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 安帥 李琦

摘要:煤礦區經過長期開采后會形成局部區域塌陷,既造成了城市環境的破壞,又給城市建設帶來重大安全隱患,積極促進采煤塌陷區發展轉型,實現由資源型發展向綠色發展的轉變勢在必然。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區既有國內其他采煤塌陷區的共性,也在自然條件和地質情況上具有特性,本文以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區為例,從南湖生態城的歷史演變、發展現狀和轉型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河北乃至全國其他地區采煤塌陷區的治理和開發提供了可行的參考依據。
Abstract: After a long time exploitation of coal mine,the coal mining districts are led to partial collapse,which not only does harm to urban environment,but also brings major hidden security risks to urban construction. 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actively promot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region development b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source-oriented development to green development. Tangshan South lak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region has some commonalities with other domestic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while it ha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natur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dissertation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harn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in Hebei eve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akes Tangshan South lak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region as an example, and carries on study from the South lake ecological area's historical evolu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關鍵詞:綠色發展;采煤塌陷區;南湖生態城;轉型機制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the South lake ecological area;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TD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7-0071-03
0 引言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促進資源型發展向可持續、綠色發展轉變。作為煤炭工業發展的產物,采煤塌陷區不僅污染城市環境,還阻礙城市的發展進程。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區作為河北乃至全國采煤塌陷區的一個典型代表,需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地質情況進行改造治理,探索塌陷區治理方案,實現綠色發展。
1 南湖生態城的歷史演變
唐山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是沿海重工業城市,煤炭業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1878年,開平礦務局成立,被稱為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現有礦區總面積約670平方千米,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企業。開灤礦區已開采130多年,造成地表沉陷面積約200平方千米,每年的沉陷區還將增加約1.3平方千米。百余年的開采活動和工業生產使城市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大量的煤田被采空致使地表塌陷,形成了許多采煤塌陷區,緊鄰市中心的南湖塌陷區,總面積約29平方千米,在全市采煤塌陷區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
南湖采煤塌陷區距離唐山市中心僅1千米,130多年的開采致使地質條件發生改變,進而形成了大面積的采煤塌陷區。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加速了南湖地表的沉降,震后地下煤炭開采又迅速恢復,使得南湖地區變成了唐山典型的采煤塌陷區,在30年來的沉降、塌陷、城市垃圾和工業廢物等因素的影響下,南湖成為了典型的城市棕地[1]。
自1996年起,為了治理改造南湖采煤塌陷區,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唐山市實施了整治臟亂差環境、大面積綠化、水體還清、市政道路建設等工程。經過9年多的治理改造,臟亂荒蕪的采煤塌陷區發生了質的變化,南湖生態公園初具規模。
在完成了南湖采煤塌陷區基本改造的基礎上,唐山市在2006年底決定加快建設南湖生態城。2007年初,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唐山分院)等三家權威機構對南湖區域進行地質勘測,解決了防治水滲漏等難題,打破了采煤塌陷區不能開發和建設的誤區。
隨后,清華規劃設計院、中規院、美國龍安公司、德國意夏設計集團4家頂尖的規劃設計公司綜合確定了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的建設方案。2008年3月,南湖生態城的建設正式開工,景觀道路的建設工程、垃圾山的封場綠化工程、大規模的植樹工程、公園的景觀亮化工程、擴湖引水工程同時進行,僅用1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南湖生態城的建設,建成后的南湖生態城綠地面積達16平方千米,水域面積達11.5平方千米。
2 南湖生態城的發展現狀
自2006年底,唐山市決定對南湖采煤塌陷區進行全面改造,基于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理念,合理劃分園區用地(如表1所示),實現南湖地區由“工業廢棄地”向“生態公園”的轉變,實現由資源型發展到綠色發展的轉型。現如今,市區南部最近的30平方千米的塌陷區(即南湖生態城區)已完成了基本的建設改造,山頂封場綠化、假山護坡延伸、大小水域連通、外圍簡易環路、高爾夫球場、游船碼頭等工程已基本完工。南湖生態城現轄有桃花潭、龍泉灣等九湖,云鳳島、香茗島等五島,城市濕地公園、紫天鵝莊、植物園等大小公園。
昔日的工業廢棄地經過多年的建設改造已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觀光、體育運動、政務會議等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南湖生態城作為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曾是開灤礦100多年過度開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區,把南湖生態城作為世園會會址,是采煤塌陷區生態恢復的樣板,也是堅持綠色發展的示范。作為南湖生態城的名片,唐山南湖國際會展中心多次承辦大型活動,例如中東歐國家省州產業合作展、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中國(唐山)國際體育健身休閑產業博覽會、夢之藍巨星演唱會等。
南湖生態城建成至今,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是河北乃至全國采煤塌陷區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典范。截止目前,唐山南湖生態城曾先后獲得了河北省第一屆“人居環境獎”、2004年度“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等榮譽,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批準設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10年4月榮獲“國家4A級景區”,7月榮獲“國家體育休閑示范區”,2010年榮獲“河北省參展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唯一案例[2]。
3 南湖生態城的發展轉型機制研究
采煤塌陷區在制約城市空間利用的同時,也為城市空間結構調整提供了可能。采煤塌陷在對破壞地質條件的同時也形成了天然的生態資源,南湖塌陷區因多處地表沉降而形成了湖泊水域,這一天然的生態稟賦為南湖生態城的治理和開發提供了可行性。南湖生態城的發展轉型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突出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由資源型發展向綠色發展的轉變。
3.1 根植綠色發展理念明確發展定位
唐山作為近代工業文明城市,一直以來在煤炭、鋼鐵、化工等行業位居全國前列,但由于過度開發致使自然資源和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繼續依靠資源發展不僅違背國家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政策,也會給唐山帶來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所以,南湖生態城在改造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明確自身發展定位。首先,根植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資源和環境,把生態效益放在第一位。將鋼鐵、煤炭等行業改造升級,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工業規模,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對重點項目和重點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加強先進環保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明確由資源型發展向綠色發展的轉型定位,實現由提供高耗能工業產品向提供優質綠色生態產品[3]的轉變,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借鑒國內外生態公園開發的先進理念,利用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創新開發治理,實現由采煤塌陷區向城市中央公園的轉變。
3.2 保護工業遺產傳承城市文化
唐山這座沿海重工業城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1878年成立的開平礦務局被稱為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代表了我國近代工業文明。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唐山遺留了許多采煤塌陷區,在破壞資源環境的同時,也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所以,在治理開發采煤塌陷區的過程中,不能將歷史遺產和工業廢棄地相提并論,對于代表城市文化的建筑和地貌應予以保留和發揚。首先,對現有工業歷史遺產,包括工業廠房等標志性建筑等予以保留,并對其進行改造,形成工業歷史的標志。例如開灤煤礦的絞車是開灤煤礦100多年的歷史痕跡,應予以保護和改造。其次,充分考慮并妥善保留象征工業文明的歷史遺產,例如對煤矸石山等標志性地貌要充分保護,促進工業歷史痕跡與現代景觀山體相互融合。最后,建設工業博物館,傳承工業文明。在保護工業遺產的基礎上,對現有的文化及實物進行整理,通過工業博物館進行集中展覽,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工業文明的。
3.3 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因地制宜
由于130多年煤炭的長期開采,南湖地區的地質條件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大面積的煤炭采空區,唐山大地震致使南湖地下采空區大量塌陷,地表多處沉降,使得南湖地區在自然條件和地質情況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在治理改造南湖采煤塌陷區的過程中,首先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南湖自然條件和地質情況進行勘探分析,依據自然條件和地質情況評估結果,相應劃定禁建區、限建區和可建區,根據不同區域因地制宜。禁建區建設應主要以生態保護為主,改造現有水域和植被,建設湖區水景和園林綠化景觀;限建區建設應在建筑密度和結構、建筑物限高等條件下,建設生態城配套基礎設施。可建區建設應充分挖掘土地的應有價值,進行正常的開發建設。其次,利用現有自然資源,變廢為寶。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煤矸石等進行清理,將其作為道路的基礎材料;對地表塌陷形成的水坑進行連通,形成大規模的湖泊水域;對現有的片林和綠化進行保護改造,形成良好的自然園林景觀;對湖中樹木進行保留,形成湖心觀光島。
3.4 發揮綜合功能提高綜合效益
南湖生態城的治理開發要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對南湖生態城的開發,促進唐山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和城市發展轉型,更好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是南湖生態城建設的最大價值。南湖生態城在突出發揮生態價值之外,還有產業價值、區位價值、對外交流價值有待挖掘。首先,南湖生態城可依托唐山發達的交通網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打造北方展銷物流中心,依托南湖國際會展中心打造科教文衛國際交流平臺,構建綠色產業鏈。其次,南湖生態城處于市中心以南1千米,處于曹妃甸工業區和鳳凰新城等主體功能區的中心位置,生態城建設可進一步擴大市區面積,輻射周邊地區,進一步帶動周邊的發展,積極影響城市空間整體布局和產業布局。最后,作為唐山的城市名片,南湖生態城承辦過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中東歐國家省州產業合作展、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中國(唐山)國際體育健身休閑產業博覽會等大型國內外活動,在發揮其輻射作用的同時提高唐山南湖生態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 總結
南湖采煤塌陷區的治理開發充分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考慮自然資源和地質情況等特殊性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將生態和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融為一體。一方面,南湖塌陷區的治理開發因地制宜,建成了風景美麗的生態公園,同時又保留了工業文明,實現了城市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在提升城市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上發揮了突出作用,實現了區位價值和對外交流價值。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區的治理開發是國內采煤塌陷區治理成功的典型案例,為河北乃至全國采煤塌陷區的治理開發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也為河北乃至全國資源型區域的發展轉型提供了有益參考。
注釋:
①棕地(brownfield site):美國的“棕地”最早、最權威的概念界定,是由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環境應對、賠償和責任綜合法》(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CERCLA)做出的。根據該法的規定,棕地是一些不動產,這些不動產因為現實的或潛在的有害和危險物的污染而影響到它們的擴展、振興和重新利用。從用地性質上看,棕地以工業用地居多,可以是廢棄的,也可以是還在利用中的舊工業區,規模不等、可大可小,但與其他用地的區別主要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環境問題。
②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湖公園/9754223?fr=aladdin。
③生態產品:又稱為綠色產品,其特點在于可再生、無公害、節約能源,主要指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宜人的氣候、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等。
參考文獻:
[1]高懷軍.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的方法研究——以唐山南湖生態城為例[J].經濟論壇,2014(11):147-148.
[2]趙萌.城市生態公園的生態經濟效益研究——以唐山南湖城市中心生態公園為例[J].中國商貿,2011(14):159-160.
[3]張蕾,胡潔.南湖_從城市棕地到中央公園的嬗變[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議論文集[C].2011:113-120.
[4]陸小成,馮剛.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綠色發展研究綜述[J].城市觀察,2015(03):185-192.
[5]高懷軍.從唐山南湖生態城看資源型城市轉型[J].宏觀經濟管理,2014(10):75-77.
[6]李憲海.基于政策網絡理論的我國煤炭地區綠色發展政策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4.
[7]許廣月.從黑色發展到綠色發展的范式轉型[J].西部論壇,2014(01):53-60.
[8]孫毅.資源型區域綠色轉型模式及其路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9]劉金平,嚴慧,楊賀,馬莉.江蘇省金屬礦山綠色發展水平評價及模式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4(06):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