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
摘 要:學校大課間是學校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課間活動中實施學生自治管理,即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己維護活動器材、自己組織活動形式、自己評價活動效果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學會承擔起社會責任。
關鍵詞:大課間活動;公共生活;學生自治;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6-0021-02
多年來,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往往除了課間操以外,就是在指定的場地進行一些指定的活動內容,雖然給管理帶來了方便,但是活動內容的單調和活動形式的單一性逐漸使學生產生了厭倦感,鍛煉的效果自然也就不會明顯。
在21世紀與世界教育觀念接軌的條件下,我校立項了“學校公共生活中學生自治與互助實踐研究”這一省級課題,體育組教師也積極地投入到此項課題的研究中,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大膽嘗試學生自治的管理模式,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滲透到大課間活動中去,幫助學生在活動中身心健康地成長。
一、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學生自治管理的理論依據
“學生自治”是陶行知在20世紀初針對當時所提倡的自治主義思想而提出來的,其內涵是“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從學校方面來說是指“為學生預備種種機會使學生能夠組織起來,養成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從這個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自治”就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組織管理的興趣,使他們擔負起集體的責任,增強個人和集體的榮譽感,并培養他們自我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開展的學生自主管理的活動形式。
二、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學生自治管理模式的具體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
在小學階段,我們只是讓學生學習自治,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徹底撒手不管。首先,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自治管理小組。自治管理小組應該由校長室、德育處、班主任、學生組合而成。校長室和德育處以及班主任是主導地位的管理團隊,應該統一思想,形成管理合力,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做好學生自治的指導工作。學生是管理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對各班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的行為規范進行監督、管理,并且記錄評分,納入班級評比,讓學生的自主管理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只有形成校長統帥、體育組牽頭、班主任協助、學生主體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學生自治活動的開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2.做好充分的動員和宣傳工作
實施自治,首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相識、相知自治,領悟自治的精髓。學校可以利用集體晨會、班隊會、大隊部宣傳欄等多個學生陣地對學生進行動員和宣傳,來幫助他們領會大課間活動的目標和宗旨,明確每個人都是參與活動的主人。通過宣傳和動員,以保證學生在自治管理下做到時間到位、場地到位、器材到位、人員到位和內容到位。
3.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意愿
(1)我的活動我來選。在實施的初始階段,體育組首先對全體師生發放了問卷調查,發動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群體的創造熱情,然后進行綜合、加工和提升,隨后整理并在體育課中反復實踐了幾十種可行性游戲,并再次“返還”給學生進行篩選,最后,體育組教師將學生選定的項目進行分類和組合,在游戲方法、規則、場地、器材、安全措施等方面做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形成最后的大課間活動計劃表。此外,體育組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對游戲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新。
(2)我的器材我來做。由于活動內容的多樣性,體育器材室僅有的活動器材滿足不了學生活動的需求,此時,我們就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部分活動器材。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可以使用的器材越來越多,用廢舊易拉罐制成的“高蹺”,用自行車輪胎做成的呼啦圈,用剩余布料做的小沙包等。體育資源的拓展,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機會,從而為大課間體育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證。另外,通過自治管理模式,學生對體育器械也比以往更愛護了,有些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器材破損,主動帶回家進行維護和修理,充分體現了主人翁意識。根據調查顯示,體育器械的完好率達到了95%以上,人為破壞器材的現象大大減少。
(3)我的活動我來組織。在器材和內容自主選擇的前提下,教師如何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組織自己的活動呢?前期,體育組已經將活動方法和注意事項打印成冊分發到班級,同時對每班的體育骨干進行了先期的培訓。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需要教師進行一些協助,因此傳統的活動方式還是會有一些保留。中高年級的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強了許多,在活動中我們要盡量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的組織中來,每名學生輪流充當小老師。例如六(6)班本周選擇的活動內容是跳長繩。周一體育輪值的小老師就在班隊課上宣布了活動內容,根據活動指南對同學們進行了活動注意事項的指導,并和同學們討論制定出了一周活動安排。具體安排如下:周二分成四人活動小組進行練習,周三分成八人活動小組進行練習,周四進行各組優秀選手的選拔,周五安排了小組對抗賽和班級長龍挑戰賽,周六班主任在周記作業中安排每名學生撰寫200字的活動心得。這種全部由學生來策劃組織的活動,井然有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非常好。
(4)我的活動我來評。為了使大課間活動在自治管理的模式下保質保量地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治管理委員會。德育處專門制定出評分表,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學生根據各班的出勤情況、活動安排、活動熱情進行打分,檢查結果會在每周的公告欄中公示。
三、體育大課間實施學生自治的教育意義
1.有助于培養主人翁意識
體育活動是學生非常樂意參與的活動,但由于教師和學生的經驗不同、環境不同,所以學校制定的一些活動內容難免與學生的需要和意愿不符,因而造成學生不遵守活動紀律,教師又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去說教的尷尬局面。如果我們可以“開通”一些,劃出一部分事情讓學生自己去治理,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內容,大家的事情大家參與,規則由大家來制定,讓大家相互監督和約束,這對于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益處的。
2.有助于增長自我管理的經驗
要讓學生有自治的經驗,必須要給學生提供自治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形成“人人都是執行者,人人都是監督者,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自治管理格局。就像學習游泳一樣,必須要在水里去學,如果不下水只是在岸上讀游泳的書籍,縱然學了一世,到了水里終究還是會沉下去的。因此在大課間活動中實施學生自治,是學生在學校公共生活中獲得自治經驗的有效途徑。當他們在自治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能夠想辦法去解決它,這在無形中就獲得了一份自治的經驗。
3.有助于相互合作與交流
在學生實施自治的過程中少不了與他人交流和溝通。善于表達自己、善于與別人交流是獲得知識、啟迪智慧、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大課間活動是在開放的環境下進行,這更加有利于學生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
四、結語
總之,我們要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有效地挖掘學生的自主潛能,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在自治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賈慧.解讀陶行知“學生自治”思想[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