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廣法
(江蘇省邳州市紅旗中學 221300)
“對比法”是物理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主旨就是通過對比去辨析兩者或多者之間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從而進一步把握物理現象、概念以及規律的本質屬性.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概念、規律和現象都是具有可比性的,因此運用“對比法”展開物理教學一方面可以引出新概念、新知識,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進行再次地鞏固與復習,從而讓他們養成新舊知識的遷移習慣,為他們今后各種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重視“對比法”的運用.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對比法”的具體運用做出簡單論述,具體如下:
概念是初中物理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知識點,如果沒有物理概念作為基礎,學生就無法去形成一套完整的物理學知識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教好概念,學生學好概念都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初中物理教材收錄的很多物理概念之間都具有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物理教師可以借助原有的知識,在“對比法”的教學模式中引出全新的物理概念.這樣一來,便可以有效降低新概念、新知識的學習難度,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產生理解和認知.比如在學習“壓強”這一概念時,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壓力”概念進行導入.壓力的定義是“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而壓強則是“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從這兩個定義中我們就能發現,“壓強”是學生學習“壓力”之后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學習這個概念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借助壓力的意義、壓力的公式、單位、大小等來逐一引出壓強的相關性質,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確的掌握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從而將其了然于心.除了壓力和壓強外,像重力和壓力、重量和質量、功和功率等等概念都可以利用“對比法”進行引出與教學.總之,物理學科中大部分的概念都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相似、易混淆的概念進行類比.
顯然,利用“對比法”引出概念,像是把兩個概念赤裸裸地放到手術臺上一般去剖析、去對比,從而讓觀者更加明確地去對二者產生認知,也能通過對比去發現彼此之間的區別,有利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去學習新知識.
物理的概念中普遍會包含定義、物理意義、公式以及單位等多個內容,概念的知識往往過于分散,難于把握和理解.因此物理教師在展開概念教學的新課時就可以利用“對比法”去將分散的物理知識點線相連,由線到面,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深化概念.
比如八年級物理知識中,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也是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而這部分知識又是初中物理學的基礎,是中考中至關重要的考點.學生只有透徹地理解這兩個概念之后,才能在解物理習題中游刃有余.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去理解這兩個概念,物理教師便可以利用“對比法”進行教學.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不同點作用的物體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二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存在性不一定同時消失同時消失受力物一個物體A受B……,B受A……,A給B……,B給A……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表格無疑是一種最為直觀的展示形式,利用表格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很清楚地看到兩個物理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從而更精準地把握知識點.除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這兩個知識可以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外,像蒸發和沸騰等都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對比的表格進行深化.當然,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類似的知識點都可以運用“對比法”進行再次地鞏固與加深的.顯然,這種方式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并且會給他們留下足夠深的印象,“對比法”無疑是深化概念的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的效率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掌握程度.利用“對比法”進行物理實驗無疑是一種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聲波”這個名詞時,聲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利用聲波進行實驗的操作難度也比較大,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借助水波去進行轉換實驗.水波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具象物質,將振動的音叉插入平靜的水面中后,水面會從音叉這一點向四周一圈圈地擴散出去,這就形成了水波.而在水面的另一側放上的小木塊會跟隨著水波上下振動漂浮.這樣一來,便利用水波類比出了聲波的概念,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聲波的特征,削弱聲波這類抽象名詞的教學難度.
1.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要注重“雙主”,即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利用“對比法”展開物理新知識教學時必須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問題牽引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并知道他們去學會自主學習和思考.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能置身于外,要時刻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去尋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2.“對比法”的運用要靈活多樣,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或者其他物理概念或規律中尋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因素,兩者相互對比獲取新知;也可以根據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對比.比如在力學中,每一種力做功都會引起相應的一種能量的變化,重力做功會引起重力勢能的變化,那么將這種因果關系順延到電學中,是否依然成立呢?初中物理教學中“對比法”的運用應該靈活百變,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對比法”的最大效果.
總而言之,“對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學而有效的使用“對比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以及知識的相互遷移能力.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關注到“對比法”的效用、不足,以及具體應用范圍,從而在揚長避短的前提下發揮出“對比法”真正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