隊活動的教育作用遠勝于一百次空洞的說教。開展班隊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活動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動上得到改進。班會的形式可以是討論、演講、小品、相聲、歌曲、辯論、調查匯報等,內容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守信、節日慶祝活動等為主。還要注意聯系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
一個有心的老師,必然能帶出一群有心的孩子。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的作用,就像這春雨一樣。所以要求班主任做個有心人,緊緊圍繞班級文化的基本點,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文化、合作創新的班級文化、具體精神感染的班級文化。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推動學校德育特色建設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也是學校德育特色辦學的一個載體。因此,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研究,進行認真的、全面的、深入的探討,已經成為我們每位班主任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占玉芳,楊勤學.班集體建設三部曲[J].班主任之友,2001.
[2]鐘杰.一個學期打造優秀班集體[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