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
STEAM教育理念新在哪里?與傳統教育、素質教育、創客教育的區別是什么?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教授南希·斯圖爾特(Nancy Stewart)曾這樣描述STEM教育的初衷:我們希望為學生準備好迎接未來在公司的工作機會。這一目標貫穿于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階段。
新目標+新課程:拓展創新力
STEAM(或STEM)在中國遇到的挑戰,首先是課程的設置,以及跨學科的內容。和美國其他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教師主要是專門學科畢業的,如果要從事STEAM教育,必須進行跨學科的學習,真可謂任重而道遠。STEAM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當STEAM在全球范圍內到實施后,如何對它進行評估?
在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學校非常具有創新力,還有非常好的具有創造性的做法。現在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但我們并不知道今后人工智能會帶來什么樣的工作。從現有情況看,美國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在39歲的時候已經換了9份工作。所以,我們現在并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處。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發展創造力。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學生會面臨什么樣的技術,所以,必須要不斷地拓展他們的創新能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決定要關注STEAM教育。
打破教育圍墻
中國的教學管理原則,和西方的STEAM教育如何融合?我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引進了含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課程的培訓項目,很多中外教師參與其中。為此,合作項目的管理者,美國CAN教育基金會在波士頓和北京有專門針對老師STEAM項目學習的課程,同時開設有線上和線下的指導課程。
STEAM教育少不了與很多技術公司的合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使用技術,最終提升和加強STEAM整個目標的達成。因為打破了教學機構圍墻的限制,廣泛引入國外高等教育機構和公司企業的教學研究能力,STEAM的課程設置非常容易復制推廣。問題在于:這些新的課程緊跟科技新進程,還有行業內大企業的參與,但是對于中國一些傳統大學來說,以前沒有開過這些課程,教育系統不承認這些課程,甚至沒有評估辦法。
社會更容易接受STEAM
推動STEAM的一股重要力量來自家長。對于家長來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進入最好的大學,并且通過上好的大學改變孩子的人生。現在,一些在中國推廣STEAM教育合作項目的機構,正在跟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名校合作。不管教育系統怎么為難,家長是不會拒絕這種項目的。
這些全新的教育項目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幫助學生進行基于項目的STEAM的學習。現在已經有1700多家頂尖的中國大、中、小學校參與STEAM的國際合作項目,這些學校讓學生通過STEAM的學習來強化自己的創造力、數學知識、工程項目。最終,項目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之后的取得的成就,將成為教學經驗。教育機構正在以項目中的學生作為范例,研究其成長規律。這些學生的筆記將為后來者提供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現已成為美國很多機構研究的重點。這種學習模式也被美國的教育機構帶到中國。
與高考、創客的區別
STEAM動手又動腦,是重視培養科學工程素養的素質教育。但與素質教育的課程標準又有所不同,它更加重視與現實應用的對接。如何讓STEAM和高考有效地結合?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如何能夠更好地去接受STEAM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這個問題正在被STEAM教育機構自行解決。解決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教學評估認證體系,拋開傳統那一套。
STEAM是項目式教學,是跨學科知識的探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幫助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STEAM的核心是重視結果。成功的STEAM,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非常好的求學和就業結果。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有一個和美國CAN教育基金合作的STEAM研究中心,能夠不斷地加強中國與美國的教育思想和資源的交流和分享。最終,這些學生可以通過高考進入清華北大,也可以通過STEAM的教學認證體系進入另外值得繼續學習的機構。
STEM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組成部分,而創客教育起源于社會文化。北京師范大學項華教授所主持的“數字科學家”項目,倡導使用數碼科技獲取科學現象的物理信息,用計算機分析科學數據得出結論,是一種數據視角下的STEM教育。其中有些研究也會涉及動手實踐和事物制作,既屬于STEM教育,又屬于創客教育。在本質上,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互為方法論,實屬一體。STEAM通過跨學科的方法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學校應該如何選擇STEAM的主題呢?學生在STEAM當中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可以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也可以來進行標準的研發,然后,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產生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
在當下,世界各國的學校在建立自己的STEAM標準的同時,也在確保達到政府的教育標準。每個國家都有相關的教育質量標準,中國的STEAM學校教學項目也在確保達到國家教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