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程玉
(江蘇省鎮江市官塘中學 212000)
我國古代學者就提倡“學以思為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學的核心和精髓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啟發誘導得好,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發展得越好,對事物認識的能力就越強,自制能力、自學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強,這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地促進作用.
思維品質的特征主要包括: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創造性、廣闊性和批判性.化學學科既有重實踐、重邏輯思維推理的特點,又包含重視閱讀,需要強記的特點,不少學生學習化學欠缺適當的學習方法,要提升思維品質,并能改善學習方法,需要因材施教,筆者主要針對思維深刻性展開分析.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個體善于深入事物的本質屬性,抓住事物的核心內容,揭露事物現象的根本原因,從而領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化學學科上讓學生思維更加深刻,可以從創設一定情境,利用有梯度的一系列問題入手.教師需要在課前將本節課內容需解決的問題羅列,創設問題情境并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創設情境有梯度地串聯起來,然后將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呈現于課堂上,學生在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活動層層深入,實現思維的遞進.
學習滬教版“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利用情境問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案例:金屬的化學性質問題情境教學設計片段
根據教師預先準備的一系列遞進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深入展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實踐的操作中逐漸掌握知識,步步深入思考,從而使學生思考問題更深入、全面,思維更深刻.
再如:在氧氣的性質一課教學中,教師給每小組學生提供以下實驗藥品和器材:一瓶用向上排空氣方法收集的氧氣、水、鐵絲(部分小組是生銹的鐵絲)、酒精燈、火柴、燃燒匙等,學生展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操作過程中,在學生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困擾,如:(1)怎樣將鐵絲送入集氣瓶中?(2)鐵絲在空氣中點不燃,怎樣才能在集氣瓶中點燃?(3)一根鐵絲的長度比集氣瓶高,怎樣將鐵絲全部放入瓶中?(3)有部分小組實驗后發現集氣瓶底出現裂紋,怎么回事?(4)學生對反應現象的描述措詞不當;(5)反應后瓶內壁發現有“黑點”,是什么物質?(6)“有小組實驗失敗了,你能分析你小組實驗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嗎?” 教師在實驗中提出一系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正確的對待出現的問題,不應放棄,探尋實驗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總結知識的規律,科學解釋實驗現象,重新實驗或者重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意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看待挫折與困難,提升自我意志的堅韌性,在不斷自我反思、層層遞進的思維推進中學會思考事物的本質屬性,提升自身思維的深刻性.
在教學活動中,理解了思維品質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一個需要堅持的長期過程,企圖立竿見影是不切實際的,在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的教學中去培養,終將會迎來較好的效果.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光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下功夫.為此,要認真搞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