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田
(海南省陵水思源實驗初級中學 572400)
化學給予題作為新的信息為考試命題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考察效果顯著.信息給予題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老的傳統即“題海戰術.新的信息給予題貼近生活,注重從實際出發體現出了試題教育的功能,通過一些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醫療問題、新興的技術等等問題,對于學生進行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對化學科學的興趣的激發.信息給予題成為了一個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題型,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好了準備,從而對于“高分低能”也得到了改善.筆者將通過舉例人教版和海南中考試題向大家來剖析,信息給予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例1 (2016年海南中考)據報道,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于2016年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發射,火箭采用了液氧煤油發動機等新技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劑 B.煤油是燃料
C.液氧是混合物 D.煤油是有機物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化學與能源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根據物質的性質結合物質的類別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液氧具有助燃性,是助燃劑,正確;B.煤油具有可燃性,是燃料,正確;C.液氧是純凈物,錯誤;D.煤油屬于有機物,正確.故選C.
例4 (2013年海南中考試題) 亞硝酸鈉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作做肉類食品的添加劑.亞硝酸鈉呈堿性,容易被誤食,過量食用會中毒,因而用量嚴格限制.亞硝酸鈉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堿性,暴露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硝酸鈉,加熱至220℃以上會分解出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亞硝酸鈉的保存方法是____;
(2)區分亞硝酸鈉和食鹽的方法是____.
分析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于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根據物質的性質可以判斷物質的方法.鑒別某種或某些物質,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
解答(1)亞硝酸鈉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氣中易于氧氣反應生成硝酸鈉,加熱至220℃以上就會分解,所以保存亞硝酸鈉時應該低溫、密封保存.
(2)亞硝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食鹽的水溶液顯中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可以用酚酞試液鑒別亞硝酸鈉和食鹽,方法是:把亞硝酸鈉和食鹽分別溶于水,滴加幾滴酚酞,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亞硝酸鈉,另一種則是食鹽.
例5 (2017年海南中考)19世紀初,鋁的發現得益于電解技術的應用.下圖為用鋁土礦煉制鋁的生產流程.
現有含Al2O351%的鋁土礦200t,經上述反應后可制得鋁____t(假設上述各步反應中,鋁元素一共損失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目中給予的信息是:上述各步反應中,鋁元素一共損失10%,也就是告訴我們生產過程中Al2O3的利用率為90%.
解答設可得到鋁的質量為x,則
例6 (2016年,海南省)實驗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過氧化鈉(Na2O2)固體,同學們想利用這瓶過氧化鈉是否變質,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提出猜想】①沒有變質 ②部分變質 ③全部變質
【實驗過程及結論】(1)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水,無明顯現象,證明猜想____正確(填序號);(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證明原樣品中一定含有____;(3)請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實驗證明原樣品中還可能含有什么物質.(簡寫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物質變質成分的實驗探究,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根據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能與酸反應生成氣體以及氫氧化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由于過氧化鈉能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水,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過氧化鈉,故是全部變質,故猜想③正確,故填:③;
(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證明原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故填:碳酸鈉;
(3)原固體中還可能含有氫氧化鈉,要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需要先除去碳酸鈉,然后使用酚酞試液檢驗,故答案為: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鈣溶液,然后想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則含有氫氧化鈉.
從以上對于信息給予題的例題和解題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給予題的最大優勢就是我們要掌握它的問題解答思路步驟,只要抓住了解題思路,再通過我們用學習的知識來加工對于信息的處理,發揮學生的思維邏輯,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實際的實力.這就是我對于初中化學信息給予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