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楠
[摘 要]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支持。近年來,安陽市大力實施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努力實現農業轉型,農戶和涉農企業的金融需求迅速擴張。本文通過對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及金融支持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金融支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安陽市;現代農業;金融支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54
[中圖分類號]F832.7;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12-0-02
近年來,作為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安陽市政府大力實施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努力實現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市,打造安陽經濟升級版的目標。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對金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農戶和涉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逐漸凸顯,農村金融需求普遍得不到滿足,從而限制了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基于此,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有效提升金融支持力度。
1 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及金融支持的現狀
1.1 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安陽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耕地面積為408 778.33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5.59%。近年來,安陽市政府扎實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現代農業園區暨都市生態農業、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業生態保護等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建設。安陽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湯陰縣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內黃縣被評為全國果蔬標準化生產十強縣,林州市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市)。“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14億元,新建高標準糧田8.7萬公頃。全市累計建立糧食“十、百、千、萬”高產創建示范方566個,重點培育打造了5個省級產業化集群、6個成長型產業化集群、7個
潛力型產業化集群,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46個,面積5.35萬公頃。全年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7萬公頃以上,蔬菜產量達到380萬噸以上,水產品產量1.8萬噸。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92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3 230家、890家。
1.2 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的現狀
首先,財政支持方面。一是全面落實國家支農政策,優先保證農業投入。二是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每年安排1 000萬元專項資金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進行獎補。三是組建現代農業發展投融資機構。2015年組建了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投融資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由市財政逐年注入資金。四是整合高標準糧田建設資金。五是支持“菜籃子”工程建設。七是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投入,支持完善服務體系。其次,創新融資方面。一是支持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加大對安陽市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的信貸支持。二是推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加強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創新開發農(副)產品訂單、保單等權利以及農用機械、林權等財產抵押貸款品種。三是培育壯大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推廣應用“龍頭企業+農戶+金融機構”等信貸模式,支持推動星河油脂、創新中藥材、永達肉雞等重點企業拉長鏈條。四是加大對現代農業園區的信貸支持力度,對內黃都市生態農業、小南海生態長廊、恒大農業、梅平生態園等園區建設,加大投入力度。五是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管理辦法,以安陽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為依托,慎重穩妥地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試點,加快“兩權”抵押貸款的實踐操作。
2 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不健全
隨著安陽市現代農業各大工程的開展,農村金融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但是農村金融體系仍然很不健全,金融主體比較單一,新型金融機構管理仍不完善,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例如農信社、農發行仍然是金融體系中的主力軍,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縣城以下機構網點較少,小額貸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作用尚未發揮。即使各大商業銀行在農村設有分支機構,也多是在較為發達的縣域和鄉鎮,并且規模偏小,金融業務也比較單一。由于不斷增加的農村資金需求量而滋生的民間借貸、鄉鎮銀行等非正規的金融組織,大多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利率高,并且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約束,農戶接受度比較低。
2.2 農業主體信貸需求難以滿足
一是信貸需求與信貸供給缺口較大。涉農金融機構擴大抵押物范圍、簡化貸款程序等措施只能部分解決貸款難問題,信貸滿足率總體依然較低。二是信貸產品創新匱乏。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沒有針對農戶和涉農企業推出合適的信貸產品,主要是縣級國有商業銀行沒有金融產品創新的權限,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信貸風險的控制能力較弱,上級對不良資產考核任務繁重,導致創新農村信貸產品的積極性不高。三是農業行業風險較大,生產周期較長,對信貸資金的周期要求也較長。金融機構出于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一般不愿意發放中長期貸款,投放規模較小。
2.3 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一方面,金融創新動力不足。農村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金融市場較為分散,交易成本較高,創新產品也難以在大范圍內推廣。除農信社外,其他涉農金融機構審批權有限,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貸款擔保方式單一。抵押物仍以土地、廠房為主,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農業產品抵押貸款等新型金融業務并沒有全面開展,原因在于農業和農產品深受自然災害和市場因素影響,風險較大,運作成本高,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和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進程。
2.4 農業保險發展滯后
目前,我國開辦農業保險的只有少數幾家保險公司,保險險種也比較有限,大多數保險品種主要是地方特色農產品,并且政府對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財政支持有限,投入的資金少,所以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金融保險的需求很難滿足。同時,農業總體效益偏低,面對市場和自然災害的“雙重風險”,商業保險機構對農業生產提供保險服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戶對農業保險大多持謹慎態度。此外,農業保險在發展中,由于存在著交易成本過高、補償范圍認定較難、缺乏重大自然災害補償機制等問題,導致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緩慢,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與分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3 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3.1 健全農村金融體系
從農村金融的實際出發,應該構建一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競爭適度和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長期實踐經驗表明,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這3類金融機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兼顧公益性和營利性,可以滿足各類“三農”市場主體的不同需求,這一原則仍需堅持。同時,我國應繼續推進農發行改革,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尤其是對重大基礎性設施投資,鼓勵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向各縣(市、區)發展網點,加快推進自動柜員機、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基礎金融服務在行政村區域全覆蓋。此外,我國要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社,適當降低村鎮銀行的設置門檻,適當提高小額貸款融資比例,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吸收民間資金,
3.2 完善信貸支持機制
一是探索發展支農再貸款,支持開展農戶貸款利率優惠試點,降低“三農”融資成本,確保“三農”貸款增速不低于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二是金融機構可以適當下放審批權限,提高辦貸效率,保證信貸資金迅速發揮作用。農村信貸資金必須緊密聯合農村商品生產和流通特性,建立科學的信貸資金調節機制,靈活安排投放時間、投放額度、投放利率等,以滿足不同生命周期的涉農企業的多樣化資金需求。由于農戶和涉農企業還款能力差異較大,農村信貸機構可以開發按周、按月、按季度等期限不同的還款方式。三是創新農村信貸產品,豐富信貸金融產品品種。擴大農合和涉農企業貸款擔保范圍,開發多種抵質押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貸模式。
3.3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
一是繼續推動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進程,如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宅基地使用權貸款、“信貸+保險貸款”等貸款產品,采用無形資產質押、單據質押等保證方式,采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產業鏈融資方式,同時探索供銷合作社發展合作金融和保險等農村金融業務。二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我國要積極研發推廣符合農村、農民特點的銀行卡產品,擴大農村地區發卡量,培育農村居民用卡習慣;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支付環境,完善電子支付結算網絡,力爭實現現代金融服務手段在全市行政村全覆蓋。
3.4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配套保障機制
首先,建立三農保險制度體系,擴大農業保險范圍。政府要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和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農業保險業務,不斷擴大小麥、棉花等政策性“三農”保險的覆蓋面,推動農房、農機等涉農保險業務,推進能繁母豬、奶牛等保險,開展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其次,創新擔保方式,完善擔保體系。政府要結合農戶和農村的實際情況,設置擔保基金,成立“三農”專業性擔保公司,探索土地使用權融資、租賃投資,開展應收賬款質押等擔保方式,構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評級體系和社會信用中級服務體系。最后,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政府要通過加大征信宣傳力度、加快農戶信用檔案電子化建設、加大懲罰力度和規范信用評價機制等方式,改善農村信用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尹成杰.現代農業發展與體制機制創新[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劉曉榮.安徽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融資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11).
[3]李巧莎,吳宇.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
[4]陸毅.石河子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2).
[5]戴曉鸝.現代農業進程中的金融支持機理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